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句話似乎是專門針對泰山則言的。跟其它名山相比,泰山真的不高。且不說西部的高山,就說在我們福建,比泰山高的山也是不在少數,比如武夷黃崗山2158米,德化戴云山1856米,龍巖梅花山1823米,比泰山高的山至少有20座之多。在五岳之中,泰山也不是最高的,西岳華山2160米,北岳恒山2017米也都比泰山高。那么泰山為什么能位居五岳之首,國內十大名山之首呢?原因就是泰山有“仙”。我認為泰山有“三仙”。
第一仙是歷代帝王的封禪。泰山是歷代帝王封禪祭祀的圣地。相傳上古時期就有72代君王曾封禪泰山。自秦至清,史籍上確切記載的到泰山封禪祭祀的皇帝共有12位。比較著名的有秦始皇、漢武帝、康熙、乾隆等。泰山正是有這些帝王的封禪和祭祀,地位才會顯得無比尊貴。 第二仙是石刻。自漢朝以后,不僅歷代帝王將相屢屢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文人騷客紛至沓來,而且泰山更成了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圣山、神山,成了人們膜拜的對象,于是在泰山及其周圍留下了數以萬計的碑刻、題名。泰山石刻的種類繁多,從細目上分不下30余種。但從形制上分,大致可分為石碣、石闕、碑刻、摩崖碑刻、墓志、經幢、造像記及石造像、畫像石和題名題詩題記等9種。正是由于這些石刻,給泰山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提升了泰山的觀賞價值。 第三仙是詩文。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讀過《挑山工》、《泰山日出》等課文,印象十分深刻。歷代文人墨客登山攬勝,臨景吟詠,作詩記文。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更進一步增厚了泰山的文化內涵。李白、杜甫、徐霞客、袁枚、郭沫若、徐志摩、藏克家等古今文壇泰斗都留下了吟詠泰山的名篇佳作。杜甫25歲時所寫的《望岳》,更是吟詠泰山詩文的千古絕唱。當我們站在“孔子小天下”碑處,吟詠著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時,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正是由于歷朝帝王的封禪、大量的名人題刻以及浩瀚的名篇佳作使得泰山成了華夏歷史文化的縮影。正是這些歷史文化的記憶堆積,成就了泰山五岳之首的尊崇地位。 2012年9月14日我們從曲阜坐班車來到泰安市,住進了網上預訂的世紀藍天商務賓館。賓館雖然有點陳舊但位置相當不錯,離天外村、汽車站、火車站以及東岳大街、岱宗大街等商業街區都不遠。附近有市場,大小飯館也很多,相當方便。當天晚上我們就是在附近的仁盛飯店吃的晚餐。晚餐后去逛了東岳大街,路上遇到四位風風火火的小女孩,我判斷她們可能是登泰山的,一問,果然是。原來她們是在濟南上學的大學生,周末結伴來登山,她們準備午夜出發連夜登山看日出。當時時間還早,說是先逛逛街,我們結伴走了一段,快到岱廟時才分開。巧的是,四個女孩中,居然有兩位是福建的。 女兒是個不愛運動的人,妻子因膝蓋有傷更是爬不了山,所以15日上泰山我們選擇的路線是坐車到中天門,纜車到南天門,下山時步行到中天門后坐車。整個行程運動量可以說是相當小,但由于近期太少運動了,在此后的三天里,我們三個的腿都疼得要命。 貼士:泰山頂上氣溫要比山下低很多,風也涼,要帶衣服上山。我們因為都穿短袖T恤上山,沒帶外套,在山頂上挨不住了,只好匆匆下山。 ![]() 在曲阜汽車站候車,曲阜到泰安80公里左右,流水發車,30分鐘左右一班,票價25元。
![]() 在賓館附近的仁盛飯店晚餐。
![]() 逛泰安夜市
![]() 逛泰安早市,賣煎餅的大嫂。
![]() 山東煎餅,早有耳聞,但是從來沒見過,15日清晨在泰安市某農貿市場,看見一位大嫂在打包一種象草紙一樣的東西,一問才知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山東煎餅。經了解得知,山東煎餅源于泰山,非常薄,以五谷雜糧為原料制成,泰安市樓德鎮1998年5月被中國特產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煎餅第一鎮”。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山東孔藩臺家制薄餅,薄如蟬翼,大若茶盤,柔嫩絕倫”,所以這位美食家給他眼前美味的評價是:“吃孔方伯薄餅,而天下之薄餅可廢。”
![]() 泰安的鐵路早市
![]() 天外村游客中心,位于西溪谷口,大眾橋西側,是乘景區班車登泰山的入口。蜿蜒盤旋的游覽公路全長14.35公里,是1985年建成的,汽車行駛需要40分鐘左右。車票單程30元,泰山景區門票127元。
![]() 景區班車終點是中天門,從中天門有纜車直達南天門,單程80元 。岱頂為中心,泰山有三條索道,分別是中天門索道、后石塢索道、桃花源索道。中天門索道下起中天門西側的鳳凰嶺,上至南天門西側的月觀峰。
![]() 南天門,舊稱三天門、天門關,海拔1460米,它建在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元中統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張志純創建。門為閣樓式建筑,石砌拱形門洞,額題“南天門”。門側有楹聯曰“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 十八盤,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道中最險要的一段,全長0.8公里,盤道兩側崖壁如削,題刻遍布,遠望如天梯高懸,是泰山標志性景點之一。明代詩人祁承濮曾寫有詩句“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贊嘆泰山十八盤的雄偉險峻。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余階。
![]() 十八盤絡繹不絕的登山客
![]() 挑山工,作家馮驥才有專門描寫泰山挑山工的散文《挑山工》入選小學課文
![]() 天街遠眺,泰山天街是指南天門向東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長約一華里。岱頂天街,商鋪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風俗 。
![]() 萬歷二十七年(1599),文學家謝肇浙游泰山,是這樣描寫天街的:“(十八盤)梯窮而得平壤,乃有周廬廛(chan)巷成小村落,皆衣食于元君祠也.”
![]() 1982年天街大規模拓寬改造,低矮的草房被拆除,建成現代的新天街,現有客店商鋪19家,這些客店分別屬于泰山管委,泰山旅游索道公司,泰前居委會,氣象臺,電視轉播臺等住山頂單位。為了保護山頂景觀,所有建筑一律嚴格限制面積,因此這些店鋪規模都不大,只有神憩賓館,南天賓館,天街綜合服務公司,仙居賓館4家超過500平方米,有11家在100-200平方之間,有4家僅10余平平米。
![]() 紀泰山銘,位于玉皇頂的南邊,青帝宮的東邊。是開元13年(725)唐玄宗李隆基封禪泰山時“御制御書”。刻于開元14年,《紀泰山銘》全文1008字,展現了典型唐隸的風采,透出太平盛世氣象,主要內容贊揚了唐高祖、太宗、高宗等先皇的卓絕功績,提出“至誠動天,福我萬姓”,“道在觀政,名非從欲,銘心絕巖。”反映了唐玄宗盛世時的雄心壯志和施政理念,打破了此前封禪祭文秘而不宣的舊例,是全國帝王摩崖刻石中的杰作。
![]() “孔子小天下處”碑刻, 孔子開創了名人登泰山的先河。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影響,使后人競相效仿,接踵而至。“登泰山而小天下”,成為歷代文人名士不可缺少的生活內容,沿襲成為積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為流傳久遠的文化風氣。此碑原由明代山東御史顏繼祖立于岱頂尼父臺,后于一九六七年被毀,僅存碑座。2007年9月28日,山東省泰安市泰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將復制重立的“孔子小天下處”碑描紅正式對外開放。碑左,是康熙甲午年所題“果然”二字,意味深遠。
![]() 泰山無字碑,位于玉皇頂玉皇廟門前,高6米,寬1.2米,厚O.9米。碑頂上有石覆蓋,石色黃白,形制古樸渾厚。
![]() “五岳獨尊”石刻,位于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是泰山的地標,大凡登泰山者,都要到此留影,以示登頂泰山了。“五岳獨尊”四個為正楷書體,是清光緒丁未年間(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構題書的。摩崖高210厘米,寬65厘米,大字徑55x42厘米。在其左側有楷書“昂頭天外”題刻。
![]() 玉皇廟,古稱太清宮、玉帝觀,位于泰山極頂,始建年代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由山門、玉皇殿、觀日亭、望河亭、東西道房組成。
![]() 近中天門處賣泰山石的攤店 ![]() 登山的師太和玩貓的小妹。
![]() 在中天門附近,有個在店門口織錦的小姑娘,象個洋娃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