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電發展概況 1954年,前蘇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電機組,從此人類進入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時代。目前,核電與水電、煤電一起構成了世界能源供應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結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全球現共有434臺核電機組在運行,總裝機容量約3.7億千瓦。主要分布在北美、歐洲及東亞的一些工業化國家,其中美國有104臺、法國58臺、日本50臺、俄羅斯33臺、韓國23臺。2011年全球核能發電量約占全球發電量的13.5%,法國甚至高達77.7%,有18個國家和地區核發電量超過總發電總量的20%。目前全球在建的核電機組64臺,裝機容量達6.4億千瓦,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國家。 一、世界核電發展歷程 世界核電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實驗示范階段(1954-1965年)、高速發展階段(1966-1980年)、滯緩發展階段(1981-2000年)、開始復蘇階段(21世紀以來)。 1、實驗示范階段(1954-1965年) 1954-1965年間世界共有38個機組投入運行,屬于早期原型反應堆,即“第一代”核電站。期間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5MW實驗性石墨沸水堆;1956年英國建成45MW原型天然鈾石墨氣冷堆核電站;1957年美國建成60MW原型壓水堆核電站;1962年法國建成60MW天然鈾石墨氣冷堆;1962年加拿大建成25MW天然鈾重水堆核電站。 2、 高速發展階段(1966-1980年) 1966-1980年間世界共有242個機組投入運行,屬于“第二代”核電站。由于石油危機的影響以及被看好的核電經濟性,核電得以高速發展。期間美國成批建造了500-1100MW的壓水堆、沸水堆,并出口其他國家;蘇聯建造了1000MW石墨堆和440MW、1000MW VVER型壓水堆;日本、法國引進、消化了美國的的壓水堆、沸水堆技術;法國核電發電量增加了20.4倍,比例從3.7%增加到40%以上;日本核電發電量增加了21.8倍,比例從1.3%增加到20%。 3、滯緩發展階段(1981-2000年) 1981-2000年間由于石油危機導致經濟發展減緩電力需求下降,加上三哩島和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影響,西方發達國家核電發展緩慢,原因有:擔心核武器擴散;擔心核電廠發生嚴重事故;擔心高放射性廢物污染環境,影響后代。 但是90年代,印度、韓國和中國等國仍繼續大規模建造核電。 4、開始復蘇階段(21世紀以來) 21世紀以來世界核電發展開始復蘇。主要原因有:世界能源緊張要求發展核電;全球減少CO2排放的要求為核電的發展提供機會;核電運行業績的持續改善改變了對安全性的顧慮;世界各國積極的核電發展規劃。 美國、歐洲、日本、加拿大開發的先進輕水堆核電站,即“第三代”核電站(ABWR、System80+、AP600、AP1000、EPR、ACR)取得重大進展,有的已投入商運或即將立項。 二、目前世界核電分布情況 核能的利用已經經歷了50多年的發展,截止2009年7月底統計資料,世界上已有運行核電機組441座(包括5座長期關閉機組)、在建核電機組52座,核發電占世界總發電的16%,世界上已經有近12000堆年的核電運行經驗,運行核電機組的平均年齡為“25歲”。世界核電機組數和分布如圖1和圖2所示。由圖可知世界核電主要分布在北美、歐洲、日本和韓國。 截止到2012年10月,全球在共有434臺在運行的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372760兆瓦。2011年全球核能發電25180億千瓦時,占全球發電量的13.5%。目前全球還有64臺在建核電機組,有160臺核電機組在規劃中。各國的2011年核能發電情況,運營、在建及規劃的核電機組詳細情況見下表。
美國:核電霸主 美國以其104座反應堆以及發電量份額占近20%奠定了其核電領域的霸主地位。美國的費米反應堆首次實現了自持核反應,率領人類進入了核能時代;西屋公司設計了第一座商業化反應堆、通用公司設計了首座沸水堆、率先設計出非能動三代壓水堆;目前在四代反應堆的研究和發展中也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無論何時美國是世界核電領域的領頭羊。 相關鏈接:
法國:政府為核電保駕護航 法國的化石能源趨于枯竭,法國政府選擇大力發展核電應對能源不足的主要手段。在政府長期有力的支持下,法國的核電產業在半個多世紀里迅速發展,目前已成為全球核能利用大國,全國近80%的電力的供應來自核能。 相關鏈接: 日本:核電又一冬的制造者 日本的核電站幾乎都是沸水堆,目前還有50臺核電機組,是世界第三大核電大國。2011年3·11福島核事故給全球滾熱的核電市場狠狠的潑了盆冷水,全球的核電格局也受到了影響。由于事故后民間對發展核電極力反對,日本政府嘗試關閉國內全部的核電站。但是由于核電在其能源結構中作用重大,日本“無核化”在目前似乎不可能。 相關鏈接: 中國:世界核電的新風向標 中國有26個在建核機組,是世界上在建核電站規模最大的國家。福島核事故之后,中國對核電的態度成為全世界核電市場的風向標。由于起步比較晚,目前只有秦山、大亞灣、嶺澳和田灣四座核電站的15座機組在運營。自發電以來,中國核電一直保持著較好的運行業績。中國的臺灣地區有6臺在役核電和2臺在建核電機組。 相關鏈接: 俄羅斯:大力推動核電出口 俄羅斯核技術世界領先,核電產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雖然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給俄羅斯造成了很大的災難,但是在政府支持下,俄羅斯核電產業朝著重視技術研發、大力推動核電出口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2007年起開始建造世界首座浮動核電站。目前俄羅斯有5個核電項目,還積極參與埃及和摩洛哥的核電站建設投標,并將幫助印度建設12座核電站。 相關鏈接:
加拿大:CANDU堆型獨領風騷 加拿大在核能領域的科研和開發方面有著與英國和美國同樣悠久的歷史。加拿大自主研發的CANDU堆型是加拿大的核電支柱,技術成熟、無需濃縮、不用燃料后處理、無任何钚積存,成為許多國家的追求的堆型。 相關鏈接: 韓國;核電領域后起之秀 韓國發展核電只有30余年的歷史,但是韓國成為國際核電市場新的有力競爭者,2009年韓國與阿聯酋簽訂200億美元的核電建設協議。韓國的迅速崛起也打破了由美、法、日三國主導的核電市場格局。目前韓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個具備自行研發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作為核電領域的后起之秀,韓國核電開始努力走出國門。 相關鏈接: 德國:與核電說再見不容易 由于對核電存在環保和安全方面的顧慮,德國計劃不再建設新的核電站,并在福島事故后關閉了8臺核電機組。盡管德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但是遠不能彌補關閉所有核電站造成的電力短缺。德國目前還有9臺核電機組,并從法國大量引進核電,德國想跟核電說再見,不太容易! 相關鏈接: 英國:核電發展枯木逢春 英國曾是世界上核電發展領先的國家,但自上世紀70年代起,北海油田的開發使其能源狀況得到改善,加上對核電安全的顧慮,英國的核電發展步入冬天。30年后的21世紀初,英國重新開啟核電的大門。 相關鏈接: 歐洲核電密集體 在歐洲,除了英、法、德外還有很多國家國內建有核電站,這些國家建造的核電站具有規模小、年代久的特點。由于建造年代久遠,近年來的安全測試不是很樂觀,但是為了解決能源問題,它們還是堅持發展核電。 相關鏈接: 拉美核電 拉丁美洲目前有6核電機組,其中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各2臺。另有2個在建核電站,其中巴西的安哥拉3號機組將于2015年完工,阿根廷的阿圖查2號機組在2012年試運行。委內瑞拉政府在福島核事故之后凍結了國內的核電計劃。 相關鏈接: 蘇聯后時代的核電 1991年隨著蘇維埃政權的解體,核電站的運營商也解散,但是仍沿用蘇聯時代的核電技術。目前,烏克蘭、立陶宛、白俄羅斯、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等國均有在運行的核電站。其中核能更為立陶宛提供了近70%的電力。 相關鏈接:
核設施命運多舛——伊朗、朝鮮
由于發展的動機不明,朝鮮和伊朗發展核能自始至終都受到了美國及周邊國家的制約。至今,伊核和朝核仍牽引著世界各方的關注,它們的核設施也一遍又一遍的被調查。即使這樣,伊朗也建成了第一座核電站,但是由于經驗和技術的問題,運營一直不是很順暢。 相關鏈接:
隕落的核電 意大利和德國等國在核能研究和反應堆領域曾經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由于受核事故的影響和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慮,已經停止了核電技術的發展,逐漸走向了無核化。即便如此,這些國家的電力很大一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核電,可以說它們也在間接的享受著核電。 相關鏈接: 核電明日之星 核能作為一種高效、低碳、經濟的能源被不少小國看重,它們并沒因福島核事故改變其核電計劃。其中巴基斯坦、約旦、阿聯酋等東亞國家在建核電都頗具規模,在不久將來的核電市場,它們將會是一顆耀眼的明星。 相關鏈接: 展望未來 人類在和平利用核能近60年期間,經歷了美國三里島、蘇聯切爾諾貝利、日本福島三次核電站事故,世界核電發展經歷兩次波動。三大核電事故也激發了人類不斷改進核電技術,完善核電的管理、追求更安全、更經濟的核電。 隨著化石燃料的耗盡和人類對環境友好能源的追求,清潔、安全地核能將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力軍。未來核電技術也將會以更安全的三代核電技術為主,并逐漸過渡到四代核電技術,最終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 |
|
來自: 笑熬漿糊糊 > 《科學技術 知識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