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潛能,張揚個性,超越自我 ——九峰實驗學校2008屆初三(6)班溫馨教室創建事跡 我們心目中的溫馨班級,是一個互相提攜的和諧團隊,是輕松自由的生活社區,是磨礪才智的人生舞臺,是促進精神成長的金色搖籃,是克服困難的力量之源,是承載未來的的理想之舟。 基于這樣的理解,我們以二期課改精神為指導,以兩綱教育為主線,以促進學生健康生活、全面發展為宗旨,以三個共同體的打造為核心,以環境優化和個性化文化塑造為載體,多方聯動,不懈努力,取得可喜的成效: 一、 以系統思考為核心,推動自組織化建設,打造班級管理共同體,奠定溫馨教室的組織基礎。 我們認為,溫馨教室建設不能搞插花式的擺設,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而要進行系統思考,從班級管理入手,全面奠定溫馨教室的基石。 為此,我們大力推行班級管理創新,我們遵循的管理原則——多方聯動,自治為本;全面系統、科學民主。所謂“多方聯動,自治為本”,即強調全班同學、班主任、任課教師及家長均是班級管理的參與者。其中,全體學生是班級管理的實施者,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和協調者,任課教師是班級管理的參謀者和評價者,家長是班級管理的延續者和督導者。全班同學組成班級內部自治共同體,班主任、任課教師及家長組成外部服務共同體,內外結合,協同共治。所謂“全面系統,科學民主”,即班級管理的目標和內容體現全面性,管理過程體現系統性,管理方法體現科學性,管理方式體現民主性。 根據以上管理理念和原則,我們首先制定了班級管理的總綱——《班級管理章程》,全面詳盡地闡述了班級管理的目標、理念、原則、機制、方法、措施等,使班級管理走上了“法治”軌道,極大地推動了班級管理科學化和系統化進程。 根據章程規定,我們建立了以規程化項目管理和責任鏈為基本內容的班級自組織化運作機制:班級管理組織系統由內外兩部分組成:內部組織包括班級大會、理事會、評估團及仲裁團,分別屬于班級的權力、行政、監察和司法機構,四個組織共同組成較為完備的自治系統。外部組織為顧問督導團,由理事會和班主任邀請班級任課教師和學生家長或其他社會人士組成,是班級的外部監護和督導機構及智力支持系統。 實體化小隊建設是班級組織化建設重要內容,全員參與的小隊建設有力地推動了班級風貌的整體提升,增強了班級組織力和凝聚力。 班級自組織管理機制的形成使班級由教師治班過渡到民主治班、制度治班,為溫馨教室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 以個性化文化建設為載體,促進軟硬環境持續優化,形成班級價值共同體,不斷豐富溫馨教室的精神內涵。 溫馨教室建設,關鍵在于精神內涵的塑造,其著力點在于軟硬環境的優化以及個性化班級文化的打造。 實踐中,我們努力將硬環境建設和軟環境優化統一起來,大力開展“綠色行動”,體現六個內涵: 其一,保一方凈土。我們讓教室隨時潔凈如洗,學校每一次教師凈化美化綠化比賽,均被評為優秀。更重要的是,我們努力讓班級遠離一切不文明、不健康的言行舉止、遠離不健康的傳媒,遠離各種低級趣味,讓班級的“人際空氣”常保清新。 其二,樹文明之風。班級重視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大力弘揚正氣:倡導全體同學將“讀書做人,持志養氣”“博學篤行,慎思明辨”“寧靜淡泊,樂觀豁達”“拒絕浮躁,遠離庸俗”等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成立了班級“志愿者服務隊”,組建了“假日小隊”
;開展“樂施行動”,倡導“人人有愛,個個樂施”,為家人、同學、老師、班級、學校做一件好事,將愛心永留母校。 其三,做自然之友。我們大力倡導學生敬畏生命,親近自然:墻角的幾株綠色生命,常常被細心的同學搬出去曬太陽;講臺上的水仙花只剩下殘枝敗葉,依然得到同學們最好的呵護;許多學生在家里種上幾盆喜歡的花草,怡情冶性;班長的一篇養花隨筆《仙人球》,發表后得到作家程乃珊的大加褒揚。 其四,倡健康理念。既倡導人人懂得基本養生之道,養成每天適度鍛煉的習慣,革除不良生活習氣,更倡導人人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努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班級利用晨會、班會、座談以及班級網絡論壇等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收效明顯。 其五,造快樂課堂。快樂課堂是“零污染”的課堂——無視覺污染,無噪音污染;快樂課堂是“對話的課堂”——師生、生生對話,張揚個性,展現“生長中的自我”、“熱愛生活熱愛真理的自我”。 其六,構和諧人際。班級曾設有專門的仲裁委員會,負責調解各種民事糾紛;建立多向溝通渠道,形成信息溝通網絡;促進教學民主,建立互通式教學信息反饋渠道,家校之間、教師之間協調互動。此外,我們還特別重視主題班會的作用,著力將其建設為一塊重要的價值對話平臺,先后成功開展《有了矛盾怎么辦》、《小報告該不該打》等一系列主題班會,有力促進了價值觀的傳遞、碰撞和認同,進而逐漸形成穩固的班級價值共同體。 經過不懈努力,精神共同體逐漸得以形成。“六班的學生比較正氣!”這是任課教師對我們的一致肯定。“六班最好!”這是政治老師的夸獎。“六班聽課最認真!”這是歷史老師的評價。“我與六班學生關系很好!”物理老師如是說。 三、
以學習型班級建設為載體,激發創造潛能,引領自我超越,不斷提升溫馨教室的生命活力。 溫馨教室建設應當是一種持續發展的過程,為此,我們致力于將班級建設為不斷超越自我的學習型集體。 我們對全班開展了有關學習型班級建設“啟蒙”教育,讓學生理解學習型組織的基本內涵,懂得建設學習班級對于自身和團隊的多重意義,讓學生懂得通過學習,理解生命的真諦,活出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 班級大力營造良好的學風,促進合作學習,提升團隊學力:成立學習促進組,負責開展各科學習的調研,促進探究式學習;開展學習互助活動和幫困活動,促進學生均衡發展;重視拓展學習空間,整合學習資源,倡導“健康閱讀”,打造“書香之班”。 課堂之外,我們倡導全體同學抓住各種機會,積累生活歷練,開闊知識視野,增長實踐能力。學校文化藝術節中,我們在教室美化、宿舍美化、電腦小報、攝影、繪畫等多個項目上均有不俗的表現。 為了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我們先后嘗試推行“個體自我精細化管理”、開展“破繭行動”,引導學生走上自我引領之路。 為了營造關愛與合作的氛圍,幫助班級“弱勢群體”,我們聘請了品學兼優的同學做“小先生”,大力開展富有特色的“師徒式帶學活動”,取得教學相長的雙贏成效:后進生持續進步,學習“黑馬”不斷冒出,優生隊伍持續壯大,初二以來,在市區級乃至全國的有關競賽中多達二十余人次獲獎(其中全國等第獎1人次,市級等第獎9人次,區級等第獎15人次)。 總之,在溫馨教室的創建過程中,我們朝著既定的目標孜孜以求,
塑造了個性化的班級文化,開展了富有特色的團隊活動,營造了和諧的人際氛圍,促進了師生的共同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