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須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認識自己,方能認清事物??啥鄶等硕颊J為認識別人,話語中談吐出的定論,就好似神仙上懂天文,下懂地理。其實這樣的人,唯獨沒有懂自己。
在沒有讀懂自己之前,是無法看懂別人,多數的言論是依照自己片面的思維,來概述或者說污蔑自然的規律。
游蕩在網際可說五花八門的事情天天都有,看者都用自己的認識去評判。而且自認為頭頭是道,美其名曰:是萬事通。這刻起,自己的弱點已經暴露無遺。
在此說一件大家常見有常聽到的生活瑣事,本來有的人,懷有一顆善心去處理遇到的所有事情,按照常理應該有個好報了吧(有善心的人付出對其他人的關心,未必貪圖回報)。可是大千世界告訴我們,不是善心付出就會得到好報,為什么呢?這里面存在太多的詭異,多數認為自己腦細胞比較豐富的人認為:此人熱情幫助會否有所圖,應當敬而遠之。還有的認為:對方與自己不是很熟悉,卻那么熱心,那人是不是有問題,以免有什么后患,避而遠之。對此,若人人預防避諱,社會善心會逐步消失。
還有一件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在工作崗位上發現其他同事做事不恰當的事情時,自己處于好心指出,得到的確實異樣的眼神。幫助予人,要看對象時什么樣的人。
我們也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一個人全力幫助一個人,最終沒聽到那個人一句感謝的話。是被幫助的不知禮,還是幫助人另有原因。這些都是外人所不能知道的。
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所謂不愉快,就是不能隨自己的心意。而我們多數人都在找外面的原因,很少去查找自己。
若想認識社會,把握人生首先就先要認識自己。不能認識自己,說明經歷的磨練還是太少,認識事物不夠深刻,不能洞悉人性喜好,更無法知道自己改怎么做。
由此,自己要由衷的感謝那些不能讓自己不舒心的人和事,是這些條件給自己制造了一個思考的機會,思考的方式不是只是找對方無理,而是問自己的不足。
人來到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欠父母的。不是每個人都欠你的,在自己做出選擇的剎那,也要想到自己也不欠別人的。而是經歷世事后,認識自己,知道該怎么做,哪些必須做,哪些沒必要做就夠了。
|
|
來自: shengzhixing > 《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