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名醫王清任所制的補氣方中,依據補氣的配伍原則,多用活血藥配伍,補陽還五湯是其代表方劑,多為后世醫家所沿用,成為治療中風后遺癥之經典名方。其所著《醫林改錯》之卷,對我國的臨床醫學和解剖學頗有貢獻,特別是他的活血逐瘀法則,多為后世醫家所崇。直到今天,補陽還五湯仍為治療中風癱瘓不可多得的有效良方,被國內外醫學界予以高度評價。 因心腦血管疾病所致引發的中風偏癱或是半身不遂等癥狀,患者身體特征均有腎虛精虧、陽氣衰竭、痰滯氣阻等脈象。今有一方治療腦血栓,可謂是古為今用之樣板,特錄于下,以供借鑒。 【組方】 生地20g 熟地20g 何首烏20g 巴戟天20g 黃芪50g 川芎15g 石菖蒲15g 葛根40g 丹參30g 地龍20g 土鱉蟲20g 益母草60g 白僵蠶20g 膽南星10g 全蝎2g 蜈蚣2g 【方解】 生地、熟地、何首烏補肝腎陰,腦虛以陽為榮,故加巴戟天溫陽; 黃芪補氣助血行,川芎行氣血,祛頭風,葛根升清陽(此藥改善腦血循環效佳); 丹參、地龍、土鱉蟲、益母草活血化瘀; 白僵蠶、膽南星、石菖蒲化痰濁,石菖蒲又能開竅; 全蝎、蜈蚣通經絡,散瘀結。? 此方用了補陽還五湯的精髓,但補陽還五湯缺乏滋陰成分,因本病肝腎陰虛為本,故添加了滋補肝腎之品。方中活血偏重,易傷陰血,用何首烏補陰血藥來預防,補肝腎之品過于滋膩,用川芎,石菖蒲來調節,它們之間相互利用,每種藥的弊端都被控制,而療效卻被協同增強,用于臨床每每奏效。? 語言不利可加桔梗、遠志、郁金; 口眼歪斜加白附子; 偏癱拘攣加木瓜、白芍; 偏癱痿軟加桂枝、鹿角膠、馬錢子; 左癱重用活血,右癱重用滌痰。?上方蟲類藥不可久服,待癥狀穩定后去之,以赤芍、當歸、雞血藤代替。 腦血栓驗方 坊間一位老中醫開了一個方子,連服十劑后身體恢復。為防止復發,將本方的中藥粉成細末,加蜂蜜治成藥丸,每天服一丸。 【組方】 黃芪45g 當歸15g 雞血騰30g 地龍15g 膽星15g 菖蒲15g 全蟲15g 牛夕20g 桑枝20g 僵蠶10g 陳皮15g 赤芍15g 黃芩10g 丹參20g 木香10g 焦三仙15g 甘草6g 蜈松三條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病情好轉后可將以上中藥加黃連20克粉末,加蜂蜜制成藥丸,每丸10克,,每日服1至2丸,以鞏固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