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蓉教授生于1955年11月26日。她數十年奮戰在農研第一線,奔波于貧困山區。尤其是最近十余年孤軍奮戰在青蒿產業化的崎嶇道路上,于2005年8月19日在考察研究越冬青蒿資源的途中,于湖北咸豐黃金洞因車禍遇難。她是世界衛生組織唯一認可的青蒿專家并被世界衛生組織邀請撰寫青蒿種植標準化規范。所研究的項目有十多項獲獎并已轉化為社會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尤其是為廣大貧困山區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她對工作嚴謹認真一絲不茍;對同事、學生和藹可親尤其是對山區人民同吃同住細心講解無私傳授科學經驗。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她!丁德蓉教授永垂不朽!——丁翠蓉 ![]() ![]() ![]() ![]() 姓名:丁德蓉 性別:女 學歷:西南農業大學、農學學士 職位:研究員 工作: 單位:西南農業大學林學系 簡介:主要從事中藥材及藥用樹種的資源培育、高產栽培技術、基地建設及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主要研宄的樹種:銀杏、杜仲、佛手、金銀花、連翹、山茱萸、吳茱萸、黃梔子、紅梅、黃柏、辛夷等。 承擔了“重慶白云湖植被景觀的規劃沒計”、“重慶城口縣黃安壩中藥材基地的規劃”、“秀山自治縣中藥材生產基地的規劃”、“重慶浪高中藥材基地建規劃”、“貴州省道真自治縣華山生態經濟型中藥材基地建設規劃”、“重慶潼南銀杏產業化項口”。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的“補骨脂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獲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 “川芎營養生理及優化配方施肥研允”,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主研“川產主要道地藥材上壤生態研究”、“麥冬專用肥研究”獲四川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 參研“山茱萸入丘栽培技術研究”、“四川省射洪縣連翹引種栽培技術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發表論文: 《中國醫藥學報》:補骨脂高產栽培技術研、氮、磷、鉀不同施用量及配比對補骨脂產量的影響;《中國中藥雜志》:微肥和植物激素浸種對補骨脂生長的影響、應用回歸正交設計確定補骨脂最佳施肥量、肥料種類對白芷早期抽苔與產量的影響研究、補骨脂營養生理研究、麥冬營養生理研究、川芎生物學特性研究、白芷生長土壤研究、味連生長土壤研究、川芎生長土壤的研究、川麥冬生長土壤的研究:《生態學雜志》:生態環境對川芎產、質量的影響;《土壤通報》青蒿土宜研究簡報、川芷生態環境與土壤特性的調查研究、川麥冬的成土因素與理化特性研究、味連生長環境與土壤理化特性研究、《土壤與環境》:垃圾堆肥對鉻污染土壤的修復機理研究。 承擔“中德合作重慶造林項目”的混農林業及經濟林的培訓任務,編寫了《混農林業技術培訓手冊》、《經濟林生態栽培技術》;承擔了市教委“重慶市燎原計劃”的中藥材栽培技術培訓任務,編寫了《重慶市主要中藥材栽培技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