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為縣作為全省基層紀檢監察改革試點縣,自2008年開始實施農村片區紀工委改革試點工作,將全縣劃分為5個片區,設片區紀工委、監察室,各配備工作人員4名,完善軟硬件設施,扎實深入基層開展紀檢監察工作。
在四年的改革實踐中,片區紀工委經歷了初期的迷茫和探索,根據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不斷總結經驗、推陳出新,逐步解決了紀工委與縣紀委、鄉鎮配合不夠、工作效率不高、查辦懲處力度不夠等突出問題,緊緊圍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履行教育、監督、查處三大職能,紀工委的運行管理實現規范化、科學化,有力促進了紀檢監察的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全縣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強內部管理,提升運轉效率
一是“制度加圖表”規范管理。縣紀委出臺《派駐紀工委、監察室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等內部管理制度12個,明確了紀工委、監察室信訪、辦案、巡視監督、信息調研等工作任務,配套制作了《紀工委業務流程圖》和《紀工委查辦案件流程圖》,規范紀工委工作程序和業務流程,確保紀工委規范運轉。二是“數字加文字”動態管理。采取月報表形式,將紀工委履行監督權、檢查權、調查權、建議權情況,細化分解為列席鄉鎮會議、執行日常報告、落實重點督辦制度、開展專項巡查、處理信訪、查辦案件、特色工作7大類42小項內容,利用數字和文字進行動態說明,便于縣紀委實時掌握紀工委工作狀況,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三是“臺賬加檔案”靜態管理。分類收集整理紀工委重點工作成果、階段性報告、年度總結、工作謀劃、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及落實廉潔自律規定等基礎性資料,建立完善紀工委工作臺賬、業務檔案和紀檢監察干部廉政檔案,從靜態上加強紀工委的日常管理和干部監督。四是“目標加考核”量化管理。建立紀工委責任目標體系,分共同目標、業務目標和創新目標三項內容。每年通過自查總結、民主測評、綜合評定等方式對紀工委人員履職情況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記入個人檔案,作為評優選先、提拔使用及獎懲的依據。
(二)創新工作機制,促進職能發揮
一是突出監督重點,建立“三重一大”制度。紀工委對鄉鎮“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主動介入監督,有效規范了鄉鎮班子決策行為。四年來,5個片區紀工委列席鄉鎮“三重一大”黨政辦公會304次,先后對鄉鎮出售閑置資產、工程招投標等事項提出建設性建議和意見98條,對鄉鎮擬用企業贊助費裝修辦公樓等21個違反規定的議題進行否決。二是消除監督盲點,建立“四報告”制度。針對鄉鎮基層站所監督忙點,規定其負責人及重要崗位人員,定期向所在片區紀工委報告個人重大事項、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廉潔自律和發現違紀線索情況。四年來,通過實行“四報告”制度,共查處龍孔衛生院、羅城獸防站等駐鎮單位發生的違規違紀案件5起。三是解決監督難點,建立“七個一”制度。鄉鎮聯系村干部每季度列席一次村兩委重大會議、召開一次村站廉能互動會、開展一次信訪接待活動、組織一次監督檢查、參與一次矛盾糾紛排查、審核一次村兩委財務情況、匯報一次工作開展情況,有力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在村級組織的落實。四是狠抓案件查處,建立“三級聯辦”機制。加大查信辦案力度,由縣紀委掛聯常委牽頭對重大、疑難、棘手案件進行集體分析和研判,提高案源線索成案率。對牽涉面廣、難度較大的案件,根據案情需要,縣紀委統一調配辦案力量,采取交叉辦案、派員參與等方式,形成縣紀委相關職能科室加強業務指導和督辦,紀工委具體主辦,鄉鎮紀委協辦“三級聯辦”機制,提高案件突破能力。四年來,全縣5個片區紀工委共初核違紀線索210件(次),立案74件,結案74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75人,為國家和集體挽回經濟損失280余萬元。
(三)深入農村一線,解決群眾難題
一是開展廉能信訪下基層活動。針對農村群眾疑難多、上訪難的現狀,紀工委主動作為,變“上訪”為“下訪”,每季度選擇鄉鎮逢場日,深入集鎮或信訪量相對集中的村(社區)進行現場接訪,廣泛收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現場解答或書面(電話)答復。四年來,共開展廉能信訪下基層活動16次,散發宣傳資料6000余份,接待群眾1000余人次,解答問題203個收集違紀線索24條,轉立案13件。二是開展村務公開面對面活動。針對農村群眾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的現狀,紀工委組織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作為廉政發言人,就群眾關心的村級財務收支、民政救災資金發放、農村低保、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等熱點問題,定期向村組干部、村民代表、黨員代表及廉情監督員進行詳細公布,接受村民現場質詢。四年來共開展村務公開面對面活動16次,回答村民提問52個,解決實際問題15個。三是聘請農村黨風廉政信息員。針對農村監督機制不完善的現狀,紀工委在農村選擇思想政治素質好、威望高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聘請成為廉情監督員,對村級重大決策、財務管理、村務公開等內容開展監督。紀工委定期收集基層問題,認真調查核實,對情節較輕的發出整改建議書,對違法違紀和腐敗行為嚴肅查處。五個片區紀工委共聘請廉情監督員115名,四年收到問題反映75個,發出《整改意見書》46份,收集鄉村干部違紀線索12件,轉立案5件。
二、主要成效
一是教育預防更有針對性。紀工委進一步監督鄉鎮黨委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職責,督促開展日常教育。同時針對節假日、換屆期間和農閑時節開展階段性教育,定期組織鄉村干部到監獄接受警示教育,聽取服刑人員現身說法,針對重點崗位和風險崗位有針對性地開展警示預防和以案說紀教育,有效地從源頭上堵住了農村腐敗現象的發生。
二是監督制約更有操作性。紀工委以“三重一大”、“四報告”、“七個一”等監督制度帶動工作開展,在惠民政策和資金落實、災后重建、村級組織換屆選舉、村級財務清理、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清理、大型項目征地拆遷、安置房分配等方面都主動介入,認真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基層權力運行得到有效規范,農村群眾利益得到有力保障。
三是查信辦案更有震懾性。紀工委深入農村,進一步暢通了信訪渠道,使群眾的合理訴求得到了及時的受理和辦結,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同時,紀工委工作獨立,充分發揮“體外監督”的優勢,查處力度明顯加大,不僅對各類違規違紀案件敢抓敢查,而且對“陳案積案”也進行深挖細查,多件發生在基層干部身邊的典型案例起到了震懾警示作用,紀工委逐漸成為全縣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的一支中堅力量。
四是群眾認可度明顯提高。隨著紀工委宣傳力度和辦信辦案力度的不斷加大,廣大群眾對紀工委的工作機制、性質、內容及職責的認識逐步提高,部分群眾開始嘗試到片區紀工委訴求、反映問題,紀工委工作人員高效工作、及時反饋、敢于辦案、一查到底的作風贏得了群眾的一致認可。
三、主要體會
(一)紀工委要注重理順關系、找準定位。紀工委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如何找準定位、擺正位置,有效發揮職能作用是一個關鍵問題,有了清晰明確的工作關系和責權關系,才能形成縣紀委有效指導,鄉鎮積極配合,基層組織大力支持的工作環境。一是縣紀委與紀工委關系??h紀委總攬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紀工委作為縣紀委職能的延伸和下移,接受委局各科室的業務指導。二是紀工委與鄉鎮黨委關系。紀工委與鄉鎮黨委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紀工委負責督促鄉鎮黨委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三是紀工委、鄉鎮紀委、村紀檢小組關系。片區紀工委在縣紀委常委會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鄉鎮紀委接受縣紀委和鄉鎮黨委的雙重領導,業務上接受農村片區紀工委的指導,協助鄉鎮黨委具體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村(社區)紀檢小組由所屬鄉鎮黨委、紀委負責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負責本村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落實。
(二)紀工委要注重找準方法、推動工作。片區紀工委作為縣紀委的派出機構,在業務上可以作為縣紀委的延伸,但紀工委開展工作又具有自身特點,必須要緊密結合自身定位、職責任務,探索適宜紀工委實際的工作方法,建立上下聯動、相互協作的工作體系,才能開展好基層紀檢工作。一是向委局借力。紀工委要充分借助縣紀委的力量,推動組織協調工作,解決辦案阻力和工作難題。在縣紀委開展階段性重點工作時,紀工委要及時配合造勢,并將工作向縱深推進,有效擴大紀工委的影響力。二是與鄉鎮配合。紀工委對鄉鎮黨委實施“體外監督”,在工作中要以監督鄉鎮黨委“三重一大”事項為載體,主動介入、敢于監督,用好一票否決。同時也要做到有理有據、方法得當,對鄉鎮黨委的重點工作積極支持配合,不因監督職責而孤立自己。三是訪群眾入微。要充分發揮紀工委貼近農村的優勢,切實深入基層一線開展監督巡查和調查走訪,了解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收集信訪線索,確保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對群眾做到熱情服務、堅持原則,爭取群眾支持,維護紀檢干部形象。
(三)紀工委要注重突出重點、贏得群眾。查辦懲處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職能,也是震懾腐敗、贏得群眾認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紀工委的工作特別要注重查辦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案件,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才能贏得群眾認可。一是要重點查辦鄉鎮干部惠民政策執行不到位、侵占專項資金案件。當前惠及農村的各項有利政策越來越多,大量資金向農村傾斜,必須加大對鄉鎮干部的廉政監管,規范資金發放和項目運行,及時查處違紀違法行為。二是要重點查辦基層站所干部侵占公款、違反財經紀律案件。切實將基層站所負責人納入監管范圍,通過行之有效的監管手段對基層站所的日常運行進行規范,有力填補了對這一特殊群體在監管上的空白。三是要重點查辦村組干部財務管理混亂、亂收費案件。要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切實加強對村組財務的監管,加強對村組干部行政行為的監管,保護群眾的切身利益,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進一步預防農村群眾性事件,保障農村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