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過后,那些學習尖子生的考試分數都讓大家感到目瞪口呆,不可思議。很多同學對此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同樣在努力學習,分數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其實,同學們考試成績的差異來源于平日學習方法的巨大差異。通過大量觀察研究我們發現,在努力學習的前提條件下,從一般學生到優秀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在學習方法上要依次經歷三個不同的境界。 一、投身題海,大量做題。 很多同學在最初痛下決心,開始努力學習時,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投身題海,大量做題,這可以說是最原始的一種學習方法。 這些同學最明顯的特征是:對各種參考書中的大量練習題很感興趣,拼命去做,盲目追求數量。然而他們在做題時并不進行深入的思考研究,因此做題質量不高。這些同學在考試時就像是在賭博,答題時沒有什么思維過程,全憑印象,一旦遇到自己以前沒有做過的題,就只能干瞪眼或胡亂涂抹些什么。 大量做題一個最明顯的好處就是考試時有可能遇到你做過的題,這樣答起來就會很輕松。很多同學發現,這種學習方法在小學及初中階段前期十分有效。但是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所學知識大量增加時,這種方法的弊端就顯現出來了。因為知識的大量增加必然意味著相應的題的數量也會大量增加,這就需要在平日做數量龐大的題。可是題海無邊啊,因此采取這種學習方法的同學,會感到學習越來越力不從心。同時他也會發現在考試中能夠遇到以前做過的題的機會越來越小。 這些同學遲早會發現,盡管自己學習很“努力”,可是成績卻徘徊不前,甚至下降。在屢屢碰壁后,如果不及時改變,他們的學習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二、研究題型,舉一反三。 在采用第一種學習方法陷入困境之后,有些同學開始意識到盲目搞題海戰術是行不通的,因為無論自己怎樣努力,也無法把所有的題都做完。他們開始自覺不自覺地注意到——雖然題海無邊,但是題型是有限的。如果把同一類型題的解法研究明白,就能夠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 達到這一境界的同學最明顯的特征是上課時注意聽老師的解題思路,并與之相對照,不斷調整自己的想法;對參考書中寫有詳細解題過程的各種例題的解法很感興趣;他們也大量做題,但是在做完題后會繼續進行反思總結,分析研究哪些題是同一類型,其通用解法是什么。由于花費大量時間思考,他們做題的數量減少了,但是質量卻提高了。 他們在考試時會明顯感到心中有數,知道往哪個方向解答。當遇到陌生題的時候,通過回憶以前是否做過類似的題(而采用第一種學習方法的同學在回憶以前是否做過同樣的題),然后按照相同的解法往往就能把題解出來。 采取這種學習方法的同學在初中階段往往學習成績優秀。在升入高中及重點中學之后,一般情況下,他們的學習成績還不錯,達到中等水平不成問題。但是他們也有困惑,發現自己單元考試還可以,但是一遇到綜合練習卷,總也解不出卷子上最后的那幾道難題。考試后老師一講就會,但考試時自己就是想不起來,所以學習成績總是難以達到更高層次。 三、整體把握,融會貫通。 高中階段所學知識的深度廣度明顯加大,很多同學感到眾多的知識點混雜糾纏在一起,學起來一頭霧水。平日同學們的學習是分章、分節,而高考命題范圍涵蓋中學多年的全部知識,這必定使一道題中涉及很多“相去甚遠”的知識點。很多同學學習成績難以突破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所學知識零散混亂,不系統,考試時所需知識想不起來,就像一個把書隨意堆放的圖書館,想要快速找到所需書籍很難。 而這其中極少數同學開始意識到需要用一定的方法把大量零散的知識串起來,加強對知識的整體把握,使所學知識體系化、系統化,網絡化。 他們最明顯的特征是開始注意老師復習課上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注意研究體會參考書前面對章節知識結構及各知識點之間相互關系的介紹;他們以表格、網狀圖、知識樹等形式,在每章節及整本書學完之后,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分清各章節內及各章節之間不同知識點的區別與聯系,最終形成一張知識網。同時,他們在平日做題中,不斷檢驗、完善自己的知識網。在這張知識網中,每個知識點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坐標,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十分清楚,從而真正達到了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他們在考試時思路清晰,遇到陌生題的時候,就及時調用自己這張知識的大網,迅速檢索相關信息(而平日沒有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整理的同學,這個時候就只能碰運氣了),再結合自己平日做題時總結的一些方法技巧去從容應對,因此在他們面前很難有“漏網之魚”。 達到這個境界的同學,甚至能站在出題人的高度去審視考題,輕易看穿出題人精心設計的“陷阱”,真正做到“一切了然于胸”。因此他們的學習成績即使在重點中學也能達到出類拔萃。 時代在飛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學習方法上只達到第二個境界的同學在以前的高考中還可以抵擋一陣,但是面臨著高考的最新改革,這些同學在學習方法上已經落伍了,如果想要在現在的高考中游刃有余,你必須達到第三個境界。 同學們請快些認清現實,早日向更高境界邁進吧。一個想要在學習方法之路上不斷向更高境界邁進的學生,需要在平日的學習中不斷地“悟”。你不停地尋找,失敗,再失敗,但失敗逼著你繼續尋找,這是一條不甘平庸的奮斗之路,也是一條由普通學生向優秀生邁進的必經之路。 |
|
來自: liubaoliang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