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蘇州的城外,河湖港汊縱橫,濕地連綿。那里種植有大量的水生植物,荷花就是其中的一種。象葑門外的黃天蕩,每年六七月,曾是蘇州文人雅士觀賞荷花盛開的最佳去處,全不似現在拙政園水面那樣局促。當然,鄉下農民們種植荷花的目的,并不是賞荷,而是為了民生。荷花謝了所結的蓮蓬可以剝食,那長在淤泥中的蓮藕,則屬于江南一帶曾經赫赫有名的“水八仙”。
我的不少外地朋友提起蓮藕,常常聯想到杭州的西湖藕粉。其實,蘇州本地所產蓮藕的品質也是很好的。我住在南京的舅舅對蘇州的蓮藕就情有獨鐘,小時侯有人去南京,母親總會托他們帶上幾段用荷葉包好的藕給他。蘇州的蓮藕,雪雪白、甜津津,特別宜于生吃,切成薄薄的片,在炎熱的夏天是清涼祛火的佳品。作家陸文夫在《美食家》中曾別出新裁地設計出一只生藕片和蝦籽鲞魚拼在一起的冷盆,大意是鲞魚單吃太咸,生藕片可以清清嘴里的味道。
當然,蓮藕也可以燒熟了吃,象過去蘇州玄妙觀小吃攤上就有一樣叫焐熟藕的東西。蘇州人請客的冷盆中也常有桂花糖藕,那是在藕洞中塞滿了糯米,蒸熟以后切片,倒上桂花糖汁即成。藕還可以切成藕絲,和辣椒絲一起清炒,做成菜單上常見的一款蓮藕小炒。
真正讓我難以忘懷的蘇州藕菜卻是藕圓。過去每年蓮藕大量上市的時候,母親總會做幾頓藕圓給我們吃。因為我自己從來沒有實踐過,所以對藕圓真正的做法并不完全地知道。想來大約就是把藕擦成絲,和入面粉和菱粉,加上蔥花和其它調料,捏成一只只圓球,在油鍋中煎透。這樣煎好的藕圓已可以吃,但通常會加少許水、醬油、糖再燒一燒。藕圓的做法其實和肉圓的做法異曲同工,但風味決然不同,藕圓有一種特殊的蓮藕的清香。在過去,藕圓是極常見的一樣家常菜,幾乎家家戶戶都做都吃,只是不上酒席宴的場面。
在國外較少能買到十分新鮮的藕,所以我出國后幾乎沒有嘗過藕圓的味道。兩年前回國,和一位年長的親戚提起藕圓,她說現在已經不大有人做藕圓吃了,因為太過麻煩,想來現在的蘇州家常菜也去繁就簡了。
今年回國之前,一位在蘇州經營餐館的朋友問我們想吃點啥,我專門報了藕圓。果然,在他的宴席上,多了一盤他們菜單上沒有的藕圓。這是朋友的太太專門在早市菜場買了藕,親自下廚烹制的。對于朋友的這一份熱情,我是非常感激的。只是六月的蘇州,本地藕還沒有上市,只能用外地藕將就,因而這藕圓并不是我所熟悉的味道,也只好笑我回去得不是時候了。
從青藏高原上下來,一位我從小親熟的阿姨又在家里款待我們。她本是難得的廚中高手,又素知我飲食的喜好,可那日她的桌上卻沒有藕圓。我提及了,她便第二天趕制了送來。可惜她大概也已多年沒有烹制藕圓了,為了做得更好一些,竟在調料中加了雞蛋,使得做成的藕圓過于稀軟,成了藕餅的樣子。
|
|
來自: 蘇迷 > 《蘇州水八仙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