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實施
內容簡介: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正在悄然變化,合作學習成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遺憾的是,現在我們見到的很多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現了走過場的現象。“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這一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正在悄然變化,合作學習成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遺憾的是,現在我們見到的很多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現了走過場的現象。“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這一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探索,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樹立合作意識,促進小組和諧發展。 首先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體系:一是始終堅持把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情感教育貫穿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二是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發自內心世界的一種內源性教育,它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內驅力,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三是建設優秀的班級文化、課堂文化、學科文化,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拼搏進取。 為了更好地激勵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評價辦法:一是每節課結束前一分鐘,小組成員互相評價本節課的表現;二是班長、學習委員、生活委員、衛生委員分別對小組進行多視角的綜合量化,實行日評價、周評價、月評價和學期評價。三是每次大型考試后,學習委員算出各組的平均分,教師給較好的小組發小獎品。通過采用合作評價,激發了每個同學的價值感、榮譽感,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創設合作情境,讓學生樂于合作。 現在很多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被動參與,我們經常看到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基礎好的學生能積極參與,很好地開展活動,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與別人交流,膽怯、羞澀,或以旁觀者的身份自居,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特別是初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不久,合作的意識不夠強烈。所以,要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首先要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合作意識,使學生主動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教材中重要的內容,創造性地把教材變“活”,創設能激發學生合作內在動機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學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發地萌生合作意識,讓學生敢于大膽嘗試。 三、教給學生合作方法,促進小組合作學習。 當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性后,可能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地表現出合作行為,可是往往卻不知如何去合作。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怎樣進行合作。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發現效果不錯。 1.學會分工與協作。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先決條件是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經常做細致的思想工作、心理輔導工作,使小組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學習小組內形成與學習任務相適應的、個體之間能夠有效交流的差異結構。首先,教師要進行科學分組,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優化的合作學習小組,并讓學生推選成績較好、樂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接著,讓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給自己的小組起名字,激發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并宣布小組成員需共同遵守的小組合作學習常規:(1)合作前要認真獨立地思考,不人云亦云。(2)勇于承擔任務,既要積極完成自己的任務,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3)遵守課堂紀律,不喧嘩,不干擾他人,不講題外話。(4)在指導合作時,還要注意觀察,盡可能給每一個學生參與合作的機會。特別是對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較少發言和膽小內向的同學,應當多加鼓勵和支持,使他們有信心參加到合作活動中來,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能用自己的語言規范地、流利地發表見解。(5)尊重他人,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時候不插話,有不同意見,等他人說完再說。(6)小組成員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鞏固,小組長要負總責,小組成員相互檢查,相互監督。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加強對小組長的培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師教學的小助手。同時,促進他們組織、協調、交往等能力的發展,定期評出“優秀小組長”,并讓優秀小組長在全班做經驗介紹。實行“小組長”輪換制,每位組員都有當組長的機會,使其都有責任感。 2.學會交流和傾聽。交流與傾聽的能力如何,關系到合作學習是否能順利地進行。交流要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進行,交流包括表達自己的觀點及觀點不一致時學生之間進行質疑、討論。學生交流前,教師應教育學生在交流的時候,要求陳述有條理,層次清晰,聲音適當,充滿自信;并要求學生學會文明的交流,告訴學生在小組集體討論時,要注意減輕說話的音量,盡量不妨礙到其他小組,防止互相干擾,還課堂一個安靜的環境。 3.學會總結與匯報。當小組合作交流即將結束時,小組長應組織小組成員對記錄員的記錄進行小組反思,保留大部分組員同意的意見和小組還存在爭議的意見,整理好交流成果,并由小組長安排好匯報方式,及時準確地向全班匯報。小組合作學習的匯報與眾不同,代表的是小組這個集體,所以上來匯報時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幾個人。 4.學會欣賞與激勵。每一個人從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而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是合作學習的目的之一。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教學生學會欣賞。同學的發言有創見時,要懂得鼓掌,表示贊賞。教師要教學生學會使用語言激勵評價,既能充分肯定同學發言好的地方,如“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同學”,“你們小組的想法真棒!”,又能誠懇地指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大膽講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如:“我覺得你這兒講得有些不對,……相信你下次會講得更好!”這樣,真誠地相信別人,幫助別人,互相欣賞,互相激勵,在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形成了和諧、寬松、積極向上的氛圍,有利于每個人的發展。 四、建立合理評價機制,讓學生促進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所以,建立一種促進學生在小組集體中不僅個人努力上進,并且樂于與同學互助的良性制約機制,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效果的關鍵。小組合作的評價應該是將學習過程的評價與學習結果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將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小組集體的評價。采用評比積分的鼓勵機制,通過組內自評、組間互評、教師導評的方法,強化評價的監督、激勵、導向作用。每節課評價方法如下:第一次由本組計分員對組內成員參加合作的態度、質量、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做評價;第二次在全班交流時,由其他組依據各組匯報員匯報的質量、本小組合作過程中的表現做組間互評;第三次由教師做全班導評,對本次合作中紀律好、參與度高、分工合理、有創新的小組及個人進行表揚、加分;最后,一月一總結,評出“最佳合作小組獎”、“最佳創新小組獎”、“最佳組員獎”,表揚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為合作學習走向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劑。 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我認為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要有很強的責任感。沒有很強的責任感,很容易半途而廢。其次,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做好“導演”。否則,課堂會變成一盤散沙,教學目標難以落實。第三,教師在許多時候要將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結合進行,不能因合作學習而否定接受式學習,兩者需要取長補短,相互融合。此外,對合作的形式、合作的評價以及現代信息技術與合作學習的整合等問題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既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又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和自主創新精神,促使學生持續健康地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