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價值深究起來,不過有二,一曰發現,二曰發展。 關鍵詞:大學價值,發現,發展。 價值往往在其誕生之初就孕育其中。 一 大學誕生與其價值演化 現在大學起源于歐洲中世紀,中古大學又以法蘭西巴黎大學與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為最早,均形成于十二世紀此后相繼出現,英格蘭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意大利薩利諾大學、德意科隆大學、海德堡大學。當時大學與宗教緊密聯系,大學相當于教會的仕女與附庸,大學的宗旨主要是培養教師與僧侶。 現代研究型大學肇端于柏林大學普魯士耶拿戰役失敗后,耶拿和哈勒大學被拿破侖強行關閉。因此原和哈勒大學教師代表團請求威廉三世在柏林重建大學。國主欣然同意。同年,德國思想家費希特在普魯士科學院發表演講致德意志民族,明確指出重建國家的惟一道路是要采取一種不僅能夠培訓有文化的階級,而且能夠感化全體人民的國民教育制度。大聲疾呼德國只有靠文化與教育的偉大復興才能真正自立。 中國現代大學發軔于京師大學堂,清季末葉,中日甲午海戰失敗,仍有戊戌維新變法運動、百日維新期間,康有為上《請開學校折》:“泰西之所漢富強,不在炮械軍兵,而在窮理勸學?!?,梁啟超也說,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亡而存之,廢而舉之,愚而智之,弱而強之,條理萬端,皆歸本于學校。于是光緒二十四年即1898年京師大學堂開辦,1912年更名北京大學。 大學的誕生或因宗教為傳布信仰培養布道士而設,或因國家為生存強大培養強國人才而設立。大學誕生后,學者以自己的大學理念不斷擴充大學價值,使大學逐漸擺脫仕女與附庸的地位,日逐漸成為學者們自制與自足的學術機構。 柏林大學草創之初就有思想家洪堡等標舉大學新理念,洪堡認為大學首先應當相對獨立,保持自主性和目標追求,而不僅僅是稱為附庸。他強調大學應當研究學術發展科學,大學應當唯科學是重。 紐曼在其《大學的理念》中也認為大學是傳授普遍性和知識的場所,是一切知識和科學、事實和原理探究和發現、實驗和思索的高級保護力量:“大學的目的是培養或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養的紳士,大學的職責就死提供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練習?!?SPAN lang=EN-US> 梁啟超在其《蒞北京大學校歡迎會演說辭》:“普通學校的目的在養成健全之人格,與其生存發展與社會之能。此系全教育系統之精神,大學的目的,故不外乎是。然大學校之所以異于普通學校而為全國最高之學府者,則因于普通目的之外,尚有特別之目的在,故不僅其程度有差異而已,曰特別之目的維何,昌研究高深之學理,發揮本國之文明,以貢獻于世界之文明之焉。”,“專門學校之目的在養成社會上技術之士,而大學之目的則在養成學問之士”。“簡言之,專門學校之精神在實際應用而大學之精神則在研究與發明”。蔡元培在其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演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大學的誕生及其價值理念的發展,大學的價值由最初的為傳布信仰而培養布道士及傳授技能而培養強國人才,發展為傳承知識、培養人才、服務社會。 二 大學價值管窺 大學價值深究起來,不過有二,一曰發現,二曰發展。具體來看: 其一,發現發展真善美 《大學》一書開章明文只數語即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隨后又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謂真善美俱全,又強調以修身為本,卻未強調格物致知為基??v觀中國古代教育皆重修身齊家而輕格物致知,漸使國家軟弱。而西方教育偏重求真。我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終致西方各國有近代科技昌盛,國立富強,但殺氣太重。因此,求真與求善不可偏廢,即發現從而發展真善美,可謂學校初誕之價值所在。 其二 發現從而發展人 人自有其天賦本性,倘若順其天賦本性而發展,必能使所有人各展其天賦本性,各盡其才,各得其所。因此 其三 發現從而發展社會 縱觀社會發現歷史可以發現現在發現未來,即發現社會發展規律,從而更好地發展社會。 參采文獻 一, 羅崗《危機時刻的大學精神——重拾蔡元培的大學理念》 二, 李成智《大學理念與素質教育》 三, 梁啟超《蒞北京大學校歡迎會演說辭》 四,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