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 秋冬季節的隱性殺手
■ 采寫姜菲菲
統籌劉冰 新聞背景:11月14日是第11個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目前,它已躍升為全球第4大致死疾病。在中國,4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8.2%,約有超過4000萬慢阻肺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尤其在冬季,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爬3層樓要半小時、站起來倒杯水都要喘上半天……這些都是極重度慢阻肺病人面臨的痛苦。 慢阻肺發病 環境因素排首位 慢阻肺是一種氣流受限呈進行性發展的慢性肺部疾病,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多屬于此病范疇。秋冬季節是慢阻肺的高發季節,秋冬季空氣中的煙塵、汽車尾氣增多,寒冷的空氣刺激呼吸道,很可能誘發慢阻肺的急性發作。山東省胸科醫院內科主任高緒勝說,目前誘發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有吸煙、空氣污染、呼吸道感染、粉塵和遺傳因素。
37歲的王女士,身體瘦弱,從小就經常感冒、咳嗽,并反復發作,每次都持續半月以上才好轉,但她本人和家人一直都沒有重視。中專畢業后王女士,找了份在家裝市場賣家具的工作,長期接觸裝飾材料。十幾年來,咳嗽一直反復發作,并且長期氣短。后來,咳嗽、胸悶的癥狀越來越嚴重,這才到醫院檢查,發現患了慢支炎、肺氣腫。肺功能檢查診斷為慢阻肺,重度肺功能受損。 高緒勝說,近些年,由于空氣污染導致慢阻肺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家裝中含有的化學物質導致室內空氣污染,加之通風差,容易導致慢阻肺發病。新房裝修后,一定要保持通風一段時間后再去居住。 病毒也對慢阻肺的發生和發展起作用,吸道感染是慢阻肺發病和加劇的一個重要因素。兒童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成年時的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統癥狀發生有關。兒童時期有呼吸道感染的人,成年后慢阻肺患病率相對較高,所以小孩愛咳嗽一定要重視,盡早補足正氣。 目前,吸煙是慢阻肺重要發病因素。吸煙者肺功能的異常率較高,肺功能下降較快,吸煙者死于慢阻肺的人數較非吸煙者為多。被動吸煙也可能導致呼吸道癥狀以及慢阻肺的發生。孕期婦女吸煙可能會影響胎兒肺臟的生長及在子宮內的發育,并對胎兒的免疫系統功能有一定影響。 長期暴露在污染環境中工作,職業性粉塵及化學物質濃度過大或接觸時間過久,均可導致慢阻肺的發生。化學氣體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對支氣管黏膜有刺激和細胞毒性作用。空氣中的煙塵或二氧化硫明顯增加時,慢阻肺急性發作顯著增多。其他粉塵如二氧化硅、煤塵、棉塵、蔗塵等也刺激支氣管黏膜,使氣道清除功能遭受損害,為細菌入侵創造條件。 烹調時產生的大量油煙和生物燃料產生的煙塵與慢阻肺發病有關,生物燃料所產生的室內空氣污染可能與吸煙具有協同作用。 此外,某些遺傳因素也可增加慢阻肺發病的危險性。支氣管哮喘和氣道高反應性是慢阻肺的危險因素,氣道高反應性可能與機體某些基因和環境因素有關。 急性加重前 治療是關鍵 慢阻肺病程可分為穩定期與急性加重期。患者在穩定期咳嗽、咳痰、氣短等癥狀穩定或癥狀輕微,疾病特征不明顯,在急性加重期則會出現超越日常狀況的持續惡化,加大死亡風險。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學說,許多患者每年可發生兩次或多次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秋冬季尤其高發。秋冬季空氣中的煙塵、汽車尾氣增多,加上寒冷的空氣直接進入呼吸道,可能誘發慢阻肺的急性發作,進入急性加重期。每一次的急性加重都可能會導致癥狀及肺功能明顯惡化,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較重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從而加快疾病進程,增加死亡風險。 另外,即使是沒有患過呼吸系統疾病的健康人群,如果空氣中的污染物長期刺激呼吸道,也可能會誘發氣管或肺部組織發生病變,導致慢阻肺的發生。 慢阻肺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日前沒有特效藥。而且隨著年齡增大,反復感染出現,疾病呈進行性加重的過程,因此,
慢阻肺治療的重點除了在“急性加重期”需要進行抗感染、激素等治療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穩定期”時就能夠未雨綢繆,堅持長期使用基礎維持治療藥物來預防急性加重。 其實,慢阻肺并不是無跡可尋。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活動能力下降是慢阻肺的主要癥狀。但是大多數人在發病初期都未引起警覺,而當出現了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時已多屬于中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越差,病情越重,發生急性加重的可能性也明顯增加。因此在病情惡化、出現頻繁急性加重前及時展開治療,是降低慢阻肺疾病危險的關鍵。 早期癥狀不可忽視 雖然患者如此之多,但慢阻肺也是一種容易誤診、漏診的疾病。慢性咳嗽咳痰、活動氣短是慢阻肺的典型表現,但早期癥狀輕微,主要是咳嗽、咳痰,易被忽略覺,出現癥狀時肺功能往往已明顯受損。 慢阻肺隨著病情逐漸加重,患者會逐漸出現活動后呼吸困難,嚴重時日常活動甚至休息也感氣短。一旦發展到晚期,可出現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即使控制了病情的發展,也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咳嗽:初起咳嗽呈間歇性,早晨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間咳嗽并不顯著。少數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雖有明顯氣流受限但無咳嗽癥狀。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較多;合并感染時痰量增多,常有膿性痰。 氣短或呼吸困難: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是使患者焦慮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僅于勞力時出現,后逐漸加重,以致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感氣短。 喘息和胸悶:不是慢阻肺的特異性癥狀。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緊悶感通常于勞力后發生,與呼吸費力、肋間肌等容性收縮有關。 全身性癥狀:在疾病的臨床過程中,特別在較重患者,可能會發生全身性癥狀,如體重下降、食欲減退、外周肌肉萎縮和功能障礙、精神抑郁、焦慮等。合并感染時可咳血痰或咯血。 隨著肺功能損害逐漸加重,慢阻肺患者常出現慢性呼吸衰竭,并進一步引起動脈高壓、慢性肺原性心臟病,表現為口唇紫紺、間斷下肢水腫等。重度慢阻肺患者也容易合并氣胸、肺栓塞,并常伴有身體疲勞、體重下降等,全身各個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應該密切關注和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比如在爬樓梯、遛狗、做家務或者逛街買東西的時候,是否比同齡人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活動能力下降的情況。一旦有這些癥狀,應該盡快到醫院檢查。40歲以上者、煙民及經常接觸化學品者,應定期進行肺部檢查。 此外,若連續咳嗽兩周以上并伴有咳痰,且在咳嗽時候有胸鳴音者就應到醫院做肺功能檢查。 遠離污染環境可有效緩解病情 由于肺功能損害是不可逆的,所以,慢阻肺的治療目標主要是減輕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減少急性加重以及延緩肺功能下降。吸煙是引起肺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已證明戒煙可有效延緩肺功能下降,因此慢阻肺患者必須戒煙,避免暴露于二手煙,并盡量避免粉塵、煙霧及有害氣體吸入。 支氣管舒張劑是重要治療藥物,首選吸入治療,分長效和短效兩大類。短效制劑主要在喘憋明顯時用以緩解癥狀;長效制劑適用于中度以上患者。對于重度且反復急性加重的患者,可以吸入糖皮質激素,另外還有糖皮質激素和支氣管擴張劑的復合制劑。不同病情慢阻肺治療選藥不同,患者應當去正規醫院就診,全面檢查評估病情,由醫生制訂合適治療方案,并定期隨訪調整。 由于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患者應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對于慢性呼吸衰竭、長期缺氧的慢阻肺患者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長期氧療,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生存率。白春學建議,慢阻肺患者要適量減少在冬季的外出活動,出行盡量安排在上午10點以后,避開清晨的高污染空氣。不過即使宅在家,在允許的范圍內還是要動起來,患者可以視自身情況而定,做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打太極拳等。 由于呼吸道感染、冷空氣刺激等原因,患者會有間斷病情加重,短期內咳嗽、咳痰、喘憋加重,痰量增多呈膿性,可伴發熱,甚至出現嗜睡、昏迷等肺性腦病表現,此時需要去醫院就診,必要時住院治療。 患者注意事項
1.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飽、過咸;戒煙酒,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海鮮魚蝦及油煎品,以免刺激氣道,引起咳嗽,使氣促加重。
2.肺氣腫繼發感染時,應多喝水,進半流質飲食,有利于痰液稀釋咳出。
3.肺氣腫痰多清稀,氣短喘息時,可多吃些溫性的食物,如富含營養的雞湯、豬肝湯、瘦肉、豆制品等,以便補肺益氣。
4.肺氣腫日久、喘息加重者,宜選擇滋陰生津的食物,如梨、話梅、蘋果、山楂、鱉等。
5.避免食用含鎂多的食物,如豆類、汽水、馬鈴薯、香蕉等,以免加重氣喘。
6.忌食肥肉、豬肉、油炸食品、酒、辣椒、芥末、洋蔥、魚、蝦等食物。
7.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預防感冒。改善環境衛生,避免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