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和人生的三種境界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寫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凡是有過艱難研究經歷的人都會對這三種境界有自己的體會。王國維用宋代的詩詞名句來描述做學問的歷程,實在是妙。也有人用來描述人生經歷的三個境界。描述這三種境界的詞句分別來自宋·晏殊的《 鵲踏枝》、宋·柳永思的《蝶戀花》和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抄錄如下: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鵲踏枝
做學問必須要耐得住寂寞,敢于坐冷板凳??朔≡晷睦?,寧靜致遠。獨上高樓,望盡天涯??纯创巴猓强眨蛲姆N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的感覺。 第二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蝶戀花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做學問是個苦差事,沒有節假日,沒有周末,要丟掉很多,會失去許多。要執著,要持恒,才有收獲。這就是科學研究這個職業需要興趣第一。沒有興趣,很難堅持,難以成事。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路漫漫其修遠兮。成功屬于時刻準備著的人,屬于善于抓住機會的人。靈性和悟性,對于從事科學研究非常重要。要學會思考,永不放棄,最后往往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說明:雖是老生常談,但每次讀有每次的收獲和感悟。抄在這里一則作為個人收藏,再則可以共享。王德華 2008.4.28) |
|
來自: 昵稱11284895 > 《學術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