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樸學大師俞曲園(1821-1907),以癡迷執著、拼命著書著稱;在常人眼中,總認為他是一個宵衣旰食、埋首書堆、不食人間煙火的書呆子。其實不然,曲園也有一往情深、柔情若水的一面。
俞曲園七歲與舅氏平泉公第四女姚文玉訂婚,十九歲完婚。文玉年長一歲,知書達理,賢淑聰慧,作梅花詩,云:“耐得人間雪與霜,百花頭上爾先香。”曲園和詩曰:“庭院無塵夜有霜,見來不是等閑香。”青梅竹馬,情投意合。
曲園后因人言罷歸,僑居蘇州。回憶往事,漫賦四律,有句云:“性剛自覺逢時拙,識短難辭慮患疏。” 有些自責之意。姚夫人卻另有所見,對該事不以為悻,反以為慶。曲園頗受感動,在另一律中寫道:“更喜山妻詩句好,朝冠卸后一身輕(內子句——曲園原注)。” 為夫人的深明事理高興得叫起好來!
光緒五年四月,姚夫人不幸罹病去世,享年六十。曲園按夫人遺愿,靈柩暫厝俞樓,挽曰:“四十年赤手持家,卿死料難如往日;六旬人白頭永訣,我生諒亦不多時。”題神位曰:“曾聞古有歸真室,已視身如不系船。” 悼亡歌哭,痛不欲生。翌月,買地右臺山下,以鳥獸細毛鋪墊墓穴,埋棺入殮;自營生壙于其右,手題墓碣,自署“光緒五年”。成兩律,刻石于墓門,有句為:“蝶魂栩栩春三月,馬鬣荒荒土一抔。” “曲園未死先營葬,后世休疑題墓年。”
夫人忌日周年,曲園率家人前往掃墓,低首徘徊,泣占一律:“幽明隔絕已經年,含淚題詩寄九泉。家事略如君在日,墳塋筑及我生前。老夫白發還多病,快婿青云未著鞭。只有門墻許孺子,新登蕊榜大羅天。”對著夫人,細訴家事,時斷時續,泣不成聲。見者無不動容!
曲園于墓側買地一區,筑屋三楹,名為右臺仙館。館中設兩神位,左曰曲園先生,右曰曲園夫人。以夫人生前居處“茶香室”命名臥室,命長女錦孫書榜于室。館外植槿為籬。擇其隙地,筑一書冢,埋藏所著書稿。作詩四首紀之。其一云:“……茶香室內低安榻,槿樹籬邊笑筑坡。尚有數弓余地在,更將書冢起嵯峨。”
俞曲園對相濡以沫的姚文玉忠貞專一,不離不舍。文玉在時,堅不納妾,文玉離世,拒不續弦,可謂赤真深情,一往情深,生死不渝,超凡入圣。光緒三十二年,曲園先生靈爽春在堂,魂歸右臺仙館。他以他的堅貞愛情和高尚情操,書寫了一首至真至純、凄美感人的清末版“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