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繼元人書風,依舊崇尚貼學。明太祖朱元璋替代蒙古統治者,定都金陵,成祖朱棣更移都北京。朱元璋私疑心重,用刑亦苛,特別是對張士誠勢力范圍內的許多士人心存疑總,或遣邊遠,或受株連,相與結舌,噤若寒蟬,故書壇沉寂,至成祖時,方始留意翰墨,嘗詔求加上方善書之士以寫外制,簡撥精于書法者授中書舍人以寫內制,更在中書舍人中選出二十八人專習二王書,并出示內府所藏名人法書手跡,供其摹習,其后仁宗、宣宗、世宗、神宗諸帝皆雅好書法,于是風氣大開。明代書法大致可分成三個時期:初期以三宋二沈為代表,即宋璲、宋克、宋廣和沈度、沈粲五人,初期繼趙孟頫之余緒,殊少新意,書風纖弱,直至明代中葉,蘇州地區出現了祝允明、文徵明、王寵等書家,始由松雪上窺晉唐,風氣為之一轉,成為明書之中興時期,因三子皆吳人,故一時有『天下法書皆歸吳中』之語。晚明則有邢侗、董其昌、張瑞圖、米萬鐘、倪元璐、黃道周、王鐸、傅山高富有個性的書法成為明代書風之后勁。因此從總體上來說,明代書法崇尚氣勢、變化、姿態和個性的自由抒發構成了這時代的時代特色。在明代初期最有成就的書家當推宋克。 宋克(公元一三二七),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年(一三八七),字仲溫,一字克溫,號南宮生,吳郡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宋克處元末明初,少年英俊,磊落清爽,常以李太白、蘇東坡自比,任俠使氣,聞雞起舞。其聰慧過人,博涉經史,長于丹青,尤善畫竹, 今尚有《萬竹圖》傳世。曾從元康里之入室弟子饒介學書,所傳皆二王草法,故仲溫特別鐘情于草書。草書流走暢貫,揮運自如,似飛劍狂舞,瀟灑縱橫,十分契合于宋克"任俠使氣"的性格。所見沙孟海的墨跡中也有不少臨古人的作品,如臨宋克章草條幅。宋克對沙孟海帶有章草味的行草有行重要影響。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缺了 《和章岷從事斗茶歌》“欲乘風飛。君莫羨花間女郎只斗草,贏得珠璣滿斗歸”。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宋克:生于元晉宗仄定四年,卒于明及祖洪武二十年,字仲溫,又字克溫,號南宮生,江蘇長洲人。宋克學書取法甚高,楷宗宗繇,行書慕二王,章草學后象之《急就章》,筆力清峭勁拔,筆意圓融灑脫,尤其是他的小草與章草,冠絕一代,吳寬評其書謂:[克書出魏晉,深得鐘王之法,故筆精墨妙,而風度翩翩可愛……仲溫書索靖草書勢,蓋得其妙而無愧于靖者也。《明宋克草書唐宋詩卷》宋克在至正二十年三月為其在松江的友人徐彥明所書,此卷草書寫得十分圓熟,通篇作品一氣貫注,于使轉中見點畫,筆力清健,行間櫛比,有錯落之妙,很明顯在這段時期中他的草書受二王的影響較大,以今草為主,偶有章草夾雜其中,正其風格尚未形成的初創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