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中成藥在心腦血管病中的合理應用

     帆帶夕陽 2012-12-20
    1.中成藥概念

    中成藥是以中草藥為原料,
    ⑴用傳統制作方法經制劑加工制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制品,如各種蜜丸、水丸、沖劑、糖漿、膏藥等;
    ⑵用現代制藥方法經制劑加工制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制品,如各種片劑、顆粒劑、滴丸劑、針劑、膠囊、口服液等;
    ⑶專作治病的藥酒。
    中成藥是我國歷代醫藥學家經過千百年醫療實踐創造、總結的有效方劑的精華。

    1.1 新型中成藥劑型

    主要指口服藥劑型如片劑(樂脈片、芪血通絡片、銀杏葉片)、丸劑(心寶丸、安宮牛黃丸)、滴丸劑(復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顆粒劑(穩心顆粒、養血清腦顆粒)、膠囊劑(參蛭活血膠囊、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絞股藍膠囊)、口服液(生脈口服液、黃芪精口服液)等劑型。

    1.2 注射劑

    注射劑是提取中藥材的有效成分,經精制加工制備而成的可供注入人體內的滅菌溶液(水針劑)或乳狀液,或可供臨用前配制溶液的滅菌粉末(粉針劑)或濃縮液制劑,為中成藥現代新劑型。又稱針劑,如疏血通注射液、紅花注射液、生脈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等水針劑及粉針劑如血栓通粉針、棓丙酯粉針、川芎嗪粉針等。注射劑可用于皮下、肌肉、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劑量準確,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響,生物利用度高,便于急救使用。不宜在家庭中使用。






    2.心腦血管病概念

    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粘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統稱。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心病、休克及腦卒中(腦出血、腦梗死等)、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周圍血管病等疾病。這類疾病與中醫的“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絞痛)”、“真心痛(心肌梗死)”、“心悸怔忡(心律失常、心血管神經癥)”、“喘證水腫病(心衰)”、“中風病(腦血管病如腦出血、腦梗死)”、“頭痛(高血壓、高血壓腦病、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眩暈(腦供血不足、小腦中風)”等相類似。

    目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嚴重影響居民健康水平的最主要疾病。

    心腦血管病中成藥是指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合并休克、心律失常和腦卒中、高血壓與糖尿病合并血管病變等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中成藥,包括口服中成藥、中藥注射劑和其他劑型的產品。常用心腦血管病中成藥在2007年版《河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中主要列入“祛瘀劑、扶正劑、開竅劑、治風劑、溫里劑、其他劑”等六大類別,在2009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中主要列入“祛瘀劑、扶正劑、開竅劑、祛風劑、祛濕劑”等五大類別中。

    由于心腦血管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中成藥及中藥針劑的使用,在我國各級醫院(三、二、一級醫院及民營醫院和個體診所等)中非常廣泛與普及,而且占有重要地位,但使用者又大部分不是中醫大夫,而是否能得到合理使用將是未知,所以將直接影響中成藥的治療效果。

    據有關文獻報道,綜合醫院西醫開出的中成藥、中藥注射劑等占醫療機構全部售出中成藥和中藥針劑的84%。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在使用中成藥和中藥針劑方面,西醫大夫由于缺乏對中醫理論的認識,對中醫辨證論治的認識不清,所以用藥對不對證(癥)致使中成藥和中藥針劑達不到應有的療效,甚至危害健康。那么如何能做到正確、合理使用中成藥呢?下面就談談這個問題。 








    3. 各種中成藥在心腦血管病中的合理使用:

    3.1祛瘀劑:

    祛瘀劑傳統上又稱活血祛瘀劑,主治瘀血阻滯病證,即瘀血證,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以消除停滯于體內的瘀血。

    根據中醫理論,所謂瘀血證,是指體內血液停積而形成的病理產物,包括:
    ⑴外傷、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的體內出血,離經之血未及時排出或消散,瘀積體內(血管破裂出血液瘀積體內,如腦出血、顱腦外傷出血等);
    ⑵因血液運行不暢,停滯于經脈或臟腑組織內的血液(由于血流緩慢,瘀阻心脈、腦脈等,在某些方面與西醫說的缺血相類似,也就是缺血性心腦血管病)。

    對于由外傷、出血(離經之血)所導致的瘀血證,西醫大夫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而對于由于血液運行不暢所導致的瘀血證,西醫大夫不易理解和掌握,并容易混淆,這是因為引起血液運行不暢的原因,有寒(血寒)、熱(血熱)、虛(氣虛、陽虛、氣陰兩虛等)、實(氣滯、濕熱,痰濁、砂石、血寒、血熱等)之別,這是中醫辨證治療的依據和特點。

    祛瘀劑在《河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共有4個類別,包括益氣活血、養血活血、化瘀寬胸、化瘀通絡等種類;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成藥部分)共有6個類別,包括活血祛瘀、益氣活血、理氣活血、滋陰活血、化瘀寬胸、化瘀通脈等種類。

    下面就《基本藥物目錄》談談“祛瘀劑”的合理應用。

    3.1.1 出血致瘀:

    各種外傷導致血管破裂而出血,成為離經之血,從而形成瘀血證,不在本講范圍。 由于其他原因如高血壓導致的腦出血,則形成顱內血腫,從而成為瘀血證。傳統中醫認為腦出血屬中醫中風病范疇,可以使用祛瘀劑治療;然現代中醫則認為,當根據具體病情合理使用。現代中醫理論認為,腦出血急性期當慎用或禁用祛瘀劑,這是因為急性期病情極不穩定,這時祛瘀劑有加重腦出血或腦水腫的可能。

    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中風病(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ZYYXH/T22-2008)將病期診斷分為三期:
    急性期,發病2周以內,神昏者(有意識障礙)可延長至發病4周;
    恢復期,發病2周至6個月;
    后遺癥期,發病6個月以后。

    這就是說發病2周以內祛瘀劑當禁用,有意識障礙者發病4周以內當禁用。恢復期和后遺癥期可合理使用,即辨證施治予以祛瘀劑治療。

    3.1.2 氣滯致瘀---氣滯血瘀證:

    中醫理論認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滯而血行不暢,以致血脈瘀滯,從而形成氣滯血瘀證。

    對于“氣”的理論,西醫沒有這個概念,有時不容易接受和理解,甚至有抵觸情緒。但是中醫理論中特別強調“氣”這個概念,“氣”至少是和陰陽、五行同樣最重要的概念,可以說“氣”是一切中醫理論的基礎。如果中醫不提“氣”,中醫很難說理,寸步難行。

    氣滯是什么?通俗的講就是氣不流通、阻滯、停滯住了。這與生氣著急、惱怒有直接關系,中醫叫“情志郁結”,屬內傷七情,是致病因素、是病因;西醫稱“精神神經因素”,是誘發因素。生氣、惱怒、郁怒就會傷肝(非西醫解剖血肉之肝臟,乃中醫四時、五行、氣化之肝臟),老百姓都知道這個通俗的道理---“氣大傷肝”,中醫經典《內經》認為“怒傷肝”、“肝在志為怒”等。肝傷則肝氣郁結,肝郁則氣滯,氣機(氣的升降出入)就會不暢,這時血液運行就會不暢,血流緩慢,血液在體內某些部位如心腦血管瘀積不行,形成瘀血。

    如由于生氣、郁怒、惱怒,誘發或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血管神經癥、心衰、心臟猝死、暈厥、癔癥、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說這個人被“氣”病了,甚至活活被“氣”死了,就是這個意思、這個道理。

    是否生氣、惱怒或心情不好?一問便知。病因在很多情況下是通過問診問出來的,“問病史,知病因”,除非難以啟齒,有難言之隱或故意隱瞞病情者。如果不詳細、不結合問診,而單純通過其他診斷方法如中醫的摸脈(診脈、脈診),或西醫的儀器檢查,病因診斷可能會不確切。

    氣滯血瘀證心絞痛的特點:發病多與情志不暢、生氣惱怒等精神神經因素有關,胸悶隱痛,痛無定處,或呈游走性疼痛,時欲太息(唉聲嘆氣),或兼有脘腹脹悶,得噯氣或矢氣則舒,苔薄或薄膩,脈弦。

    對于由氣滯誘發的心絞痛等,可選用醫保目錄中的:

    ⑴“化瘀寬胸劑”:如冠心蘇合制劑(丸、膠囊、軟膠囊、咀嚼片等)、速效救心丸、地奧心血康、紅花針劑等;
    ⑵“理氣(養血)活血劑”:如復方丹參制劑(片劑、膠囊、滴丸、針劑)、血府逐瘀(丸、膠囊);
    ⑶“益氣活血劑”(新農合)中的銀杏葉制劑等。

    上述這些中成藥都是臨床最常用的藥物,而且療效確切,有時可單獨使用。
    但對于心絞痛持續發作,必須配以硝酸脂類擴血管藥物。

    另外,臨床上還有一種心血管神經癥患者,如果以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為主者,也可使用“化瘀寬胸劑”如冠心蘇合制劑及“理氣(養血)活血劑”如復方丹參制劑等。

    冠心蘇合制劑屬芳香溫通劑,藥性偏溫,不宜長期服用;而復方丹參制劑屬藥性略偏寒制劑,這是二者不同之處。

    3.1.3 血寒致瘀---寒凝血脈證:

    中醫理論認為,“血液得溫則行,得寒則凝”。若外感寒邪,入于血脈,或陰寒內盛,血脈攣縮,則血脈凝滯,即血液凝澀而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在體內某些部位如心腦血管瘀積不散,形成瘀血。

    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冬春季節,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病季節。這是由于氣候的異常變化、急劇寒冷,氣溫低下,使人體的神經內分泌機制發生紊亂,機體應激反應增強,交感神經活動增加,導致血管收縮、痙攣,血液粘稠,血流緩慢,在原有基礎病的基礎上如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臟病、心律失常(如房顫)等,從而形成缺血性心腦血管病變或出血性卒中(音猝中)等。

    氣候的驟變如氣溫過于寒冷,或過于暑熱等,人體的調節機制暫時調節不過來機體就會得病,對于這種由氣候驟變而引發的致病因素,在中醫病因中稱之為“外感邪氣---六淫(風寒暑濕燥火)”,是直接的病因,西醫則認為是誘發因素,這是中西醫病因學說的不同之處。比如說中醫的“中風病”吧(腦中風、腦卒中),傳統中醫的觀點就是“正氣虛弱,外受風邪”中風而已---中風病,而現代中醫觀點則認為中風病之“風”,是異常的氣候變化,可以成為中風病的誘發因素之一。

    寒凝血脈證心絞痛的特點:發病多與氣候驟冷或感受風寒等異常氣候因素有關,心痛如絞,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形寒肢冷,冷汗自出,胸悶氣短,心悸,面色蒼白,苔薄白,脈沉緊或沉細。

    對由寒凝而引起的心絞痛,可選用醫保目錄中的:
    ⑴“化瘀寬胸劑”:如冠心蘇合制劑(丸、膠囊、軟膠囊、咀嚼片等)、速效救心丸、地奧心血康、紅花針劑等;
    ⑵“益氣活血劑”:如麝香保心丸、疏血通針劑和非醫保目錄的益脈康膠囊等;
    ⑶“活血祛瘀劑”:如血栓通針劑、血塞通針劑等。

    但對于心絞痛持續發作,必須配以硝酸脂類擴血管藥物。

    復方丹參制劑因藥性略偏寒涼,對寒凝血脈證不宜使用。

    3.1.4 因虛致瘀:

    氣分陰陽,是推動和調控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虛則推動無力、運血無力,陽虛則脈道失于溫通而滯澀,陰虛則脈道失于柔潤而僵化。津血同源互化,津液虧虛,無以充血則血脈不利。因此,氣與津液的虧虛,也能引起血液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在某些部位如心腦血管瘀積不散,形成瘀血。
    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中年以后由于體質逐漸下降,正氣逐漸虛弱,氣血陰陽逐漸不足,臟腑功能逐漸下降,這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好發年齡,在臨床上許多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大部分屬于這種情況---因虛致瘀。

    3.1.4.1氣虛血瘀證:

    中醫理論認為,氣是血液生成和運行的動力,血是氣的化生基礎和載體,因而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說法。 氣為血之帥,包括氣能生血、氣能行血和氣能攝血三個方面,正因為如此,所以又有“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瘀”的說法。因為血液的運行要靠氣的推動,所以如果氣虛則推動無力而致血液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在某些部位如心腦血管瘀積不散,形成瘀血。

    氣虛證:氣短無力,精神疲憊,心悸,動則汗出,面色晄白,脈虛弱。胸悶心痛,或中風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歪斜等。

    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早搏)和中風恢復期及后遺癥期,凡是屬于氣虛血瘀證者,均可選用醫保目錄中的:
    ⑴“化瘀通脈(絡)劑”:如通心絡膠囊、血栓心脈寧、腦心通膠囊、燈盞花針劑和非醫保目錄的芪血通絡片(補中益氣湯的變方)、參蛭活血膠囊;
    ⑵“活血祛瘀劑”:如血栓通針劑、血塞通針劑、疏血通針劑、銀杏達莫針劑;
    ⑶“益氣活血劑”:如參松養心膠囊、銀杏葉制劑及非醫保目錄的穩心顆粒;
    ⑷列入西藥“腦血管病用藥”的川芎嗪針劑等。

    但對于心絞痛持續發作,必須配以硝酸脂類擴血管藥物。

    3.1.4.2 陽虛血瘀證:

    中醫理論認為,血液得溫則行,如果陽氣虛弱,則脈道失于溫通而滯澀導致血液流行不暢,從而使血液在某些部位如心腦血管瘀積不散,形成瘀血。
    陽虛證:形寒肢冷,或肢體浮腫,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口淡不渴,大便稀薄,舌淡胖,脈沉遲細;可兼有氣虛表現。胸悶心痛,心悸,或中風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歪斜等。

    心絞痛、緩慢性心律失常和中風恢復期及后遺癥期,凡是屬于陽虛血瘀證者,均可選用醫保目錄中的:
    ⑴“化瘀通脈(絡)劑”:如通心絡膠囊、血栓心脈寧、腦心通膠囊、燈盞花針劑和非醫保目錄的芪血通絡片(補中益氣湯)、參蛭活血膠囊;
    ⑵“活血祛瘀劑”:如血栓通針劑、血塞通針劑、疏血通針劑、銀杏達莫針劑;
    ⑶“益氣活血劑”:如心寶丸、參松養心膠囊、銀杏葉制劑及非醫保目錄的心肝寶膠囊、金匱(濟生)腎氣丸、附子理中丸。

    但對于心絞痛持續發作,必須配以硝酸脂類擴血管藥物。

    3.1.4.3 氣陰(津)不足瘀血證:

    氣虛則運血無力,陰(津)虛則脈道失于柔潤而僵化。津(陰液)血同源互化,津液虧虛,無以充血則血脈不利。因此,氣與津液的虧虛,也能引起血液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在某些部位如心腦血管瘀積不散,形成瘀血。

    氣虛證+陰虛證。陰虛證:心悸怔忡,五心煩熱,失眠煩躁,頭暈耳鳴,口燥咽干,舌紅少津,苔少或花剝,脈細數。
    心胸隱痛,心悸(快速性心律失常),或中風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歪斜等。

    對于氣陰不足所引起的心絞痛、心律失常、中風恢復期及后遺癥期等,可選用:
    ⑴“滋陰活血劑”:脈絡寧針劑。 






    3.2 扶正劑(補益劑):

    扶正劑,又稱補益劑,俗稱補藥。凡用補益藥為主,具有補養人體氣、血、陰、陽等作用,主治各種虛證的方劑。

    3.2.1 益氣復脈劑(溫里劑—新農合):

    中醫理論認為,肺主一身之氣,為十二經脈之首,全身經脈都聚會于肺,氣血運行于諸經,皆賴肺氣的推動,所以有“肺朝百脈”的說法。所謂的益氣就是補肺氣,肺氣旺則臟腑諸氣都旺,氣血經脈不絕,脈得氣充,則可復生,這就是益氣復脈的道理。 益氣復脈,主要用于氣陰兩虛證。

    心氣虛證:氣短乏力,心悸汗出,脈沉細弱或結代,心胸隱痛而悶,多因勞累而誘發。
    心陰虛證:心胸隱痛時作時止,心悸怔忡,伴有口干唇燥,眩暈耳鳴,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脈細數或沉細數,心胸隱痛時作時止。

    益氣復脈的代表方劑就是傳統方劑生脈散制劑,藥物組成有人參(紅參)、麥冬、五味子。古人有這樣的說法,“人有將死脈絕者,服此能復生之,其功甚大。”(《醫方集解》)。

    《醫保目錄》有生脈飲口服液、生脈注射液(水針)、益氣復脈針劑(凍干粉針)及參麥注射液等。

    ⑴生脈飲口服液

    功能主治 益氣復脈,養陰生津。用于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脈微自汗或脈微細無力、脈沉細數等癥狀。
    臨床應用 主要用于①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絞痛)、②心悸(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血管神經癥)等。

    ⑵生脈注射液(水針)及⑶益氣復脈針劑(凍干粉針)(新農合)

    功能主治 益氣養陰,復脈固脫。用于氣陰兩虛所致的脫證,心悸,胸痹。癥見心悸氣短,四肢厥冷,面白汗出,脈微細、或至數不勻、或脈微欲絕。
    臨床應用 主要用于①脫證(休克),②胸痹心痛(心肌梗死),③心悸(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見上述證候者。
    也就是在生脈飲方治療的基礎上,加了一個主治氣陰兩虛脫證的病證,相當于休克。癥見心悸氣短,面色無華或面色潮紅,煩躁口渴,小便短少,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舌紅少苔,脈細數或至數不勻等表現。

    益氣復脈注射液(凍干粉針)說明書介紹:益氣復脈,養陰生津。

    用于冠心病勞累型心絞痛氣陰兩虛證,癥見胸痹心痛,心悸氣短、倦怠懶言、頭暈目眩、面色少華、舌淡、少苔或剝苔,脈細弱或結代;
    冠心病所致慢性左心功能不全II、III級氣陰兩虛證,癥見心悸、氣短甚則氣急喘促,胸悶隱痛,時作時止,倦怠乏力,面色蒼白,動則汗出,舌淡少苔或薄苔,脈細弱或結代。
    現代藥理:提高心肌收縮力,減輕心臟負荷,減慢心率,迅速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氣促,乏力等癥狀;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細胞能量代謝,保護心肌細胞,改善心肌缺血,有效緩解心絞痛;激活網狀內皮系統,調節高血壓,抗休克。

    ⑷參麥注射液

    藥物組成:就是紅參和麥冬,或者說在生脈方的基礎上去掉五味子,所以功效與生脈是相同的。
    功能主治:益氣固脫,養陰生津,生脈。用于氣陰兩虛型的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細胞減少。能提高腫瘤病人的免疫功能,與化療藥物合用時,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并能減少化療藥物引起的毒副作用。
    臨床應用:
    ①脫證 因元氣大虛,陰液耗竭,真氣欲脫而致的猝然面色蒼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呼吸微弱,口干舌燥,脈細數或微細欲絕等;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見上述證候者。
    ②胸痹 因心氣不足、心陰虧耗引起的心脈失養,胸陽失于舒展而致的胸悶、心前區刺痛、心悸氣短、心煩少寐、倦怠懶言、面色晄白,舌紅少津,脈細數;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③心悸 因心氣虧耗、心陰受損而致的心中悸動不安、氣短自汗、胸悶、心煩不寐、耳鳴、口干烘熱,舌紅,脈細數;病毒性心肌炎、其他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見上述證候者。
    ④喘證 因氣陰兩虛所致的喘息,短促無力,語聲低微,自汗心悸,心煩不寐,口干舌燥,舌淡紅,脈細數;慢性肺心病見上述證候者。
    ⑤血勞 因氣陰兩虧所致的頭暈心悸,倦怠無力,心煩失眠,口干舌燥,腰膝酸軟,潮熱盜汗,舌紅脈細數;慢性粒細胞減少癥見上述證候者。
    此外,本品還可用于心力衰竭,腫瘤患者化療、放療后的輔助治療屬于上述證候者。 藥理毒理
    本品有抗休克、抗心衰、抗心肌缺血、抗炎、抗腫瘤等作用。

    ⑸穩心顆粒

    藥物組成:黨參、黃精、三七、琥珀、甘松等制成的顆粒劑。
    功能主治:益氣養陰,定悸復脈,活血化瘀。主治氣陰兩虛兼心脈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寧,氣短乏力,頭暈心悸,胸悶胸痛。
    臨床應用:適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心血管神經癥,早搏、房顫及快速型心律失常等屬上述證候者。

    ⑹心肝寶膠囊

    功能主治:補虛損,益精氣,保肺益腎,扶正固本。
    臨床應用:用于乙型慢性活動型肝炎,肝硬化;房性、室性早搏,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頑固性失眠癥及腎病綜合癥,癌癥輔助治療,增強機體免疫力。
    藥理特點:
    ①對多種病因所致的心律失常、傳導阻滯、尤其對慢心率型心律失常,既能加快房室傳導,提高、調節心律,又能抑制快速異位起搏心律,改善心功能。
    ②治療甲肝、慢乙肝對患者納差、乏力、腹脹、肝區同等癥狀改善快且顯著,血清白蛋白上升,r-球蛋白下降,A/G比值提高。
    ③對慢性腎病過低的細胞免疫功能逐步恢復正常,可減少激素用量而腎功能逐漸恢復。
    ④具有顯著的鎮靜作用。
    ⑤具有雄激素樣作用,能顯著糾正內分泌紊亂,促使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癥等癥狀恢復正常。
    ⑥顯著提高免疫功能。

    3.2.2 益氣止痛劑

    中醫理論認為,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瘀。血液的運行靠心氣的推動,如果心氣虛損,則推動無力、運血乏力,血液運行不暢,可出現血脈瘀阻,心胸疼痛,心悸氣短等癥狀。

    心氣虛證:氣短乏力,心悸汗出,脈沉細弱或結代,心胸隱痛而悶,多因勞累而誘發。可選用補心氣口服液。
    功能主治:補益心氣,理氣止痛。用于氣短、心悸、乏力、頭暈等心氣虛損型胸痹心痛、心血管神經癥等。
    現代藥理:擴張冠狀動脈,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

    3.2.3 滋陰安神劑

    中醫理論認為,心主血脈而藏神,血屬陰,陰血充足,上奉于心,則心神得養;肝主疏泄,調暢情志與氣機而藏血,血舍魂,心情舒暢,陰血充足,則肝有所藏,魂有所歸,神魂安定,睡眠正常。若心肝血虛,陰液不足,或情緒不暢,肝郁血虛,則神魂不定,心悸不寧,失眠不安。可選用百樂眠膠囊。

    百樂眠膠囊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養心安神。用于肝郁陰虛型失眠癥,癥見入睡困難、多夢易醒、醒后 不眠、頭暈乏力、煩躁易怒、心悸不安等。
    臨床應用:適用于心血管神經癥等屬上述證候者。

    3.2.4 溫補心陽

    中醫理論認為,血液的運行靠心氣的推動、心陽的溫煦等多臟腑的功能共同完成的。血液得溫則行,得寒則凝;若心陽不足,則溫煦無力,血液運行遲緩,血脈就會瘀阻,導致心悸氣短,胸悶胸痛,形寒肢冷,脈沉遲無力(脈率<60次/分)。可選用心寶丸。

    ⑴心寶丸

    功能主治:溫補心腎,益氣助陽,活血通脈。用于治療心腎陽虛,心脈瘀阻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竇房結功能不全引起的的心動過緩、病竇綜合癥以及缺血性心臟病引起的心絞痛及心電圖缺血性改變。
    用法用量:口服,慢性心功能不全按心功能1、2、3級一次分別用120、240、360mg,一日3次,一療程為2個月;在心功能正常后改為日維持量60~120mg。病竇綜合癥病情嚴重者一次300~600mg,一日3次,療程為3~6個月。其他心律失常(期外收縮)及房顫,心肌缺血或心絞痛一次120~240mg,一日3次,一療程為1~2個月。
    注意事項:陰虛內熱、肝陽上亢、痰火內盛者以及孕婦、青光眼患者忌服。服藥后如覺口干者,可飲淡鹽開水或每日用生地10g水煎服送飲。

    ⑵心肝寶膠囊、參松養心膠囊
    也可選用(二藥有雙向調節作用,既可治心動過緩,也可治心動過速)。

    3.2.5 氣血雙補劑

    芪血通絡片(補陽還五湯的變方)(非醫保):
    藥物組成:黃芪、當歸、川芎、赤芍、地龍、桃仁、紅花、雞血藤、丹參。
    功能主治:補氣,活血,通絡。適用于氣虛血瘀、脈絡瘀阻所致中風后遺癥的輔助治療,癥見半身不遂,肢軟無力,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舌體不正。
    此外,還可用于風濕類疾病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及增生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病癥。






    3.3 開竅劑:

    竅是什么?竅實際是指大腦。腦是髓海,元神之府,內寓神機,“神經之妙用”,清竅為出入之所,脊髓為其傳出傳入之樞機,總統諸神。所以竅有神竅、清竅、機竅、心竅等稱呼。中醫理論認為,大腦的功能是分屬五臟的,其中與心臟關系最大,因心主神明,所以有“心竅”之稱。開竅,指清心開竅、化痰開竅、醒腦(神)開竅等。

    凡用芳香開竅藥為主組成,具有開竅醒神作用,治療神昏竅閉之證的方劑,統稱開竅劑。

    神昏竅閉,又稱神(識)志昏蒙,是指心腦受邪,竅絡不通,神明被蒙,導致神志不清為特征的急危重癥。現代醫學稱為意識障礙(嗜睡、昏睡、昏迷)等。

    神昏竅閉有虛實證(閉脫證)之分。屬于實證者,稱為閉證,多由邪氣壅盛,蒙蔽心竅所致。癥見口噤不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肢體肌張力增高、脈有力等。開竅劑主要用于閉證。

    閉證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分為熱閉與寒閉兩種。開竅劑在心腦血管病中的合理應用,主要指腦血管病意識障礙,中醫稱中風昏迷、神昏竅閉者。

    中醫理論認為,“中風病是由于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臨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癥的病證。”由于風火相扇,痰瘀互結于竅絡之中,所以臨床觀察屬熱閉者多見,癥見中風昏迷,或神昏譫語,高熱煩躁,四肢抽搐(痙),手足發涼(厥),喉中痰鳴,便閉,脈數有力等表現。可選用《醫保目錄》中的清開靈注射液、安宮牛黃丸等。

    ⑴清開靈注射液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通絡,醒神開竅。用于熱病,神昏,中風偏癱,神志不清;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腦血栓形成、腦出血見上述證候者。

    清開靈注射液在中風病昏迷期的藥理作用(文章來源:《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年增刊)

    清開靈注射液是在傳統中成藥“安宮牛黃丸”的基礎上改進而研制成的針劑,具有清熱解毒,化痰通絡,醒神開竅之功效。該方以清熱解毒為主,配以醒神化痰開竅之品,以加強其“清開”之力,故名為清開靈。臨床可用于中風病之痰熱昏迷等病證。

    中風病是由于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腦絡痹阻,或血溢腦絡之外的急性腦血管病變。無論出血性卒中,還是缺血性卒中,如果病情嚴重,都有昏迷癥狀。其病理基礎均有腦水腫、感染、缺血缺氧、血液粘稠度高等改變,產生中醫的“風火痰瘀”等病理機制。表現為神昏并伴痰多,喉中痰鳴、痰聲漉漉,高熱,抽搐等癥,從而加重病情。

    清開靈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多方面之功效,均能針對上述之病理改變,配合西醫的綜合搶救措施,達到治療效果,從而挽救生命,縮短療程。那么具有哪些方面之藥理作用呢?
    ①抗腦水腫,保護腦組織。
    ②促進血運,稀釋血液,抗血小板聚集。
    ③抗感染,抗炎,退熱。
    ④化痰。
    ⑤抗驚厥。
    ⑥復蘇作用。

    用法用量: 每次30-60ml(《指南》推薦20-40ml),加入5%葡萄糖250ml或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點滴,1次/日,重癥者可用至2次/日。

    ⑵安宮牛黃丸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用于熱病,熱如心包,高熱驚厥,神昏譫語;中風昏迷及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腦出血、腦梗死、敗血癥等見上述證候者。

    臨床應用:中風病。因痰火內盛,肝陽化風,風陽挾痰,上擾神明所致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兩拳固握,牙關緊閉,面赤氣粗,口眼歪斜,喉間痰聲轆轆,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者;腦梗死、腦出血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高熱神昏,中風昏迷等口服有困難者,可鼻飼給藥或灌腸給藥。1-2丸/1次,4-6次/日(《指南》推薦1丸/次,1次/日)。

    ⑶醒腦靜注射液(新農合醫保)

    用法用量: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或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點滴,1次/日,重癥者可用至2次/日。






    3.4 治(祛)風劑

    凡用辛散祛風或熄風止痙的藥物為主組成,具有疏散外風或平熄內風的作用,治療風病的方劑,統稱治風劑。

    風病的范圍很廣,病情變化比較復雜,簡單的說可分為外風與內風兩大類。腦血管病中的治風劑,屬于內風病范疇。

    《醫保目錄》中有“平肝熄風”和“祛風通絡”兩類。

    3.4.1平肝熄風劑

    中醫理論認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所以腦血管病中的內風病或高血壓病(頭痛、眩暈),其機理是由于肝風上擾所致。因肝主疏泄、調暢情志(神經精神),若憂思惱怒則傷肝,肝傷則肝氣上逆,即肝氣升發太過而上逆,氣機逆亂,化風或陽亢化火,挾氣血上沖于腦,導致
    ⑴腦神被擾、清竅被蒙,出現頭脹頭痛,眩暈欲仆,失眠,煩躁易怒,激動亢奮,脈絡怒張,面紅目赤等陽亢癥狀(高血壓);
    ⑵腦脈閉阻或血溢腦脈之外發生中風病(急性腦血管病)。這就是“平肝熄風”的道理。 目前的觀點,中風病屬于內風病范疇。

    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中風病(中華中醫藥學會 發布 ZYYXH/T22-2008)是這樣表述的:

    “中風病是在氣血內虛的基礎上,因勞倦內傷、憂思惱怒、飲食不節等誘因(注:缺一個‘異常的氣候變化’誘因),引起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犯沖腦,導致腦脈閉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臨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癥;具有起病急,變化快的特點;多發于中老年人的常見病。相當于西醫的急性腦血管病,又稱腦卒(cu猝)中。是一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失為共同特征的腦血管疾病。從病理上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種。
    此外,臨床以突發眩暈,或視一為二,或言語不清,或不識事物或親人,或步履不穩,或偏身疼痛,或肢體抖動不止等為主要表現;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等五大癥狀為主要表現;或兼見其中一兩個癥狀但較輕者,可稱為類中風,仍屬中風病范疇。”

    平肝熄風劑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病(頭痛、眩暈等病證)或中風先兆。

    ⑴牛黃降壓丸(新農合)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鎮靜降壓。用于肝火旺盛,頭暈目眩,煩躁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壓病。
    臨床應用:用于輕、中度(1、2級)原發性高血壓,即收縮壓 (SBP)1 40~179 mmHg或舒張壓(DBP)90~109 mmHg,初診發現未用藥或近1周未用降壓者者。排除繼發性高血壓、重度高血壓、心肝腎功能不全、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腹瀉、妊娠、精神病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20~40丸,一日2次;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次。

    ⑵樂脈片(非醫保)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化瘀通脈。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頭痛、眩暈、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絞痛、多發性腦梗死見上述證侯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片,一日3次。

    ⑶松齡血脈康膠囊
    ⑷其他如:復方羅布麻片、腦立清、強力定眩片、全天麻膠囊等(新農合)。

    3.4.2 祛風通絡劑

    傳統觀點認為,中風病是以病因命名的內科疾病,即感受風邪,中“風”而已,至今一直沿用。是否與中“風”有關,歷代醫家的觀點不一。實際上中醫所說的“風”邪,是指異常的氣候變化。目前看來,氣候的異常變化可以成為中風病的誘發因素之一,據流行病學觀察,每年的冬季是腦血管的高發季節,發病率最高,因這時氣候最為寒冷,所以說與中“風”有關也很恰當,就是說“半身不遂”等癥狀的出現是風(寒)邪吹的,由于人體虛弱,傷了風了,風邪中了經絡,血脈不通,經絡失養所致。這就是中風病為什么要給予“祛風通絡”的道理,所以目前《醫保目錄》有“祛風通絡劑”治療中風。

    ⑴華佗再造丸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化痰通絡,行氣止痛。
    用于痰瘀阻絡之中風恢復期和后遺癥期。癥見半身不遂,拘攣麻木,口眼歪斜,言語不清。
    禁忌:①孕婦禁用;②腦出血急性期禁用。

    ⑵養血清腦顆粒(新農合):

    功能主治:養血平肝、活血通絡。用于血虛肝亢所致各種頭暈頭痛、眩暈眼花、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廣泛應用于因慢性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頭痛及原發性頭痛(如緊張型頭痛,偏頭痛等),女性周期頭痛,高血壓引起的頭暈頭痛,腦外傷后頭暈頭痛等。

    ⑶大活絡丸(新農合):

    功能主治:祛風,舒筋,活絡,除濕。用于風寒濕痹引起的肢體疼痛,手足麻木,筋脈拘攣,中風癱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祛風止痛,除濕豁痰,舒筋活絡。
    臨床應用:用于中風痰厥引起的癱瘓,足萎痹痛,筋脈拘急,腰腿疼痛及跌打損傷,行走不便,胸痹等癥。
    藥理研究:大活絡丸有擴張血管及抗心肌缺血、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在增加腦血流量時,并不明顯增加心肌耗氧量,對中風偏癱、改善動脈粥樣硬化和抗炎、鎮痛等有重要意義。 






    3.5祛濕劑(其他劑-新農合):

    高血脂癥,是動脈硬化的首要危險因素,與冠心病、腦血管病的發病有直接相關關系。高血脂癥屬于中醫學的“痰飲”等范疇,由于水濕(津)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

    中醫理論認為,由于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加之脾失健運,肝失疏泄,水聚痰飲,痰濁不化,痰瘀結聚,變生脂膏。另外,中醫理論還認為,“肥人多痰,瘦人多火”,所以高脂血癥病人,形體多肥胖。可選用《醫保目錄》中的“化濁降脂劑”。

    化濁降脂劑

    ⑴血脂康膠囊

    功能主治:化濁降脂,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用于痰阻血瘀所致的高血脂癥,癥見氣短乏力,頭暈頭痛,胸悶腹脹,食少納呆;也可用于高血脂癥及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輔助治療。
    臨床應用:用于高血脂癥。因痰瘀阻滯所致,癥見頭暈頭重,胸悶泛惡,腹脹納呆,肢體麻木,心悸氣短,舌暗或有瘀斑瘀點,脈弦滑或弦澀。

    ⑵絞股藍總甙制劑(片劑、膠囊)

    功能主治:養心健脾,益氣和血,除痰化瘀,降血脂。
    用于高血脂癥,見有心悸氣短,胸悶肢麻,眩暈頭痛,健忘耳鳴,自汗乏力或脘腹脹滿等心脾氣虛,痰阻血瘀者。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少妇邻居少妇好多水在线| 久久国产成人av蜜臀|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av免费成人在线| 国产毛1卡2卡3卡4卡免费观看| 欧美大屁股流白浆XXXX|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在线视频WWW| 亚洲免费成人av一区| 国产美熟女乱又伦AV果冻传媒|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欧美人成精品网站播放|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观看 |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欧美和黑人xxxx猛交视频| 国产成人8X人网站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成人无码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无线在线一二三区观| 国产亚洲999精品AA片在线爽| 中文字幕永久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一区二区三区鲁丝不卡|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WWW| 东京热人妻丝袜无码AV一二三区观|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麦芽| 亚洲国产福利成人一区二区| 久爱www人成免费网站|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 福利免费观看体检区|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在线| 午夜夫妻试看120国产|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97丁香色香蕉|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夜夜未满十八勿进的爽爽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