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這個問題的回答方式有很多,但什么工業、農業羅嗦一大堆,總覺得犯迷糊,其實我們只是想要知道我們想知道的那一部分而已,不是嗎? 我們只是做烘焙而已,甚至不需要知道成分,只知道有什么區別,如何應用,而又能不能互換,或者說,如何吃更健康不就好了? 所以,在我也被迷惑了很久之后,按照自己認為比較通俗簡單的方式來做個總結,沒別的意思,只是讓自己不再犯蒙,俺很笨的,很容易就暈勒…… 1.共同點。 2.它們的區別? 3.各自如何使用才是正確的?具體方法是什么?使用范圍又有哪些?應該注意的又是什么? 4.既然都是發酵計,那么是否可以通用或代替? 首先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具有一定的發酵作用,同樣是最常見,也最常用到的發酵用品。 而“區別”是:發酵的原理不同,方式不同,時間不同。 干酵母,是一種活性菌,屬于活性發酵,通過細菌的不斷繁殖而進行發酵,是慢速發酵;而泡打粉與小蘇打,都可以算是一種化學發酵計,不同是泡打粉是快速發酵,而小蘇打是受熱發酵,并且因為屬于堿性,所以可以中和酸性食物。因此,因為發酵方式的不同,在使用上,就會也有所差異了。 分別的使用方法是: 干酵母,需要先將干酵母與溫水一起混合放置5-10分鐘,將酵母激活,再加入面中,進行發酵。相對而言它的發酵效果是最好的,一般用在面包,饅頭,包子等中。而所使用的比例是不能超過5%。 需要注意的是:1.水一定要是溫的,不能太熱,因為酵母菌在太熱的溫度下是無法存活的。2.如果是做饅頭,包包子之類的傳統面食,在使用干酵母發酵的時候,應先包后醒,也就是先做好饅頭,包子然后再進行醒置,如果是做面包,也是揉好面后,先揪成小面包團,再進行一次醒置。這樣做出的面點會更加宣軟,做好后也不會進行塌陷。 泡打粉,由于一遇到水就會產生大量的氣體,所以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先放入面里,混合均勻后,再使用,這樣面才能產生蓬松的效果。如果先遇水的話,泡打粉就會失效,失去原本的作用了。 使用泡打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將泡打粉與面混合進行活制,這樣對做出來的食物起的是一個酥脆的作用,如餅干,薄脆等;另一種是先將其他原料混合,最后再將泡打粉放入原料中一起混合,這樣起到的是一個酥軟的作用,如蛋糕等。 而泡打粉的使用比例也是不能超過5%,我們一般的使用量都在2%—3%左右,也就是100克的面中用2—3克的泡打粉就可以了,過多的使用,會使做出來的東西口感變澀。 小蘇打,它可以在面中混合直接用,也可以先溶解到水中再使用,我們平時常見的麻花,開口笑,都是用它制作出來的,用它制作出來的食品的共同特點就是脆,而在烘焙當中,一般都是用在餅干的制作上。 需要注意的是:1.如果溶解后再使用的話,那么也是水一定要用熱水,而水溫不能太高,否則小蘇打就會失效。2.再者,需要注意的就是,小蘇打的使用比例,切記不要超過“千分之五”,否則做出來的食品就會顏色發黑,口感發澀發苦。 下面就是很多烘焙新手十分在意的問題,這三樣東西,幾乎所有的烘焙配方中,都會出現一到兩樣,那么它們到底可以互相代替或者通用嗎? 首先,做蛋糕,我們一般用的是泡打粉,因為蛋糕我們在好不容易將蛋白打發后,是需要直接進烤箱的,因此我們用泡打粉來進行快速發酵,而因為酵母是進行慢速發酵,是需要時間的,而酵母在高溫下又是無法存活的,進烤箱之后它就停止發酵了,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發酵,就起不到我們所想要的效果,所以用在蛋糕上它并不合適。 其次,做面包,我們一般用的是干酵母,面包我們都知道,需要充分的發酵,甚至要進行三次發酵的過程,才能開始烤制,因此作為快速發酵的泡打粉,自然就不太合適了,放制時間過長,反而失去了效用。 最后,面餅干,小茶點的時候,我們一般用的是小蘇打,那之前說了,用它做出來的東西都會很脆,所以在這里我們用它的原因就很明顯了。 而需要說明的是,它們是可以混合使用的,一般都是小蘇打與酵母、泡打粉其中的一個,進行混合搭配使用,這就要根據我們所做的食物來定了,通過混合使用來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效果。 現在我們知道了,它們雖然都是為了發酵而使用,但卻各有不同,因此用在不同的地方,才能更好的發揮它們本身的效用,一般來說,我們是不能互相替代著來用的。 以上這些,不知道有沒有說的很清楚?也不知道對看了的朋友有了多少的幫助,希望對你們是有一些幫助,今后可以更好的運用這些必不可少的添加計。 在這里預祝朋友們都可以做出更加美麗又甜美的糕點哦~! 最后講一點,注意養生的朋友有時候是很害怕添加計這個東西的,那在這里說一下就健康來說,酵母不添加任何化學物品,因此最健康營養的發酵計。是可以完全放心使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