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老板”![]() 平時看電視不多,最多看看新聞、財經、體育比賽之類的。電視連續劇一直是比較火熱的消遣方式,聽說有一個叫《我是老板》的挺有意思!是姜武演的,我從友人那里借來盤這兩天正看吶! 該劇還真有點意思,劇情很夸張!是一個在機關混不下去的“永遠的副科”被迫下海經商的故事,馬一民的“一根筋”時常逗的我捧腹大笑!但在搞笑之余,確實也觸發一些思考! 現在滿大街都是“老板”,都冠以“X總”,我也有幸有了個稱號“X總”!聽著被人稱為“X總”,心里好像確實挺舒服!但別人稱你為“X總”你就真的是“老板”了嗎?我看非也!“老板”可不是那么好當的呀! 試著引用《窮爸爸、富爸爸》里關于財商的理論給“老板”下個定義。 以下為人生四象限圖: 按照《窮爸爸、富爸爸》里關于財商的理論,人應該分為四種,即E,S,B,I。 E是Employee,即雇員,打工一族; S 是Self-employed,自由職業者;(其中一大部分被稱之為“老板”) B是 Business Owner,生意擁有者;(真正意義的“老板”) I是Investor,投資者。(“老板”們的“老板”) E象限的人自然不用多說,打工一族,正所謂拿人錢財,與人辦事,跟“老板”基本上撤不上什么關系! S、B、I象限的人就都跟“老板”有關系了! S象限的人有兩大類,一類人比如像一些律師,醫生,設計師、咨詢師等,包括演員、藝人都屬于這一類。他們必須得親力親為,只要他們不再工作就不可能有收入。像一些律師和演講師,他們都是按小時計費的,收入會到一個頂點,因為你一個小時就是那么多錢,一個月也有一定的工作限度; 另一大類是像小企業主和小商人們,一天也離不開自己的生意。一旦他們離開,他們的生意就會走下坡路。這類人沒有時間自由和財務自由。而且這類人應酬特別多,還會嚴重影響健康。就算他們沒錢也得裝作有錢,開名牌車,把房子裝修得很好,否則別人不會跟他們做生意。這類人的錢都用來養員工、養車子和房子了,壓力很大! 我覺得現在滿大街所謂的“老板”超過90%都是以上這一類的,人累的很!天天累死累活的!要我說這類“老板”根本就不能稱之為“老板”,稱他們為“超級E”更合適些,他們是給眾多打工者打工的人,是“自己給自己打工者”,只是名頭好聽些,有的還不如去真正打工吶! 但這類“老板”也非常值得尊敬,因為他們確實給國家創造了就業機會,是國家度過經濟難關很大的擔當者!盡管他們有時候自己還不知道下一頓飯在哪吶? 哈哈,向這類“老板”致敬! B是真正的“老板”,他們是企業擁有者,他們擁有一個系統,杠桿別人的時間和金錢為自己工作。他們算得上是富人,有錢也有閑。這些“老板”可以離開自己的生意一年甚至兩年,但他們的生意不會下降反而可能上升。即使他們不再工作或是不能工作了,他們的生意還是能繼續下去。舉個典型的例子,麥當勞的老板雷·克羅克,他已經去世了,但麥當勞在全世界仍舊為他的家人創造巨額的利潤。 B類人的財富會不斷增長,同時他們也會有很多的個人時間可以干他們自己想干的事情。 這類“老板”可以稱之為“事業成就者”,他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樣也值得大家尊敬! I是“老板”們的“老板”,他們是投資者,他們是投資于一個企業或系統,由這個企業系統為他產生財富。他們是真正意義的最富有的人,占世界人口不到1%。像沃倫·巴菲特和李嘉誠就屬于這種人。他們也是擁有自由的人,財務的自由和時間的自由。 以上這四類人是可以相互轉換或者一個人可以同時屬于不同的類型,比如微軟創始人之一的保羅·艾倫,他曾經是“E打工者”,后來是“B企業擁有者”,但現在已經不工作了,轉而成為“I投資者”了! 正所謂“小富由人,大富靠天”!如果你想成為“B”和“I”類型的“老板”,沒有大福報,沒有天助是肯定不行的! 如果你也有幸被別人冠以“X總”或者“X老板”,那么你屬于哪一類型的“老板”吶? 其實無論你是哪一類型的“老板”,只要努力工作,在自己富裕的同時能夠造福社會,你就是讓人尊敬的“好老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