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在那血肉紛飛的年代里,許許多多的參戰國的人民都把自己的文化與精神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如德國的英勇善戰,日本的殘忍與忠誠,蘇聯的堅韌不屈,美國的正義情節等等。在我眼里,這其中有兩個國家表現得特別奇葩。 一是意大利,作為名義上的強國,羅馬的繼承者,它的表現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似乎他們只知道逃跑,我們現在看來都不能評定它到底站在哪一方。 另一個就是我們-中國,以24倍對方的領土,以7倍以上對方的人口,僅僅幾個月就被日本占領了大部分領土,我們侵全國之力對抗的只有日本的部分軍力,以10比1的戰士傷亡比換取的只有潰敗,沒有他國的幫助,不知道戰況又會糜爛至何種程度。 意大利和我們相距如此之遠,但在二戰中的表現又如此相近,我們之間到底有何共同點?我想這是文化烘托的結果。 我們和意大利都擁有漫長的歷史,都曾經擁有過輝煌的過去,都擁有燦爛的文化,都擁有成熟的價值取向,都沉浸在過去的驕傲里。我們缺少堅強的意志,都不會為了所謂的強國夢犧牲一切,都不會為了強大而努力奮斗,都不會為了反抗壓迫而前仆后繼,都不會為了復仇而臥薪嘗膽,都缺少危機感,因為歷史證明那曾經擁有過的輝煌終將煙消云散,那曾經遭受的苦難終將被忘記,或好或壞,都只能稍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我們會努力活著,我們會留下傳承,我們的后人都會銘記自己的血脈。 總體來說就是:龐大的人口在悠久的歷史文化熏陶下,形成許許多多的價值觀,有瀝血奮戰的,就有貪生怕死的;有堅決抵抗的,就有主動投降的;有錚錚鐵骨的,就有軟弱可欺的;有不畏艱險的,就有得過且過的;有國比家重要的,就有家比國重要的;有愛國的,就有賣國的。 我們永遠不會滅族,永遠不會亡國,也永遠難再一次成為世界的中心,因為我們已經失去了萬眾一心的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