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慕蓮花·之五· 金秋九月 激情之旅 (續三)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 我們住在與火車線路平行的江城路上,走到西湖岸邊只有二十分鐘的路程。早早地,我們就出發,一路打聽,步行而去。走過市第四醫院門口時,要過萬松嶺隧道。眼看著有公交車通過,可又不知道在哪里上車,索性步行通過隧道。等走到一半時,又后悔了,嫌洞里的空氣不好。于是注意公交車的路號,回來時好乘車。 我這是第三次游西湖。 1991年秋天我趁出差的機會,第一次游西湖。 “水光瀲滟晴方好”。那是一個萬里無云的天氣,我和同事游覽了靈隱寺、岳廟、蘇堤、三潭印月、花港觀魚、斷橋等景點,整整走了一天。 我到現在還記得:靈隱寺游人摩肩接踵;對著秦檜的跪像,我也吐了幾口唾沫;在斷橋橋頭,一個年輕人釣到一條大魚,急忙逃跑,怕被公園管理員逮著…… 2011年春天我和老婆回我的老家又回她的老家,順便游覽江南五市,我第二次游西湖。 “山色空蒙雨亦奇。”那是一個細雨霏霏的天氣。 我們游覽了飛來峰,曲院風荷;沿蘇堤一路向南,看了花港觀魚;越過雷峰塔,游覽了柳浪聞鶯、錢王祠、涌金門等景點。 我當然記得,遠山籠罩在雨霧之中,微風吹起西湖上的層層細浪,畫舫在湖面上游蕩,繁花在路邊盛開,柳絲親吻著水面。我用二首詩記下了我的感受: 游 杭 州 西 湖 霏雨群山黛,和風湖水平; 游人乘畫舫,茶客坐聞鶯; 瀲滟水光好,空茫山色蒙; 攜來春色美,說給友朋聽。 贊 天 堂 西 湖 跋山涉水欲成仙,顛沛西湖靈隱南; 水闊天長岸煙柳,山高岫矮嶂青巖; 天成地造皆佳境,雕刻題名盡古賢; 此景只應天上有,上仙賜酒醉人間。 2011.4.15. 今天我和老婆又一次游覽了西湖,這是我第三次游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又是一個秋高氣爽的天氣。走出萬松嶺隧道,很快走到雷峰塔公園,我們參觀了雷峰塔。 雷峰塔始建于公元942年,為吳越國王錢俶因黃妃得子而建。上世紀二十年代,杭州百姓信奉雷峰塔的塔磚能驅邪治病,就紛紛偸拆塔磚,結果雷峰塔于1924年轟然倒塌。1999年7月,浙江省決定重建雷峰塔、恢復“雷峰夕照”景觀,2001年10月新塔建成,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 重建的雷峰塔主要展示過去倒塌的雷峰塔的遺址,發掘地宮時獲得的佛主舍利子,佛陀從出生到成佛經歷的圖片。 在雷峰塔公園的院子里,用展板展示了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 白娘子只愿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過人世間的平凡生活。她最后被鎮壓在雷峰塔下。白娘子與許仙凄美的愛情故事,感動了明代以后的中國人,寄托了中國老百姓的向往和無奈。 雷峰塔在承載了《白蛇傳》的故事以后,更加盛名遠播。 站在雷峰塔上,西湖美景盡收眼底。西湖像一大塊碧綠的翡翠,被蔥蘢的樹林懷抱,金碧輝煌的古建筑點綴在綠樹叢中;湖面上畫舫游弋,行道上游人如織。
![]() 雷峰塔上鳥瞰西湖有感
錢王吳越敬佛主,佛贈金缽遂變湖; 水潤柳楊如玉帶,山懷涌泉似屠蘇; 蘇堤曾釀子瞻酒,雷塔今彰佛主圖; 西子最能留遠客,思家思己念全無。 2012.9.2. 巡著西湖南岸,重游花港觀魚。走上蘇堤,乘游船去了湖心島。它是一個圓形的小島,十字形的堤路把島分成四個小湖,湖中長著荷花。秋天的樹上還有鮮花開放,是北方不可能有的景色。 ![]() 往返的游船上,導游員介紹了中秋夜,三潭印月附近湖面上會有三十三個月亮。 中秋之夜西湖水,怎會三十三月圓? 印月三潭蠟燭亮,在天在水在心間。 關于西湖的記載,始見于東漢班固《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詩人作杭州的地方官,則為西湖的美化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白居易在西湖為官時,曾用疏浚西湖的淤泥筑堤,人稱白堤,著名的平湖秋月便是白堤的起點。 蘇軾在西湖為官時,也用疏浚西湖的淤泥筑堤,人稱蘇堤。我這次專門參觀了蘇堤南端的《杭州蘇東坡紀念館》。 蘇東坡為了犒慰疏浚西湖的民工,把親友送的豬肉和紹興酒,讓人燒成紅燒肉塊,送與百姓。百姓感激太守的愛恤之情,遂稱其方塊肉為“東坡肉”。蘇軾的一系列德政,感動了杭州百姓,以至于后來他被貶湖州入獄時,杭州百姓遠隔數百里,為他作解厄道場;連續數月,沿街設立香案,祈禱上蒼保佑蘇軾早日得到解脫。以后每逢四月八日,杭人放鴿為蘇軾祈福,這一習俗延續下來。 西子千年頻易妝,始于東漢歷隋唐; 勤民賢吏若流水,惟有白蘇留永芳。 回首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多災多難。多少昏君惡吏,置社稷于水火,處百姓于倒懸;戰亂令老弱婦孺流離失所,饑荒讓千萬農民餓斃家園。只有白居易、蘇軾等斯文仕子,愛民、惠民,流芳百世,載譽春秋。 我三次游覽西湖,卻只看了西湖舊十景之七八;西湖新十景還不曾涉足。西湖是我最愿意重新游歷的地方,希望有生之年能在杭州多住些日子,作深度游。 九月三日,我們趕到處在蕭山的杭州客運南站,乘火車去張家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