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學中醫書館 2013-01-07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又稱消化性潰瘍,屬中醫“胃院痛”范疇。是臨床常見多發病。且病程纏綿,治療上頗難。多因飲食失調,或憂恩忿怨,肝郁化火,熱灼胃陰,致胃粘膜受報;或脾虛失運,濕邪凝聚,濕郁日久,腐蝕胃體,日久不解,均可導致潰湯病的發生。臨床常用的偏方、驗方主要如下:
      1.洋白菜汁治胃潰瘍疼痛
      [方劑]洋白菜(甘藍、圓白菜、包心菜)。
      [制用法]將洋白菜洗凈,搗爛取汁。每次飲半茶杯。
      [功效]清熱散結。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疼痛,也是胃癌的預防藥。
      [驗證]據《藥學通報》介紹,用此方治療100名胃潰瘍患者,60%的患者服藥后2-5天疼痛消失,90%的患者服藥7天疼痛消失。
      2.煨豬肚溫中和胃療潰瘍
      [方劑]豬肚(豬胃)l個,鮮姜250克。
      [制用法]將豬肚洗凈,裝入切成片的鮮姜,扎好,放入砂鍋內用文火煨熟,然后去姜。豬肚切絲,拌醬油吃,湯亦同飲。每個豬肚分3天吃完,可連續吃10個。
      [功效]溫中養胃。治胃潰瘍。
      [驗證]據《江蘇中醫》介紹,某患者胃潰瘍胃痛,多方醫治無效,經服此方而愈,7年未復發。又據(食物療法精萃》介紹,此方治療胃寒疼痛效果理想。
      3.清胃散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方劑]珍珠粉50克、廣木香50克、人工牛黃粉10克。
      [加減]如上腹疼痛較重時方中加延胡索50克。
      [制用法]研極細末和勻,用膠囊裝每粒0.5克,每服2粒、日3次,食前1小時溫開水送下。連服4周為一個療程。如一個療程潰瘍尚未愈合可繼續用。
      [功效]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所致胃熱氣滯之上腹疼痛或脹滿暖氣、嘈雜泛酸者。珍珠粉制酸收斂,人工牛黃鎮靜清熱解毒(消炎),二者合用珠黃散有消炎促進演瘍愈合之功,木香理氣解痙,加延胡索活血散癖,加強理氣止痛之效。
      [驗證]劉xx,男,45歲。就診日期:1956年3月15日。上腹疼痛2年加重2周,伴嘈雜泛酸,有時院部脹滿暖氣,胃納尚可。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報告:胃小彎角切跡處潰瘍。予上方服l周后痛止,嘈雜泛酸亦減,2周后嘈雜泛酸均解,4周后作上消化道造形復查:胃小彎完形消失。
      [備注]避免憂思惱怒七情刺激,忌食生冷酸辣油膩及不易消化之食物,注意勿過飽過饑,基飲幕食以防復發。
      4.止血散治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方劑]土大黃(大黃亦可)30克、三七10克、白及30克。
      [加減]大便干或秘結者用大黃,大便稀者用土大黃,嘈雜泛酸者加烏賊骨30克共研。
      [制用法]研極細末,每服5-10克,日3次,涼開水送下。
      [適應證]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嘔血,便血等均可。
      [功效]土大黃涼血止血,白及收斂生肌止血,三七祛癖止血。大黃通便之力較土大黃為強但止血之力亦較強,烏賊骨制酸收斂。本方止血而無留瘀之弊。
      [驗證]靳xx,男,35歲。就診日期:1976年9月15日?;颊呱细箷r感隱痛3年,診為十二脂腸球部潰瘍,于1周前上腹隱痛,大便黑色,潛血試驗(++++),系上消化道出血,乃予上方,服3天后大便轉為黃色,潛血試驗陰性。
      [備注]大便轉為黃色,潛血試驗陰性后須繼續服藥3-4天以鞏固療效。
      5.止血湯治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方劑]煅烏賊骨15克研細沖服、白及粉12克沖服、地榆炭15克、仙鶴草30克、藕節炭30克。
      [加減]大便干燥加生大黃6克或土大黃15克均可,上腹疼者加痛痙散人湯劑中服之,每次1克,日3次。
      [制用法]先將后三味煎、2遍和勻,共約200時左右,日3次分服。待藥液稍涼時將烏賊骨粉5克、白及粉4克和人調勻服之。過熱則藥粉溶化后凝成膠狀影響療效。
      [功效]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嘔血,便血等均可。烏賊骨粉、白及粉制酸收斂生肌止血;地愉炭、藕節炭涼血止血;仙鶴草收斂·止血并有調補氣血之功,故民間稱為“脫力草”。數藥合用有…協同作用,可以增強止血效力。
      [驗證]張xx,男,45歲。就診日期:.1970年10月15日。患者有發有作性上腹疼痛史、冬天發作較頻,饑時為甚,進食后緩解,己延5年,曾先后嘔血2次,X線鋇餐造影示胃小彎潰瘍,近l周來上腹疼痛發作頻繁,3天前發生嘔吐,吐物呈咖啡色,隨之大便呈黑色,潛血試驗++++,血色素8克,系胃潰瘍出血,予上方服1天嘔血即止,3天后大便轉為黃色,潛血試驗陰性。
      [備注]血止之后。仍須繼續治療潰瘍病,以防復發。
      6.雞蛋皮90克,洗凈,放鍋內炒成醬色,研為細末;柴胡30克,研為細粉,二味混合均勻,每次飯前溫開水送服6克,1月為1療程。山東沂南李祥農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教授魏睦新點評:
       此方有一定科學道理。雞蛋皮是一味中藥,名曰“鳳凰衣”,一般取孵出小雞后之蛋殼內的軟膜,洗凈陰干即可保存使用,有抗潰瘍,保護潰瘍面的作用。柴胡能疏肝理氣,改善潰瘍病引起的胃脘痛。在劑量方面,柴胡量偏大了,為了安全,建議減半使用。
       近代名醫章次公先生,善于使用鳳凰衣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其方為:鳳凰衣30克,玉蝴蝶30克,馬勃20克,象貝母20克,血余炭15克,琥珀粉15克,共研細末,每次服2克,1日3次,食前服。我們在臨床也常用,療效應該更加可靠。
      7.胃舒愈瘍湯
      【藥物組成】柴胡15克、黨參15克、黃芪25克、白芍12克、海螵蛸20克、黃芩12克、砂仁8克、蒲公英18克、甘草6克。【加減變法】脾胃虛寒者加附子、吳茱萸、桂枝、丁香;濕熱內傷、胃失和降者加石斛、知母、木香;氣滯血淤加益母草、烏藥、三七、雞血藤;止血生肌加三七、仙鶴草、地榆;理氣止痛加青皮、佛手、香附、元胡或枳實或陳皮;健脾消食加炒山楂、神曲、炒麥芽、雞內金;胃脘脹滿者加厚撲、佛手或木香、炒萊菔子;酸水過多者加瓦楞子;胃陰不足者加知母、生地、川棟子、烏梅。
      【治療方法】每日一劑,分二次服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炸肥膩之品,忌生冷、煙酒。
      【功效主治】健脾益氣,舒肝和胃,斂瘍生肌;主治消化性潰瘍。
      【臨床療效】本方施治172例,服用三至四個療程痊愈139例,有效26例,不明原因無效7例。(說明:服藥一療程十天,服藥最短痊愈者服用了二個療程,最長五至六個療程康復)??傆行?5%。
      8.治療胃潰瘍(初期)、恢復腸功能驗方
        1、生米50克,鮮牛奶200毫升,蜂蜜30毫升,先把花生米放入水
        中泡3分鐘,然后取出搗爛放在已煮開的牛奶中再煮開,放涼后加蜂蜜調均,晚上睡前服,每日1次。
        2、(A方):天青30克,冬雕25克,甘草10克,木香25克,紅藤20
        克,生姜2片。
        3、(B方):冬雕30克,劍耳25克,蟠龍須10克,雞血藤25克,烏
        藥20克,鈞藤20克,陳皮5克。
       ?。ˋ、B方分別煎之,A方先服、B方后服。)
        4、取鮮蘆薈汁,每天飯前服2匙,一周見效,治療胃潰瘍(初期)或其他原因而胃不適。
        5、用兩個手指大小的蘆薈葉洗凈去刺,細嚼后清水送服,或搗爛服1日2次,一周見效。
        6、胃潰瘍:用20—30克黃芪煮水飲用。
        7、胃潰瘍:芝麻炒熟紅塘用開水調開,與蜂蜜放入一個容器里,每天睡前攪勻后吃1湯匙,三者比例一樣多。
        8、胃潰瘍:患者不能下地干活,用海螵蛸50克,干草50克,加工細末,每日2次,早晚飯后服一湯匙,效果很好。
        9、胃潰瘍:圓白菜葉2—3片切小塊,用榨汁機攪碎末,擠汁100毫升左右,晚飯前1次飲用,連服一個月。
      9.治療胃、十二脂腸潰瘍驗方
        1、用土霉素、利特靈,維生素B6各2片,每天早晚各服一次,七天可愈胃、十二脂腸潰瘍。
        2、帶皮的馬鈴薯搗碎取汁,早晚各服一杯,在不痛時,再連服一個月,可胃、十二脂腸潰瘍除根。(古方
      10.胃痛、潰瘍效驗方
      方1:胃痛潰瘍散效驗方
      膍胵、木香、蓽苃、良羌各45克,佛手30克,官桂15克,將藥六味研為細末,加入重曹一倍半(337.5克)和均,每服三克,日服三次,在飯后兩小時,空心服之。(一切胃口疼痛)
      方2:治心口痛驗方
      五靈脂9克,木香、元胡各3克,共為末黃酒送下,白開水送下亦可。
      方3:治冷氣心口痛驗方
      乳香10克,胡椒49粒,研末入羌汁,用熱酒調服。
      方4:治胃脘痛驗方
      高良姜9克,五靈脂炒9克,荔枝核9克,制香附9克,共研為末,分作七包,每服一包,痛時服。其效立桿見影。
      方5:治胃脘痛極效驗方
      九種心胃氣痛,寒熱氣血痰火濕食蟲,不拘哪種心胃氣痛,百效不效者,用冬蟲草2株,好酒30-60克,浸一伏時,頃入細磁酒壸內,置沸湯中、燉至極熱,攪拌入紅糖令患者趨熱頓服,則即時痛止,復發時可再服,酒量不勝者,飲一大口亦效。
      方6:治胃潰瘍痛極效驗方
      鳥賊骨50%,制乳香10%,制沒藥10%,貝母15%,甘草15%,共為細末,每服6克,日服4次,溫開水送服。
      方7:治心腹卒然脹痛欲絕極效驗方
      治心腹卒然脹痛欲死者,煮熱湯以漬手足,冷即易之,以愈為度。
      方8:治小腹切痛極效驗方
      宋代丞相王郇小腹切痛,備治無效,用附子硫磺五夜叉丸之類,亦皆不瘥,張附馬取婦人油頭發,燒灰研末,酒服6克,,其痛立止
      11.西藥
       ?。保顾崴幬铮悍帟r間一般以飯后1小時為宜。也可根據疼痛規律而定,即在疼痛前半小時服用,胃潰瘍一般在餐后0.5~1小時服用,十二指腸潰瘍在兩餐之間服用。癥狀明顯者,抗酸藥物可每2小時服1次,1日共服6~8次??蛇x用下列藥品:
       ?。ǎ保溲趸X凝膠,每次10~15毫升,引起便秘時,可同時服用鎂乳3~5毫升。
       ?。ǎ玻头轿甘嫫?,每次2~4片。
       ?。玻疁p少胃酸分泌藥物:可選用下列藥品,每日3~4次,宜在飯前0.5~1小時服用。
       ?。ǎ保┢蒸敱拘?,每次15毫克。
       ?。ǎ玻┙獐d合劑,每次10毫升。
       ?。ǎ常┌⑼衅罚看危埃澈量恕?BR>  (4)甲氰咪胍,每日劑量為1克,每次進餐時服200毫克,臨睡前服400毫克。
      12.中藥
       ?。保⑽柑摵停何鸽潆[痛,喜溫喜按。選方:
        (1)小建中合劑,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ǎ玻h參15克,白術10克,炮姜10克,甘草3克,水煎服。
       ?。ǎ常┤夤穑保悼耍∠悖保悼耍保翱耍惭屑毮看危埃场保悼?,每日3次,白開水送服。尤其適合陣發性胃劇烈疼痛時服用。
       ?。玻挝覆缓托停何鸽涿浲矗催B脅部,噯氣則舒,泛酸。選方:
       ?。ǎ保S連4克,吳茱萸1.5克,水煎服。
        (2)瓦楞子2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水煎服。
       ?。ǎ常┥砩铣W詭┥ㄉ祝愿袩?、反酸時,可隨時細細嚼食,可保護胃黏膜,抑制反酸。
       ?。常戈幪撔停何鸽渫聪舶?,口燥咽干,大便結,南北沙參各30克,白芍藥12克,麥門冬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矗?BR>13.潰瘍出血者
       ?。ǎ保r藕2節,蜂蜜適量,將藕節切開一頭,藕眼內灌滿蜂蜜,再將切下的一頭蓋上,蒸熟后吃,另一節藕切碎水煎渴湯。
       ?。ǎ玻┰颇习姿帲埃病埃晨耍谭?。
       ?。ǎ常踬\骨9克,仙鶴草、生地黃各3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溫服。
        5.十二指腸潰瘍及幽門梗阻:蜂蜜500克,白礬、蘇打各120克,煎熬,每日飯前服1匙,日服3次,半月服完,為1個療程。
       ?。叮?BR>  (1)花生油,每日早晚喝兩小口,連續服用。
        (2)卷心菜適量搗爛取汁,略加溫,飯前飲用,10天為1個療程。
       ?。ǎ常┒褂?、蜂蜜(或白糖也可)各500克,將豆油先燒開一段時間,然后入蜜攪拌,每日3次。每次1匙,飯前服用。
       ?。罚笣儯乎r雞蛋1個,蜂蠟3克
            ,將雞蛋打入碗中,放入蜂蠟,蒸熟趁熱吃下,每日1個,早飯前半小時服下,連服1個月以上。戒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
      14..胃、十二指腸潰瘍疼痛(也可用于胃炎疼痛)
        (1)剛長核桃仁的青核桃,帶青皮18克,白酒(60度)250克
            。將核桃切碎(或搗碎)裝瓶,倒入酒密封,放陽光下,連曬20~30天(夜晚放室內),酒由橙色變為黑色即可,紗布過濾,密封存貯,越陳越好。用時內服5~10毫升。止痛效果尤佳。
       ?。ǎ玻┫扇苏疲保担翱?BR>      ,去毛刺后搗爛成泥,加雞蛋清拌勻,放入陶瓷容器內,上鍋蒸熟后,早晨空腹服用。每日1次,21天為1個療程。
       ?。梗?BR>      民間小驗方
       ?。ǎ保┖8驓?、生甘草各等分,共研細末,溫水調服,每服10克,每日2次。
        (2)烏賊骨、川貝母共研細末,以2∶1的比例和勻,每服3~6克,溫開水送服;或用雞蛋殼粉與蒲公英粉以3∶2的比例和勻,每服3~6克,每日3次。
        (3)飴糖、烏賊骨、白及各2份,陳皮1份,將后三藥研細末,每服5克,用飴糖調勻,溫開水送服。以上
      15.多用于胃酸過多疼痛者。
        (4)田七末3克
            ,藕汁30毫升,雞蛋1個,白糖少許。將雞蛋打破,倒入碗中攪拌,將鮮藕洗凈,榨取藕汁,下田七末、白糖,再與雞蛋攪勻,隔水燉熱服食。
       ?。ǎ担┫鹌~(即孜孜魚)適量,將魚皮剝去,剔取魚肉搗成糊,用紗布擠汁生飲,每日1~2湯匙。以上用于出血者。
       ?。ǎ叮┡疵祝保埃翱?,紅棗8克,按常法煮粥,極爛,日常食用。
       ?。ǎ罚┖r兀担埃翱?,大棗500克,紅糖250克,3味共煎成膏狀,每次1匙,每日2次。
       ?。ǎ福└珊扇~適量,燒研細末,每次1克
            ,每天服2~3次。或柚子皮適量煅灰,每次1湯匙,每日2~3次?;蚴虻柠熎みm量焙干研細末,每次用量可酌情掌握,每日3次,白開水送服。
       ?。ǎ梗╇u蛋殼1個,大麥芽30克。將雞蛋殼炒黃,研細末,大麥芽水煎,沖服雞蛋殼粉末。適用于常反酸胃痛者。
      16.、外 治
        1.香附子30克,蔥白12克,生姜12克,皂莢12克,食鹽80克,將藥物炒熱后,熨燙脘部,適用于肝胃不和胃痛者。
       ?。玻钚耐?、蔥白、吳茱萸、薄荷各等量,和醋炒熱,用布包熨患部,適用于脾胃虛寒痛。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脘痛)秘方
      55.1疏肝和胃飲
      【來源】譚日強,《中國中醫藥報》
      【組成】當歸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實6克,瓜蔞、薤白、法半夏各10克,陳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5克,煅瓦楞10克。
      【用法】上藥每劑煎兩次,第一次用清水250毫升浸藥,先用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成100毫升,取汁溫服;第二次用水200毫升,文火煎成100毫升,去渣溫服。
      【功用】疏肝和胃,制酸止痛。
      【方解】消化性潰瘍,又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屬于中醫肝胃不和的胃痛范疇。由于交感神經興奮,小血管收縮,削弱了胃、十二指腸黏膜的保護因素,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導致自我消化形成潰瘍。本病的臨床特點為慢性過程、周期性發作。誘發因素多與飲食失宜、氣候失調、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有關。主要表現:上腹部疼痛或不適、有節律性。胃潰瘍的疼痛多在餐后1至2小時出現,至下次餐前消失;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則在餐后3至4小時發作,進餐后可漸減輕或緩解。本方用當歸、柴胡、白芍養血疏肝;枳實、瓜蔞、薤白理氣止痛;法半夏、陳皮降逆和胃;煅瓦楞、蒲公英制酸消癰;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疏肝和胃、制酸止痛之功。
      【主治】消化性潰瘍。
      【加減】噯氣打呃者,去柴胡、加旋覆花、代赫石(布包煎)各10克;流涎吐酸者,加左金丸3克(吞服);胃內灼熱者,加炒梔仁、淡豆豉各10克;痛引脅肋者,加玄胡索、川楝子各10克;疼痛劇烈者,加炒蒲黃、五靈脂各10克;嘔血便血者,加炒茜根、烏賊骨各10克。
      【療效】屢用屢效,奏效甚捷。
      55.2健中調胃湯
      【來源】李壽山,《中國中醫藥報》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0克,姜半夏、陳皮各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健中、調胃止痛、斂瘍制酸。
      【方解】方中黨參、白術益氣健中、調補脾胃;姜半夏、陳皮理氣化痰、降逆和胃;降香化瘀止血;公丁香溫中降逆;海螵蛸制酸斂瘍;炙甘草和中緩急。諸藥合用,共奏健中調胃、斂瘍止痛之功,對脾胃虛弱、氣滯停飲、偏虛偏寒之胃痛、嘈雜、泛酸諸癥有良好的效果。
      【主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癥見胃痛、嘈雜、泛酸、空腹尤甚、得食稍緩,喜曖喜按、噫氣矢氣、大便或溏或燥,舌質淡紅,苔白滑,脈沉細或弦。
      【加減】偏陽虛寒盛者,冷痛較重,加高良姜、畢澄茄;兼氣郁不暢者,脘腹脹滿、噫氣矢氣多,加佛手、香櫞皮;兼停飲者,泛吐清水,或胃有振水音,加茯苓、生姜;兼脾不統血、大便色黑或嘔血,倍黨參,加炮姜、三七粉。
      【療效】屢用效佳。
      55.3加味烏貝芨甘散
      【來源】袁家璣,《中國中醫藥報》
      【組成】三七粉、烏賊骨、川貝、白芨、黃連、甘草各30克,砂仁15克,延胡索、川楝肉、佛手各30克,廣木香18克,生白芍45克。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備用。每日早、中、晚飯后各吞服3克,連續服用3個月至半年。
      【功用】柔肝和胃、調氣活血、制酸止痛、止血生肌。
      【方解】本方以三七粉為主藥,能止血、散血、定痛,亦主嘔血、下血;烏賊骨收斂制酸、止痛止血;川貝化痰、散結消腫,與烏賊骨配伍有較強的制酸止痛作用;白芨收斂止血、消腫生?。簧炙帯⒏什菟岣驶帯⑷岣尉徏敝雇矗稽S連清熱燥濕;川楝肉、延胡索、佛手、廣木香行氣活血止痛;砂仁理氣健脾。合而具柔肝和胃、調氣活血之功。為散,便于常服、緩攻徐圖,促進潰瘍愈合,以期根治。
      【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病(肝胃不和)、胃脘痛、泛酸、嘔吐、黑便、嘔血等癥。
      【加減】亦可據證作適當加減。
      【附記】屢用屢驗,效果甚佳。
      55.4和胃散
      【來源】陳樹森,《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組成】烏賊骨粉85克,浙貝母粉15克,甘草50克,曼陀羅花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備用。每次服3~6克,日3次,飯前服用。
      【功用】制酸止痛。
      【方解】方中烏賊骨與浙貝母同用,名曰烏貝散,實驗證明,有明顯地吸附胃蛋白酶和中和胃酸的作用,因而能夠保護潰瘍面;甘草和中緩急止痛,補脾益氣;曼陀羅花有較好的鎮痛作用。本方以烏貝散為主,加入甘草和曼陀羅花,增強了止痛作用,且甘草能解曼陀羅花之毒,宜長服。食前服,胃中食物尚少,有利于藥物作用的發揮。
      【主治】胃酸過多,胃脘疼痛。可用于消化道潰瘍。
      【療效】臨床屢用,止痛效果甚捷。
      【附記】驗之臨床,確有“藥到痛止”之良效。
      55.5健脾湯
      【來源】張羹梅,《上海名老中醫經驗》
      【組成】吳茱萸3克,黃連4.5克,黨參、茯苓各9克,白術12克,半夏5克,陳皮6克,白芍12克,甘草4.5克,瓦楞子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健脾、降逆止嘔、緩急止痛。
      【方解】方中吳茱萸、黃連合用,名“左金丸”,善于降逆止嘔;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半夏、陳皮同舟,名“六君子湯”,最能益氣健脾;白芍、甘草協力,名“芍藥甘草湯”,可以緩急止痛。三方共融于一爐,再加上制酸緩痛的瓦楞子,有青勝于藍之妙。用于由脾胃虛弱而至中脘疼痛、嘔惡泛酸、神疲乏力、納食減少等癥,療效顯著。
      【主治】胃脘痛,可用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偏于脾胃虛寒者,均可用之。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顯著。
      55.6養胃湯
      【來源】張羹梅,《臨癥偶拾》
      【組成】川石斛13克(先煎)、生地、川連各9克,吳茱萸0.9克,白芍18克,金鈴子、延胡索、炙甘草、潞黨參各9克,炙黃芪12克,當歸9克,煅瓦楞、海貝粉(分3次服)各1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養陰清熱、制酸斂瘍、理氣止痛。
      【方解】本方是由左金丸、金鈴子散、芍藥甘草湯加味而成。方用石斛、生地滋陰養胃;黃芪、黨參補氣;吳茱萸、黃連降逆止嘔;芍藥、甘草緩急止痛;瓦楞子、海貝粉制酸緩痛;當歸配生地活血涼血止血。金鈴子散理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養陰清熱、制酸斂瘍、理氣止痛之功。
      【主治】胃脘痛、泛酸、噯氣,或嘔吐、黑血,可用于熱證的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胃炎。
      【加減】無嘔血,本方去生地、黃芪、當歸;有嘔血,則去川楝子、元胡。
      【療效】多年使用,效果頗佳。
      【附記】本方與健脾湯都用黃連、吳茱萸和芍藥、甘草。寒證重用吳茱萸,熱證重用黃連。均重用芍藥至18克,緩急止痛作用良效。
      55.7脘腹蠲痛湯
      【來源】何任,《浙江中醫雜志》(2)1984年
      【組成】延胡索、白芍、川楝子、生甘草、海螵蛸、制香附各9克,蒲公英19克,沉香曲12克,烏藥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或研末為散,每次服9克,每日2次。
      【功用】調理氣血、緩急止痛。
      【方解】脘腹疼痛多因氣血郁滯所致。故方中用延胡索、烏藥、沉香曲、香附行氣止痛;芍藥、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脘腹疼痛又以寒熱錯雜為多見,故方中既有性偏寒涼的川楝子、蒲公英、以糾其熱,又用了性溫的烏藥、沉香曲,以祛其寒,寒熱并用,專理氣血。故適應證也較廣泛。蒲公英味甘性寒,是難得的養陰護胃佳品。凡胃脘痛屬于熱者,可加大劑量使用,常能取得良效。本方適用較廣,臨床上用以治療多種脘腹疼痛,療效顯著,能夠經得起重復驗證,且無不良反應。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神經官能癥、慢性腸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胰腺炎、內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病引起的脘腹疼痛。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滿意。
      55.8加減一貫煎
      【來源】王季儒,《肘后積余集》
      【組成】北沙參、麥冬、生地各12克,石斛15克,川楝子、元胡各9克,枸杞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養胃陰、補腎柔肝。
      【方解】潰瘍病由于熱傷胃陰者占絕大多數,故此方應用比較廣泛。一貫煎為清。魏玉璜得意之方,原有當歸,惟當歸性溫,對陰虛有熱者不宜,故去之。加元胡、石斛以增加育陰止痛之力。方用北沙參、麥冬、生地、石斛陰柔濡潤、生胃陰而增加胃液,胃液充足則潰瘍面可受到保護。川楝子、元胡行氣柔肝以止痛;枸杞子滋腎水以涵濡肝木,則肝火漸熄而痛可止。共奏滋養胃陰、補腎柔肝之功。
      【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火犯胃型),癥見空腹時疼痛較重,胃有灼熱感、口干、嘈雜、吞酸、納少、手足煩熱、大便燥,舌質紅,脈細數。
      【加減】吞酸,加海螵蛸12克,吳茱萸1克,黃連5克;有灼熱感,加黃連5克,梔子9克;噯氣,加旋覆花、赭石、清半夏各9克;痛串兩脅,加柴胡、青皮各5克;大便燥,壯人加大黃、元明粉;虛人加火麻仁12克或郁李仁9克;大便潛血,加地榆炭12克,阿膠10克或加五倍子、降香、烏藥各9克,三七、白芨各3克(均沖服);氣滯痞滿,加砂仁5克,烏藥9克;痛如針刺,加五靈脂、蒲黃各9克;痛不止,加杭白芍12克,甘草5克。
      【療效】驗之臨床,確有良效。一般連服15劑左右即可痊愈。
      55.9清柔和中湯
      【來源】王季儒,《肘后積余集》
      【組成】生石決明30克,白蒺藜、川郁金、烏藥各10克,厚樸5克,旋覆花、代赭石、沉香曲各10克,大腹皮、枳實、黃連各5克,吳茱萸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柔肝和中。
      【方解】肝木乘土、肝胃不和而證偏肝郁不暢者,治宜柔肝和中,故方用石決明、白蒺藜清熱柔肝;郁金、烏藥、沉香曲、厚樸解郁行氣、止痛消痞;旋覆花、代赭石、黃連、吳茱萸平肝和胃;大腹皮、枳實以消脹滿。合之故治肝火犯胃型而偏于肝郁不暢者有效。
      【主治】消化性潰瘍(肝郁不暢),癥見胃脘疼痛、痞悶、不欲飲食、脈兩關弦盛。
      【加減】不思食,加谷稻芽各10克;大便煉結,加郁李仁10克;口干苦,加麥冬10克,石斛12克;嘔吐,加竹茹20克;煩躁憂郁,加合歡皮12克。
      【療效】屢用效佳。
      55.10潰瘍散
      【來源】巫君玉,《中醫雜志》(3)1989年
      【組成】黃芪、黨參、白芍、元胡索各3克,白芨2克,三七1.5克,煅瓦楞子、川楝子、象貝母各3克。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過籮混和備用。每次服6克,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亦可將藥末放入膠囊吞服。
      【功用】養胃止痛,生肌醫瘍。
      【方解】方用黃芪、黨參補益中氣;白芍、甘草、川楝、元胡解痙緩痛;瓦楞子、象貝制酸和中;三七活血化瘀;白芨護膜生肌,共奏養胃止痛、生肌醫瘍之功。此方主要用于潰瘍病疼痛,吐酸基本控制或緩解后,解決患者常服煎藥之不便,以及潰瘍愈合非短期所能奏效之矛盾。且散劑可加大藥物對潰瘍面的附著作用,有利于更好地發揮藥效。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療效】治療觀察16例,并連續服用2個月以上后,經X線攝片復查,其中愈合者10例,潰瘍縮小者3例,控制癥狀者2例。
      55.11舒肝和胃湯
      【來源】邢子亨,《中醫雜志》(3)1989年
      【組成】當歸、炒白芍各12克,烏賊骨15克,生苡仁24克,五靈脂12克,佛手15克,白檀香9克(后下)、川楝子12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功用】疏肝和胃,化瘀止痛。
      【方解】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和慢性胃炎的臨床表現頗為復雜,癥屬肝胃不和者,運用疏肝和胃法可以取效。方用當歸、白芍養血和肝;川楝子、佛手、檀香疏肝理氣止痛;五靈脂化瘀鎮痛;苡仁利濕和中;烏賊骨制酸護膜,共奏疏肝和胃、化瘀止痛之效。
      【主治】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胃炎、癥見胃脘疼痛、噯腐吞酸、嘈雜、消化不良,嚴重者消瘦體弱,大便有潛血等。
      【加減】胃寒嘔吐,加干姜6克,砂仁9克(后下);大便干結,加冬瓜子20克,郁李仁15克(二味均搗碎);病久氣血虛弱、身體消瘦,加黃芪15克,鹿茸5克,白芨9克(二味研末,分2次沖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加陳皮9克,焦山楂6克,六神曲、炒麥芽各9克。
      【療效】多年使用,治驗甚多,效果甚佳。
      【附記】對于此類病的調理,應禁忌飲酒,勿食生冷瓜果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55.12肝胃百合湯
      【來源】董建華,《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柴胡、黃芩各10克,百合、丹參各15克,烏藥、川楝子、廣郁金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疏肝理氣,清胃活血。
      【方解】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喜潤惡燥。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與水濕,喜燥惡濕。胃氣主降,水谷得以下行;脾氣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輸布全身。而脾胃要完成其正常功能,又離不開肝的疏泄作用,脾胃得肝之疏泄,其升降才能正常,功能方可健旺。肝還能為脾散精,疏泄膽汁助消化,條達情志,以舒暢氣機等。脾、胃、肝在生理上密切相關,一旦發病,又無不相互影響。肝失疏泄,則橫逆犯胃克脾,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司,肝失滋養則疏泄失常,致肝亦病。
      胃脘痛的表現雖主要在胃,但無論在臨床驗證上,還是在病理方面,又無不與肝脾密切相連。本病病因大體可歸納為精神因素和進食因素兩個方面。精神因素如憂思惱怒,久郁不解,傷及于肝,肝氣不舒,橫逆犯胃,胃氣失其和降,以致胃脘脹痛。若遷延不愈,可出現肝郁化火犯胃,耗傷胃陰而口干苦,饑而不欲食;灼傷胃絡而嘔血、黑便;久痛傷及脈絡,氣滯瘀結,故痛有定處而拒按,甚則脈絡破傷而出血;以上均涉及到肝,同時涉及到脾。
      從上分析,本病主要由肝、脾、胃,此病及彼,相互影響,使三者功能失常所致。治療胃脘痛,若只治脾胃而不治肝其方法顯然欠于周全。故近代醫家夏應堂氏指出:“至于胃脘痛大都不離乎肝。故胃病治肝,本是成法”。
      余既往治療胃脘痛時,曾用“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湯”等方,也注重了治肝,而療效卻不明顯。經臨床反復揣摩體驗“用藥須避剛燥”乃第二心得。前賢夏應堂氏云:“胃病治肝,本是成法,……但治肝應知肝為剛臟、內寄相火,若一味剛燥理氣,則肝木愈橫,胃更傷矣?!鼻宕t家陳修園在談治胃脘痛方“百合湯”時指出:“久病原來郁氣凝,若投辛熱痛頻增”,余擬“肝胃百合湯”乃是取“百合湯”、“丹參飲”、“小柴胡湯”、“金鈴子散”,“顛倒木金散”方意,篩選化裁而成。方取丹參飲而不用檀香砂仁;選“小柴胡湯”而去法半夏;取“顛倒木金散”而不用木香,蓋檀香、砂仁、法夏、木香均屬辛溫香燥之品,雖能收到暫時止痛之效,但久用則癥狀反而加重,對治療本病是不利的。
      本病的發生、發展,氣滯為其重要的病機之一,故取性平之柴胡、微涼之郁金、性寒之川楝子、微溫之烏藥以疏肝解郁、理氣和胃。烏藥雖溫,但不剛不燥,能順氣降逆,疏暢胸膈之逆氣,與苦寒性降之川楝子為伍,相互抑其弊而揚其長,于氣陰無損也。
      久病入絡,氣滯血瘀,絡損血傷,故用丹參、郁金以活血通絡,祛瘀生新。氣郁久之化火,血瘀久之生熱,本方又取黃芩以清解肝胃之熱。久病致虛,當以補之。但溫補則滯胃,滋膩之藥又礙脾,故重用百合、丹參清輕平補之品,以益氣調中、生血、養胃陰。本方在歸經上,或入脾胃,或走肝經。合而為之,不燥不膩,能取得多方協調,標本兼顧,疏理調補,相配得當的作用。不僅緩解病情較快,而且宜于久服,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故本方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良方。
      【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及胃神經官能癥等屬肝胃不和、肝郁氣滯血瘀、肝胃郁熱者。
      【加減】上腹痛有定處而拒按,舌質滯暗或見瘀斑者加桃仁10克;腹痛而見黑便者加生蒲黃10~15克;便秘者加火麻仁或瓜蔞仁15~20克;口燥咽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弦數者加沙參、麥冬各15克,或加生地12克,瓜蔞15克;神疲氣短者加太子參15克,白術12克。
      【療效】多年應用,療效頗著。
      55.13理脾愈瘍湯
      【來源】李振華,《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砂仁8克,川厚樸、甘松各10克,劉寄奴15克,烏賊骨、生姜、元胡各10克,炙甘草6克,大棗3枚。
      【用法】每日1劑,取冷水先將藥物浸泡30分鐘。用武火煮沸,再改文火煎30分鐘,取汁約150毫升,再將藥渣加水二煎。兩汁混合,早晚兩次溫服,以飯后2小時服用為宜。
      【功用】溫中健脾、理氣活血。
      【方解】本方以《傷寒論》小建中湯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君子湯為基礎;通過臨床實踐加減化裁而成。用于治療飲食生冷不節、損傷中陽,或久病脾胃陽虛,復加飲食寒冷所傷,中陽不振,虛寒凝滯,氣血不暢而成潰瘍者。方中以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桂枝、白芍、生姜、大棗配炙甘草調和營衛,溫中補虛,緩急止痛;砂仁、厚樸、甘松、劉寄奴、元胡疏肝和胃、理氣止痛活血;烏賊骨生肌斂瘡,制酸止痛。諸藥合用,共奏健脾溫中、活血止痛、生肌愈瘍之效。
      【主治】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糜爛性胃炎等病。癥見胃脘隱痛,喜暖喜按,餓時痛甚,得食痛減,腹脹噯氣,手足欠溫,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舌體胖大邊見齒痕,脈沉細等。中醫辨證屬脾胃虛寒、氣滯血瘀者。
      【加減】如潰瘍出血,大便色黑如柏油樣,加白芨10克,三七粉3克(分2次沖服),黑地榆12克;如語言無力,形寒畏冷、四肢欠溫,加黃芪15~30克,甚者加附子10~15克;如噯氣頻作,加丁香5克,柿蒂15克;如食少脹滿,加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2克。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滿意。
      【附記】本方多香燥,易傷陰津,故于陰虛者不宜使用。對于脾胃虛寒者也應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55.14健脾舒肝湯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床經驗輯要》
      【組成】黨參18克,白術12克,云芩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烏賊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健脾益氣,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癥。
      【加減】噯氣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烏貝散(烏賊骨85%,浙貝母15%,共研為極細末),每服2~3克。肝氣郁結者加白芍、枳殼、郁金,或左金丸。肝郁化火或胃熱過盛者合用三黃瀉心湯。脾胃虛寒者加黃芪、桂枝、法半夏或附桂理中湯。兼吐血、便血者加側柏葉、白芨、阿膠、田七末(炒)。胃陰虧虛者加麥冬、石斛、玉竹等。
      【療效】多年應用,效果頗佳。
      【附記】方名為筆者擬加。另一法:臨睡前取麥芽糖1湯匙、吞服,每日1次。效。
       
      胃潰瘍中藥方劑
      17.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行滯鎮痛。
      【方名】兩和鎮痛飲。
      【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殼12克,厚樸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
      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樞燮方。
      18.中藥處方(二)
      【辨證】肝郁乘脾,胃陰不足。
      【治法】滋養胃陰,平肝補中。
      【方名】養陰平肝消炎湯。
      【組成】沙參9克,當歸9克,石斛9克,白術6克,雞內金6克,黃連6克,陳皮6克,枳殼6
      克,麥冬6克,山藥12克,焦三仙各10克,川牛膝10克,白蔻5克,半夏5克,白芍15克,甘草
      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王慶冬方。
      19..中藥處方(三)
      【辨證】脾胃虛弱,氣滯血瘀。
      【治法】健脾益氣,活血止痛,制酸止血。
      【方名】芪芍芨草湯。
      【組成】黃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膠12克(沖),元
      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蔣森方<胃潰瘍>
      治胃病十方=胃病特效密方=胃病偏方
      治胃病十方=====轉載自瀉兒康散
      1.胃神經管能癥: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熱脅噯氣納呆等,肝郁氣滯,濕濁阻痹者。
      R:佩蘭10g延胡10g普洱茶5g厚樸5g炙甘草5g素馨花12g
      功效:有芳香解郁,行氣止痛之功.
      2.胃痛胃脹嘈雜灼熱,口干苦等肺虛肝熱胃陰不足型萎縮性胃炎:
      R:北沙參30g石斛20g懷山藥130g焦山查30g桑寄生20g玉竹20g青代10g白勺10g浙貝10g
      功效:有養陰建中之效.
      用法: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過藥面浸泡10分鐘煮沸后改用文火15分鐘服取藥液約400ml。
      3.萎縮性胃炎或潰瘍并發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隱痛,煩渴思飲,口燥咽干,食少便秘為主癥。
      R:烏梅肉6g炒白勺10g北沙參10g大麥冬10g金釵石斛10g丹參10g生麥芽10g炙內金5g炙甘草3g玫瑰花3g
      功效:有滋養胃陰,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為經驗方,方似不出奇,確含妙理,復胃陰者,莫若苦寒;復酸味者,酸甘化陰,足,資吾等效法。
      4.慢性胃炎之脾不建運者,有增進食欲之效:(為脾胃良方,對胃炎有卓效)
      R:麥芽30g谷芽30g內金15g山藥15g黨參10g甘草5g用法:加清水超過藥面一寸,浸泡一小時,沸后繼沸5分鐘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復元益氣之功。
      5.適應于各種慢性胃炎之屬脾胃陰虛者:
      R:沙參20g白芍20g麥冬15g山楂15g石斛15g知母12g花粉12g內金10g丹皮10g烏梅10g陳皮10g生甘草3g
      功效;養陰和胃,理氣清熱。
      6.適應于淺表性,反流性和萎縮性胃炎:
      R:黨參15g丹參15g蒲公英15g白芍15g制半夏10g黃連3g甘姜3g炙甘草6g
      功效:有益氣健胃,辛開苦降,和中開痞之功(此方溶古方三首為一爐,適用于寒熱錯雜證)
      7.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腸潰瘍,胃N官能癥,慢性腸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胰腺炎,內臟植物N功能紊亂等所致之痛屬氣血不調者均可服用:
      R:延胡索9g川楝子9g生甘草9g烏賊骨9g制香附9g沉香曲9g白芍12g蒲公英20g臺片6g
      功效:有緩解脘腹疼痛之效。
      8.適用于胃脹痛為主之胃炎患者:
      R:蘇梗6g香附6g陳皮6g畢澄茄6g枳殼10g大腹皮10g香櫞皮10g佛手6g
      功效:有理氣和胃通降之功。
      9.適用于胃炎有脘部脹滿疼痛,口苦,食欲減退或伴噯氣泛酸等癥有可隨證加減。
      R:柴胡6g蘇梗6g六曲6g炒黃芩9g炒白術9g香扁豆9g炒白芍9g制香附9g炙延胡9g炙甘草3g八月扎15g香谷芽12g
      功效:有調肝和胃,健脾安中之功;故明“安中湯”。
      10.適用于慢性淺表性萎縮性胃炎,胃竇炎屬痰熱中困胃失和降者可隨證加減。
      R:陳皮6g枳實6g竹茹6g黃連2g姜半夏10g茯苓12g甘草3g
      功效:有苦降辛通,化濕和中之效,1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并可隨證加減
      胃病方
      1胃痛無憂散,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有特效
      此方為我重金購得,試治五例淺表性胃炎病人,良效!
      砂仁10克白蔻仁2.5克木香0.8克公丁香1.5克蓽撥1.7克吳萸1.5克小茴香1.0克制成粉劑。凡屬胃痛病,每日3次每次10克,輕者連服7~10天后愈。重癥每日3次每次15克,連服1~3個月全愈。一般治愈數年不犯。
      2胃酸過多河蚌去肉留殼,刮去表皮,曬干,攆極細末,備用。用于胃酸過多,一次10錢內服,厲害的一天兩次,一般一天一次就可。效果非常好,看到的朋友不防一試。勿以方小而不為,勿以大方而傾之
      3奇效胃潰瘍方五靈脂15蒲黃15田七5烏賊骨50甘草15佛手30白芍30.研粉每曰3次每服3至5克開水送服適于氣滯血瘀型頑固胃痛有奇效
      4胃出血特效驗方(本人驗方)a、.胃出血驗方:適用于胃潰瘍出血、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本方是我采用'黃土湯’加了數味藥,臨床治療輕度的消化道出血,療效相當好。輕度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以試用。我在臨床上已治愈數十例。有效率可達97%。嘔血頻繁的,建議手術治療。因為胃部出血量沒有250毫升,一般不會嘔血。)
      處方:灶心土30-120克大黃炭15克地榆炭15克阿膠珠10克炮附子7克炒白術10克條黃芩10克廣木香10克仙鶴草10克灸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一帖。連服四至五帖。
      用法:先將1000毫升灶心土煎湯沉淀后,再用此水煎藥。
      b、本人經驗:三七粉7白芨粉6生大黃粉1花蕊石粉2克為一次量,一日四次。最多八次可止血。屢用屢效,諸君切莫等閑視之。且不留瘀,胸腹無鼓脹之苦。
      5胃腸脹氣方柴胡6g焦檳榔6g枳殼6g沉香3g藿香10g砂仁5g香附15g焦三仙各15g陳皮6g木香3g甘草3g萊菔子10g
      本處方經過本院內科大夫驗證,現作為我們的協議處方保存在藥房。
      主治胃腸脹氣效果不錯,歡迎同行給予指導,謝謝!
      特效胃藥--胃靈散
      此方通治:各類胃炎、潰瘍、脹痛、消化不良、胃腸動力不足、腸炎等一切胃腸疾病。根治率98%以上。無毒無任何副作用。
      已在臨床應用中治好無數患者,實乃天下奇珍!
      配方:烏賊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黃氏50克、雞內金150克、制白術50克、豬苓50克、烏梅50克、大黃5克。
      如果胃寒或胃涼者加良姜20-50克。(視各人體質酌加)
      服法:飯前1小時服用,一天3次,每次用開水服用5-10克,嚴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藥一粒。3--5天見效,
      一般1--2副藥可以根治。根治率98%。無任何毒負作用。
      注意:良姜不是生姜,良姜藥性極熱,胃寒者不能一次加50克,可先加25克試服較為安全.不然有反效
      胃病特效密方---轉載自阿民
      三七粉3克,豬瘦肉2兩。置一小碗中,加一點水,蒸熟后吃肉喝湯。隔天一次,輕者3-5次,重者10余次痊愈。
      治療一切胃酸過多,胃下垂,胃神經痛,胃分泌少,消化不良,悶漲不適,胃疼痛不止,一切胃腸病有特效。(請勿收藏自秘,廣傳濟世功德無量)
      甘楞散治一切胃病---轉載自廣和堂
      甘楞散:甘平收斂,主治一切胃病。尤其胃炎、胃潰瘍、胃十二指腸潰瘍病。
      方劑組成:甘草1兩瓦楞子3兩
      方劑用法:上藥研粉,每次1匙,每日3--4次口服。
      胃?。?、陜西?。和跞鹗?BR>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兩劑即愈。
      16、心口疼:洛陽醫生:劉廣波
      八角茴香燒灰,烏頭二錢熬水一茶杯送下立即止痛。
      胃病的治療治胃病的偏方----------轉載自桐兒。。
      驗方一;組成 灸黃芪15~20克 灸甘草12~20克 赤芍(或白芍)10~15克 當歸10克 黨參10~15克 延胡索10~15克 佛手柑(或陳香櫞)10克 敗醬草20~30克 蛇舌草20~30克(或浦公英10~15克)
        功用 和中養胃,疏肝理氣,消炎活血。
        主治 淺表性胃炎。
        加減 嘈雜,加山藥、玉竹等;泛酸,加吳茱萸、公丁香、烏賊骨等;脾胃陽虛,加炮姜、附塊、益智仁等;脾胃陰虛,加麥冬、石斛、天花粉等;胃粘膜出血,加蒲黃炭、地榆炭、大青葉等;胃粘膜糜爛,加蒲黃、青黛、血竭、錫類散等;胃粘膜疣狀隆起或息肉樣變,加三棱、昆布、苡仁、木瓜等;幽門功能失調,加蘇木、枳殼、莪術等;膽汁反流,加半夏、木瓜、蒲公英、公丁香、代赭石等;伴有潰瘍,加白芨、乳香等。氣滯,加甘松、香附、金鈴子等。
      驗方二;組成 太子參10克 蒼白術各9克 茯苓15克 灸甘草3克 法半夏9克 陳皮9克 木香6克 砂仁6克 蔻仁6克 厚樸6克 佛手片9克 香櫞皮9克 川芎6克 丹參15克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氣除濕化瘀。
        主治 淺表性胃炎,癥見食納減少,食后胸脘脹悶或疼痛,兼見呃逆,脈緩弱,舌淡苔白膩者。
        加減 如患者見舌紅、口干、便結者去蒼術,加玉竹、石斛9克、生白芍9克、火麻仁15克,見苔厚膩、口粘、便溏者,加藿香9克、佩蘭9克、苡仁15克、煨訶子15克;兼食滯噯氣、腹脹者加神曲9克、山楂9克、麥芽9克、大腹皮6克。
      胃病偏方
      ***治療胃病偏方:胡椒蔥湯
       胡椒粉1克,蔥白3克,姜6克。先燒開水,下姜、蔥白,煮沸而成姜蔥湯。用熱姜蔥湯,送服胡椒粉,或將胡椒粉放入姜蔥湯中即成。胃痛時將湯熱飲即可緩解。
       功效暖胃行氣止痛,適用于胃寒痛癥。胃熱痛者忌服。
      ***治療胃病偏方:桂皮山楂湯
        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紅糖30克。先用水煎山楂肉15分鐘,后入桂皮,待山楂肉將熟熄火,濾汁入紅糖,調勻即可。趁熱飲服。
        功效溫胃消食止痛,適用于胃脘痛癥。
      ***治療胃病偏方:仙人掌豬肚湯
        仙人掌30—60克,豬肚1個。將仙人掌裝入豬肚內,入鍋加適量水,以文火燉至熟爛。飲湯,食豬肚。功效行氣活血,健脾益胃。適用于氣滯血瘀,胃痛年久不愈等癥。
      ***治療胃病偏方:牛奶姜汁
        牛奶150-2印毫升,姜汁1湯匙,白糖適量。將上2味加白糖,放瓦盅內,隔水燉服,每日2次。功效溫中散寒,緩急止痛。適用于胃痛喜熱喜按、噯氣泛酸等癥。
      ***胡椒蔥湯;胡椒粉1克,蔥白3克,姜6克。先燒開水,下姜、蔥白,煮沸而成姜蔥湯。用熱姜蔥湯,送服胡椒粉,或將胡椒粉放入姜蔥湯中即成。胃痛時將湯熱飲即可緩解。
        功效暖胃行氣止痛,適用于胃寒痛癥。胃熱痛者忌服。
      1、[癥狀]胃痛腹瀉(肉飯食積引起)[服法]飯鍋巴加山揸20克煎水服。
      2、[癥狀]胃熱.反胃嘔吐.[服法]以小米磨粉煮羹加少量鹽,早晚各服一碗。
      3、[癥狀]胸悶痛,胃脹痛,[米飯積滯胃腸][服法]將秈米50克炒焦黃,煎水服。
      4、[癥狀]胃痛、腹脹、噯氣、吞酸。[服法]雞內金6克炒成褐色,搗碎,粳米15克炒至微黃出香氣,二者合一泡開水當茶飲。
      5、[癥狀]胃熱胃脹痛、冒酸燒心、打嗝。[服法]鮮牛皮菜100克,水煎服。
      6、[癥狀]慢性胃炎胃脹胃痛,舌紅苔黃。[服法]鮮茼蒿菜100克、蒲公英(干品)30克,煎水服,連服一周以上。
      7、[癥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服法]腐竹50克燒馬鈴薯150克食之。
      8、[癥狀]胃痛、腹脹、便秘。[服法]用蘿卜籽20克炒成褐色搗碎,粳米15克炒至微黃出香氣,二者合一泡開水當茶飲。
      9、[癥狀]胃痙攣疼痛。[服法]高粱米60克水煎服。
      10.[癥狀]慢性胃炎。[服法]干仙人掌研末,每次5克,白開水沖服。
      11.[癥狀]胃虛呃逆不止。[服法]糜子烘干研粉,每次白開水送服10克,一日3次。
      12.[癥狀]胃腹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服法]鮮柚子皮30克,洗凈切細粒,粳米10克炒至微黃出香氣,二者合一泡開水當茶飲。
      13、[癥狀]胃熱消渴。[服法]小米煮成米湯飲之。
      14、[癥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服法]香椿根白皮(干品)18克,水煎,一日分3次服完,連服3天以上。
      15、[癥狀]胃脘脹痛,兩脅脹,嘔吐,噯氣。[服法]佛手柑15克洗凈切成片,粳米10克炒至微黃色出香氣,二者合一泡開水當茶
      16、[癥狀]胃寒冷痛。[服法]香菜子炒后研末,葡萄酒30毫升送服香菜子末6克。
      17、[癥狀]胃寒痛(吃生冷即胃痛或加重)。服法]連須蔥白2根、胡椒粉1克。以連須蔥白煎水,送服胡椒粉。
      18、[癥狀]胃及十二脂潰瘍。[服法]大麥90克煮粥,兌入海螵蛸粉3克攪勻后食之。
      19、[癥狀]胃寒,呃逆。[服法]刀豆18克、柿蒂5枚,水煎服,每日1劑。
      20、[癥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服法]紫甘藍適量、搗爛,取汁150毫升,略加熱,飯前服用,每日2次,連續服用15~20天。
      21、[癥狀]胃痛。[服法]綠豆21粒、胡椒14粒,共研末,開水服用。
      22、[癥狀]脾胃不和、胃腸痙攣性疼痛。[服法]卷心菜絞汁1杯,加飴糖或蜂蜜10克調服。
      23、[癥狀]急性胃痛,疼痛劇烈。[服法]蔥白5根搗爛入泥,以匙送入咽中,再用芝麻油適量送服。
      24、[癥狀]虛寒胃痛、呃逆、嘔吐。[服法]刀豆3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加水同煮粥食用。
      25、[癥狀]胃脹胃痛。[服法]香椿籽研末,每次用白開水送服6克,一日3次。痛止脹消即停服。
      26、[癥狀]胃熱消渴(口渴多飲,飲不解渴)。[服法]糯稻桿取中節燒灰,每次取3克泡開水代茶飲。
      27、[癥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高者。[服法]仙人掌切片曬干研粉30克與烏賊骨粉30克,混勻,每次5克,白開水送服,每日兩次,連服3周。
      28、[癥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不高者。[服法]干仙人掌粉與雞內金粉等量混勻,每次1克,白開水送服,每日兩次,連服3周。
      29、[癥狀]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服法]刀豆30克、紅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2劑。
      30、[癥狀]胃熱消渴(口渴多飲,飲不解渴)。[服法]糯稻桿取中節燒灰,每次取3克泡開水代茶飲。
      ****雞蛋一斤,白糖一斤,豬板油一斤,把一斤雞蛋打好攪拌上一斤白糖,把豬板油煉成大油,趁油開著的時候澆到雞蛋里面,等凝固后雞蛋也是熟的了,每天早晨空腹用普通調羹盛出一調羹,用一杯開水沖好后服用,晚上睡覺前再服一次,嚴重者一天3-5次,見效很快。本人的親身體驗。

      九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是指胃及十二指腸等處,含有酸與胃蛋白酶的胃液接觸的消化道組織所產生的慢性缺損。本病多因飲食失調、用藥不當、精神緊張等影響胃酸分泌,進而使人產生病態癥狀。治宜健脾利濕,涼血止血。
      處方1:烏賊骨120克,貝母、鉤藤、五靈脂各60克,醋元胡、赤霉素、雞內金各90克,制乳香、三七、制沒藥、白芨各30克。共研末。每服6克。飯前30分鐘開水送服。連服100天。亦可用白面1.85公斤與上藥面拌勻,加水烙成干餅75個。每日飯前30分鐘白開水送服1個。連服100天。禁忌油膩辛辣或難消化或刺激性食物。主治胃及十二腸潰瘍。
      處方2:仙人掌去刺切片曬干研末。如果胃酸不高,每500克仙人掌粉加內金粉30-60克;胃酸高者,加烏賊骨粉60-90克。病人每服藥粉1克,日2次,白開水送服。21天為1療程。主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處方3:小麥炭100克,雞蛋炭1個。共研末混勻。每次3克,開水送服。連用1周。治胃潰瘍。
      處方4:生土豆絞汁,適量飲服;或取土豆粉面焙黃沖服??芍挝傅葷?。
      處方5:烏賊骨去蓋120克,川貝15克,共研末,混均。每服6克。日2次??崭狗?。主治胃潰瘍。
      處方6:海蜇、大棗肉各500克,紅糖250克。加水1500毫升共煎成膏。日服2次。每次1匙。治胃潰瘍。
      處方7:白術25克,茴香20克,神曲、麥芽各15克,扁豆、山藥、青皮各10克。共入豬膀胱內扎緊,曬3日,共研細末。開水送服。每次5-10克。
      處方8:烏梅、太子參各15克,細辛、制附子、川椒、桂枝、大黃炭各5克,炮姜、當歸、黃柏各10克,黃連3克。水樣便加豆蔻5克,便下粘液加馬齒莧50克。水煎服。20劑1療程。治潰瘍性腸炎。
      處方9:紅茶5克,浸泡加蜂蜜、紅糖。趁熱頻服。日3劑。飯前服。治胃、十二指腸潰瘍。
      處方10:鮮藕2節,蜂蜜適量。藕洗凈切開,灌入蜂蜜。再用切下的藕片蓋住,竹簽固定蒸熟,嚼服。再取1節煎湯飲服。治胃潰瘍出血。
      處方11:雞蛋殼數個,文火焙黃研末。每服3-5克。日3次。溫水沖服。主治胃腸潰瘍及胃痛。
      處方12:烏賊骨60克,雞蛋殼10個。蛋殼焙黃研粉,烏賊骨研粉,混勻。每服5克。溫開水送服??芍扑嶂雇?。用于胃痛吐酸水。
      處方13:生蜂蜜500克,豆油或花生油250-300克。將豆油熬開無沫為止,稍涼倒入蜂蜜,筷子攪勻吞服。飯前20-30 分鐘服1小匙。早晚各1次。重癥日3次。對胃痛、胃腸潰瘍,胃下垂特效。
      處方14:菱角殼120克,水煎服,連用30天.。治胃潰瘍。

      治療胃潰瘍(初期)、恢復腸功能驗方
        1、生米50克,鮮牛奶200毫升,蜂蜜30毫升,先把花生米放入水
        中泡3分鐘,然后取出搗爛放在已煮開的牛奶中再煮開,放涼后加蜂蜜調均,晚上睡前服,每日1次。
        2、(A方):天青30克,冬雕25克,甘草10克,木香25克,紅藤20
        克,生姜2片。
        3、(B方):冬雕30克,劍耳25克,蟠龍須10克,雞血藤25克,烏
        藥20克,鈞藤20克,陳皮5克。
       ?。ˋ、B方分別煎之,A方先服、B方后服。)
        4、取鮮蘆薈汁,每天飯前服2匙,一周見效,治療胃潰瘍(初期)或其他原因而胃不適。
        5、用兩個手指大小的蘆薈葉洗凈去刺,細嚼后清水送服,或搗爛服1日2次,一周見效。
        6、胃潰瘍:用20—30克黃芪煮水飲用。
        7、胃潰瘍:芝麻炒熟紅塘用開水調開,與蜂蜜放入一個容器里,每天睡前攪勻后吃1湯匙,三者比例一樣多。
        8、胃潰瘍:患者不能下地干活,用海螵蛸50克,干草50克,加工細末,每日2次,早晚飯后服一湯匙,效果很好。
        9、胃潰瘍:圓白菜葉2—3片切小塊,用榨汁機攪碎末,擠汁100毫升左右,晚飯前1次飲用,連服一個月。
      20.消化性潰瘍食療方
      【土豆蜜膏】
      配方:鮮土豆1000克,蜂蜜適量。
      制法:土豆切絲,搗爛絞汁,將土豆汁放在鍋中先以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濃縮至稠黏時,加入蜂蜜一倍。再煎至稠黏時?;?,待冷裝瓶備用。
      功效:和胃調中。
      用法:每日2次,每次1湯匙??崭箷r食。
      【鮮包菜飴糖汁】
      配方:鮮包菜、飴糖適量。
      制法:將包菜用冷開水洗凈后搗爛,置消毒紗布中絞汁。
      功效:清熱止痛,愈合潰瘍。
      用法:每日早晚飯前,取鮮包菜汁1杯加溫后,加入適量飴糖飲服。每日2次,每10日為1個療程。
      【潰瘍茶】
      配方:茶葉、白砂糖各250克。
      制法:上二味加清水適量;煮數沸,候冷沉淀去渣,貯于潔凈的容器中加蓋,于干燥處貯藏。經6~12日后,若色如陳酒,結面如羅皮,即可服用,若未結面,則要經7~14日,就可飲用。
      功效:和中化濕,消炎斂潰。
      用法:每日2次,早晚將上茶蒸熱后各服1調羹。
      【雞子殼粉】
      配方:雞子殼粉6克,食鹽2克,維生素C片0.6克。
      制法:雞子殼(即雞蛋殼)搗碎研末,取6克雞子殼粉,與食鹽、維生素C片混勻,裝瓶備用,以上為1日量。
      功效:和胃止血。
      用法:每日3次,分服,3~5日為1個療程。
      【山楂山藥鯉魚湯】
      配方:鯉魚1條(約300克),山楂30克,淮山藥30克。
      制法:鯉魚洗凈切塊,起油鍋,用姜片熗鍋,把山楂、淮山藥、鯉魚一齊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煮1~2小時,調味即成。
      功效:補脾益氣,活血化瘀。
      用法:飲湯食肉,佐餐食用。
      【仙鶴草粥】
      配方:仙鶴草20克,三七粉10克,糯米250克。
      制法:先將糯米加水適量煮成粥,然后放入仙鵒草及三七粉,再煮20分鐘即可。
      功效:養血補中,止血消炎。
      用法:每日2次適量服之。連服5日為1個療程。

      【墨魚粥】
      配方:干墨魚1條,粳米100克,香菇50克,冬筍少許。
      制法:墨魚去骨洗凈,切成細絲。香菇和冬筍也分別切成細絲。在砂鍋里放入清水、墨魚、料酒,熬煮至魚肉爛。然后加入粳米、香菇、冬筍熬粥,待粥成時,用食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即可。
      功效:養血和血。
      用法:可作早晚餐食用。
      【胡蘿卜燒羊肉】
      配方:羊肉1000克,胡蘿卜50o克。
      制法:羊肉切塊,胡蘿卜切成轉刀塊。起鍋(不放油),將胡蘿卜先炒10分鐘,至半熟,盛起,備用。起油鍋,放植物油3匙,用旺火燒熱油后,先人生姜5片,隨即倒入羊肉,翻炒5分鐘,加黃酒3匙,至炒出香味后,加細鹽、醬油、冷水少量。再燜燒10分鐘,倒入砂鍋內,放人胡蘿卜、橘皮,加清水約3大碗,用旺火燒開,加黃酒1匙后,改用小火慢燉約2小時,至羊肉酥爛透香時,離火。
      功效:暖胃補虛,祛風除寒。
      用法:佐餐食。
      【黑棗糯米粥】
      配方:黑棗7個,糯米40克。
      制法:黑棗、糯米洗凈,倒入小鍋內,加清水2大碗,旺火燒開后,改用中火煮半小時,加紅糖1匙,生姜末少許,再煮片刻,離火。
      功效:補中除寒,溫脾養胃。
      用法:作早餐或作點心食用。
      【桂花蓮子羹】
      配方:糖腌桂花2克,蓮子60克。
      制法:蓮子用開水泡脹,浸1小時后,剝衣去心。將蓮肉倒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小火慢燉約2小時,至蓮子酥爛,湯糊成羹,加白糖、桂花,再燉5分鐘,離火。
      功效:溫中散寒,補心益脾,暖胃止痛。
      用法:作早餐或作點心食用。
      【羊肉湯】
      配方:羊肉250克。
      制法:如常法煮湯。
      功效:健脾和胃,溫中散寒。
      用法:佐餐食用,可常食。
      【橘花茶】
      配方:橘花、紅茶末各3~5克。
      制法:上二味,以沸水沖泡10分鐘,代茶飲。
      功效:溫中理氣,和胃止痛。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溫服。

      【柚皮粥】
      配方:鮮柚子皮1個,粳米60克。
      制法:將柚皮的內外刮洗干凈,清水浸泡1日,切成塊放入砂鍋內,加水煮沸,下粳米,用文火煮粥,加入蔥、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舒肝理氣,健脾開胃。
      用法:每日1劑,可作早餐食用。
      【佛手豬肚湯】
      配方:豬肚1個(約500克),鮮佛手15克,生姜4片。
      制法:將豬肚去肥油,漂洗干凈,再用開水氽去腥味。佛手、生姜、豬肚一齊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時,調味即成。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用法:飲湯食肉,佐餐食用。
      【枳殼青皮豬肚湯】
      配方:豬肚1個(約500克),枳殼12克,青皮6克,生姜4片。
      制法:將豬肚去肥油,漂洗干凈,再放入開水氽去腥味。枳殼、青皮、生姜、豬肚一齊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成。
      功效:理氣和胃止痛。
      用法:飲湯食肉,佐餐食用。
      【麥芽青皮飲】
      配方:生麥芽30克,青皮10克。
      制法:將生麥芽、青皮一同加適量清水煮沸后去渣。
      功效: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用法:用法;每日1劑,代茶飲。
      【橘餅粥】
      配方:橘餅3個,粳米50克。
      制法:將桔餅切碎,與梗米一起放鍋內煮粥。
      功效:理氣和胃。
      用法:每日1次,作早點食用。

      胃、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雖然發生的部位不同,但發生潰瘍的 原因是一樣的,所以療法也大致相同,現在先說明
      胃潰瘍發生的原 因及癥狀。 胃潰瘍的發生,現代醫學認為是胃粘膜的血液循環不良時,該 部位的抵抗力減低,
      在這些抵抗力較弱的地方,由于受到過多的胃 酸刺激,而產生潰瘍,所以,胃酸過多是潰瘍的主因。 它的癥候
      是痛的部位,常在胸骨之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字 骨之下的心窩部份,有時因神經的傳布,會痛到胸部兩面
      下側,以 至背后和肩部都痛,這個痛,大多是在飯后痛,和飲食有關。胃潰瘍痛時,吃了東西,反覺好一點,
      但又不能多吃,因為吃多了,會發 脹,結果痛勢更厲害,除了疼痛之外,有時會吐酸水、嘔吐,至于大 便,幾
      乎經常秘結,有時下血或吐血。 十二指腸潰瘍癥狀和胃潰瘍差不多,發生的原因也大致相同, 但是疼痛的部份
      是在心窩部偏右方,比胃潰瘍痛的部位稍稍向右 又要低—點,表面上易區別的是疼痛的時間,十二指腸潰瘍大
      多在 饑餓時,或是食后半夜作痛。 嚴重的潰瘍會大量出血而成休克狀態,也有遷延不治,導致穿 孔、幽門狹窄
      與嚴重的腹膜炎等并發癥,都能危及生命,所以平常 如見所解大便為深咖啡或黑色時,就能自行診斷,可能是
      胃潰瘍的 征兆。
      1.制附片治胃、十二指潰瘍
      [配 方] 制附片、炒白術、高良姜、香附末、炒枳殼、,干姜炭各 10克,醋煅大黃炭6克。
      [制用法] 水煎,頭、二煎混合均勻,早、午、晚飯后分服。
      [功 效] 功能濕中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 二指腸潰瘍病。
      2.黨參治潰瘍
      [配 方] 黨參9克,黃芪10克,白術6克,茯苓9克,桂枝、干姜各6克,白芍5克,甘草3克,木香8克,砂仁9
      克,陳皮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I劑,早、晚服。
      [功 效] 本方溫脾養胃,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潰瘍病。
      3.蒲黃治潰瘍
      [配 方] 蒲黃9克,五靈脂12克,赤芍、丹參各9克,延胡索 10克,檀香、砂仁各6克,枳殼9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 效] 本方活血通絡,適用于血瘀絡阻所致的潰瘍病。

      4.柴胡香附治潰瘍
      [配 方] 柴胡9克,香附6克,枳殼10克,川芎9克,白芍6 克,甘草、廣木香、砂仁各5克,陳皮9克。
      [制用法] 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功 效] 本方疏肝和胃,適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潰瘍病。
      5.舒肝和胃湯治潰瘍
      [配 方] 當歸12克,炒白芍12克,烏賊骨15克,生苡仁24 克,五靈脂12克,佛手15克,白檀香(后下)9克,川
      楝子12克,炙甘草9克。
      [制用法] 水煎,每日早、晚分服。
      [功 效] 用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和慢性胃炎
      6.芨靈散治潰瘍
      [配 方] 白芨、枳實各45克,碳酸氫鈉10克,痢特靈片3 克,共研細末貯瓶備用。
      [制用法] 飯前內服,每日3次,每次3克,小兒用量酌減。
      [功 效] 適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7.白屈萊、益母草治胃潰瘍
      [配 方] 白屈菜100克,益母草200克,萬年蒿300克,蜂密 500克(草藥用鮮品療效更佳,但用量要加倍)。
      [制用法] 加水浸泡2小時,煎煮1小時,過濾,再將殘渣加水煎煮1小時,過濾。2次藥液合并,濃縮為4000毫
      升,沖人蚌蜜加熱調勻即成,每日3次,每次口服150毫升,1劑為1個療程,10天 服完。
      [功 效]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8.蚌貝散治胃潰瘍
      [配 方] 淮蚌粉90克,貝母50克,甘草30克,紅糖60克,共 為細面。
      [制用法] 日服3次,每次3克。
      [功 效]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9.潰瘍散治胃潰瘍
      [配 方] 黃芪3克,黨參3克,白芍3克,玄胡索克,白芨2 克,三七1.5克,煅瓦楞子3克,川楝子3克,象貝母
      3克。
      [制用法] 共研極細末,過篩混合,日服3次,每服6克。,溫開 水送下。亦可將藥粉分裝膠囊中吞服。
      [功 效] 用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10.甘陳湯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配 方] 生甘草12克,陳皮6克,蜂蜜60毫升。
      [制用法] 先煎前2味藥至200-400毫升,沖人蜂蜜,每日3 次分服。
      [功 效]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11.二皮蘇打散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配 方] 白鮮皮200克,丹皮、烏賊骨、炒蒼術各100克,藥 用碳酸氫鈉50克。
      [制用法] 將前4味藥研末過100目篩,加入小蘇打拌勻備 用。成人每次服10-15克,小兒酌減。日服2-3次,飯
      前或發作時 用溫開水送下。
      [功 效]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12.豬肚和生姜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配 方] 豬肚1個,生姜250克。
      [制用法] 將豬肚洗凈后,塞人生姜(切碎),結扎好后放人瓦 鍋,加水若干,以文火煮至豬肚熟而較爛為度,使
      姜汁滲透到豬肚。 服時只吃豬肚和湯,不吃姜。如湯味辣,可沖開水。每個豬肚可吃 3-4天,連續吃8—10

      個。
      [功 效] 治療寒、濕、虛癥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13.鍋焦白菜心治潰瘍
      [配 方] 深黃色鍋焦1大碗,白菜心或小白菜100克,蝦米 6克,豬油、細鹽適量。
      [制用法] 白菜心洗凈,切碎,備用;將鍋焦放人鐵鍋內,加冷水兩大碗,用中火燒開煮爛,約沸5分鐘,然后放
      人白菜心、蝦米、豬油、細鹽,再煮5分鐘,盛碗。潰瘍病人中餐食之甚宜。
      [功 效] 本方補氣運脾,消食止瀉,制酸,并有促進潰瘍面愈合的作用。
      14.糯米棗粥治胃潰瘍
      [配 方] 糯米100克,紅棗8克。
      [制用法] 按常法煮粥,極爛。日常食用。
      [功 效] 養胃健脾。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有輔助治療功效。
      15.蜂蜜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配 方] 蜂蜜適量。
      [制用法] 每次飯前1個半小時或飯后3小時服用,堅持1療程(2個月),治愈率可達80%左右。
      [功 效] 潤腸通便。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較為明顯的療效。它不僅能健胃、潤腸和通便,還能抑制胃酸分泌,
      減少胃粘膜的刺激而緩解疼痛。
      16.牛奶蜂蜜補虛緩痛療潰瘍
      [配 方] 牛奶250克,蜂蜜50克,白芨粉10克。
      [制用法] 將牛奶煮沸,調入蜂蜜及白芨粉。每日1次,經常服用收效。
      [功 效] 溫中補虛。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17.土豆汁蜂蜜治胃潰瘍
      [配 方] 土豆汁100毫升,白芨60克,訶子肉90克,枳實60 克,蜂蜜500克。
      [制用法] 先將3味中藥共研成細粉,再加人土豆汁、蜂蜜攪拌均勻;裝在容器內備用。每日3次,每次1湯匙,2
      周為1療程。病情較重者可連續服1個月。服藥期間忌吃辛辣和粘硬不易消化等食品。
      [功 效] 和中養胃。用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18.烏貝散治十二指腸潰瘍
      [配 方] 烏賊骨120克,川貝15克。
      [制用法] 將烏賊骨去蓋研末,川貝母去心研末,兩藥混合拌勻,瓶裝備用??崭谷辗?次,每次6克。重者夜加
      ——服。服后休息30分鐘,即有舒服感覺,輕者2—3日愈,重者5—7日愈。
      [功 效] 用治十二指腸潰瘍。
      19.蘆薈酒治十二指腸潰瘍
      [配 方] 蘆薈葉、燒酒、蜂蜜適量。
      [制用法] 取蘆薈葉,去刺,細搗,加其1倍的燒酒和四分之一燒酒量的蜂蜜,放置20天便成蘆薈酒。蘆薈酒越陳
      越好。1次1 酒蠱,1日服3次。
      [功 效] 長期服用,可根治十二指腸潰瘍。
      20.雞蛋殼延胡索緩痛止血
      [配 方] 雞蛋殼、延胡索等份。
      [制用法] 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每日2次。
      [功 效]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之吐酸、疼痛。
      21.貝母蛋殼粉治十二指腸潰瘍

      [配 方] 天花粉30克,貝母15克,雞蛋殼10個。
      [制用法] 共研細末。每服6克,白開水送服。
      [功 效] 用治十二指腸潰瘍。
      22.烏及湯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配方] 海螵蛸(烏賊骨)30克,白及15克,黨參、元胡各12克。
      [制用法] 將上4味放人沙鍋內煎煮,取汁會渣;再煎1次,2 次煎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飯前溫服。
      [功 效] 清熱利濕,用于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成码无人AV片在线电影网站| 清一区二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国产午精品午夜福利757视频播放| 制服丝袜美腿一区二区| 后入内射国产一区二区| 无码激情亚洲一区|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91|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 欧美人与动牲交片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爽| 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网站|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色欲国产精品一区成人精品|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成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邻居少妇好多水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一区二区三区鲁丝不卡|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全免费观看 | 激情 自拍 另类 亚洲| 欧美变态另类zozo|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 乱人伦无码中文视频在线| 亚洲高清成人av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日韩AV无码免费播放| 国产美熟女乱又伦AV果冻传媒| 国产日韩av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