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一: 防潮用品簡捷又方便 家中必備的除濕產品中,最常見的是竹炭,它可以吸附家具表面的水汽。除此之外,記者在超市還發現了吸濕盒、吸濕劑、吸濕棒。 吸濕盒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氯化鈣顆粒或者其它除濕劑,下層是儲水空間,帶有淡淡的芳香。在放入衣柜一段時間后,盒子里會積滿水,這時需更換新的吸濕盒。價格在六七元到二十元不等。 吸濕劑分為抽屜型和衣柜型,它的最大特點是紙片型外形,直接貼在衣物上,便能吸收濕氣,吸濕后顆粒物會逐漸變成固體啫喱,這時便要取下來。價格在25元左右。 吸濕棒的原理基本和吸濕盒是一樣的,只是體積更小巧,適合放在碗柜、書柜、鞋柜等地方,使用2~4個月后更換。價格在50元/6個。
戰術二: 空調、風扇家電也防濕 空調的除濕功能你啟動了沒?其實,在雨季只要開啟空調的“除濕模式”,就能幫房子驅走濕氣。南坪國美志龍空調的銷售人員向浩介紹,開啟除濕模式時,應開一會窗,讓室內外空氣交換流通,這樣才不會覺得胸悶難受。“或者直接離開房間2~3個小時,回來關掉空調。能遠離空調病。”本報一位編輯推薦此方法。 除了空調具有除濕功能,電風扇也不錯。“如果想達到加速空氣流通的作用,應該選擇高速擋位,并將電扇頭轉向墻面或家具,氣流折回后就會變得溫和許多。”向浩說道。 用家電除濕還有一個最便捷的方法,將家電處于待機狀。因為在待機時,機器內部處于工作狀態的零件會散發一定的熱量,有助于驅散潮氣。如電視機、電腦等。不過這個方法不太低碳。 暖風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室內濕潤的狀況,只是有效范圍小,無法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戰術三: 自己動手抗濕 如果不嫌麻煩,不妨DIY一些防潮小工具。如咖啡渣,放進紗布袋、絲襪或棉襪中,然后置于家里的角落里,就是方便好用的小型除濕包。同樣,石灰也可以裝進布料或麻袋里,起到保持室內空氣的干燥的作用。還有洗衣粉,打開新的盒裝洗衣粉(或將舊的倒入用完的吸濕盒中),在塑料膜上戳幾個小洞,放在任何需要除濕的角落。洗衣粉吸飽水分結塊后可拿去清洗衣服,還會浪費。 太潮濕的房間,不如點幾根蠟燭,可選用含天然植物精油的香薰蠟燭,既干燥空氣又去除房間里的霉味。 另外餅干、糖果袋里的干燥劑,別著急丟掉。將它們收集在一起,堆放在角落里也是很好的除濕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