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新明日報
香港泌尿科醫生葉維晉警告,長期服食安眠藥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令性能力走下坡。葉醫生解釋:“遇上失眠,有男士習慣服食安眠藥,此藥與抗抑郁藥一樣,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令反應變得遲鈍,引致勃起功能受阻。” 筆者在想,因“失眠”服用“安眠藥”,而“安眠藥”可致“陽痿”,那么一旦患上“陽痿”是否又加重了“失眠”的癥狀? 中醫治療疾病的法則,是在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精神指導下制定的。主張“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臟腑”、“調理氣血”、“調暢經絡”,同時又強調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通過“補虛瀉實”、“解表調里”等治療方法使機體恢復到“陰陽平衡”的狀態,即“以平為期”。所以,臨床上中醫治病常常收到“治一病而它病同愈;療一證而諸癥盡消”的奇效! 就“失眠”而言,中醫的臨床療效是非常顯著的。中醫強調治療與調養并重,所謂“三分治,七分養”。即或由于醫患因素未能達到理想效果,但也能大大改善癥狀,縮短療程;對于已服“安眠藥”的病人,若配合中醫治療,不但能收到“增西藥效,減西藥量,少副作用”的效果,并有實現“停藥,治愈”的目標。 【附】醫案一例:女(白人),50歲。患失眠十年(與離婚相關),長期服用安眠藥。近兩年病情加重(工作緣故),增加藥量、改換新藥無明顯改善,僅一種安眠藥(最大劑量)可維持每晚四小時睡眠。但由于該藥導致嚴重頭痛,病人只能隔日服用,停服則徹夜無眠,白天也無困意。因健康原因提前退休。經美國醫生(該醫生是病人的家庭醫生,是從我治療他病人的效果中發現了中國醫學的神奇)建議來我診所求治。 中醫辨證屬:肝郁脾虛,心肝血虛兼腎陰不足。治以養血柔肝,養心安神,健脾益腎。病人提出不服中藥,只接受針灸治療,但由于經濟條件,每周只能治療一次(大大增加了治療難度)。先“話療”(做思想工作);再告知“飲食”、“起居”注意事項,并令其堅持“鍛煉”、每天“靜坐”、睡前“泡腳”;最后進行了針灸治療,穴選:神門,三陰交,安眠為主穴。配以:行間,合谷,足三里,太溪,脾俞,腎俞(治療中病人竟睡著了)。又取耳穴:神門,腦,腎,皮質下,行耳壓治療。其療效概括如下: 第一周:白天知道疲勞,能睡一小時左 第二周:不服藥的晚上,能睡半小時。 第三周:不服藥的晚上,能睡一到二小時(時睡時醒)。 第四周:安眠藥減量(服半量);不服藥的晚上,能睡二到三小時(中間易醒,不易再睡)。 第六周:安眠藥減量(服半量);不服藥的晚上,能睡四到五小時(中間時醒,但能再睡)。 第八周:安眠藥減量(服半量,每周服藥三次);不服藥的晚上,能睡四到五小時(基本不醒)。 第十周:安眠藥減量(服半量,每周服藥一到二次);不服藥的晚上,能睡五到六小時(基本不醒)。 從第十二周始,病人停服安眠藥(安眠藥減量或停服,均由美國醫生據病情變化而調整),每晚能睡六小時,易入睡不起夜,醒后無疲憊感。之后,又鞏固治療四次(每兩周治療一次)。目前,該女士又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個月來我診所調整治療一次。如果該病人同意配合中藥治療的話,那么療效會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