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濕疹

     學中醫書館 2013-01-17
    本病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病因較復雜,致敏源廣泛,如因食物、藥物、細菌、腸道寄生蟲、病灶感染、動物羽毛、花粉、自體敏感作用或寒冷、風熱、日光、植物等因素過敏所致。急性濕疹:急性發作,皮疹好發于四肢屈側(肘窩、腘窩等)、面頸、手足背、陰囊等處。常對稱分布。皮疹表現為多形性(紅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結痂等),常有2~3種以上形式的皮疹同時存在。皮疹邊界不清楚,自覺劇癢。慢性濕疹:多由急性濕疹反復發作演變而來。皮疹表現為皮膚變厚粗糙、革化(苔蘚樣變)、脫屑、色素沉著等。皮疹邊界清楚、自覺劇癢。常可反復急性發作。
    治濕疹秘方
    8.1 滋陰除濕湯
    【來源】朱仁康,《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生地30克,元參12克,當歸12克,丹參15克,茯苓、澤瀉、白鮮皮、蛇床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滋陰養血、除濕止癢。
    【方解】方中生地、元參滋陰清熱;當歸、丹參養血和營,四味合用,以補陰血之不足,又可防滲利諸藥傷陰之弊;茯苓、澤瀉健脾利濕,除濕而不傷陰;白鮮皮、蛇床子祛濕止癢,祛濕邪之有余,制滋補諸品之膩滯。諸藥合用,標本兼顧,滋滲并施,養陰與除濕并行不悖,使濕去而無傷陰之弊,陰復而無助濕之嫌。用以治療濕疹反復不愈,日久傷陰耗血,舌淡苔凈或光之證,頗為合拍。
    【主治】亞急性、慢性、泛發性濕疹、慢性陰囊濕疹、脂溢性皮炎、異位性皮炎反復發作者,天皰瘡等證。
    【加減】若陰血耗損不甚,可減生地、丹參用量。一方無白鮮皮,用地膚子10克。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甚佳。
    8.2 全蟲方
    【來源】趙炳南,《趙炳南醫療經驗集》
    【組成】全蟲(打)6克,皂刺12克,豬牙皂角6克,刺蒺藜、炒槐花各15~30克,威靈仙12~30克,苦參6克,白鮮皮、黃柏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熄風止癢、除濕解毒。
    【方解】本方是以大敗毒湯(五虎下西川)為借鑒而化裁的經驗方。主要是用于治療蘊濕日久、風毒凝聚所引起的慢性頑固性以瘙癢為主癥的皮膚疾患。方中以全蟲、皂刺、豬牙皂角為主要藥。其中全蟲性辛平入肝經、走而不守,能熄內外表里之風;皂刺辛散溫通,功能消腫托毒、治風殺蟲;豬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腸氣、滌清腸胃濕滯、消風止癢散毒。蓋“熱”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濕毒,非攻發內托辛揚不得消散,而全蟲、皂刺、豬牙皂角三者同伍,既能熄風止癢、又能托毒攻伐、對于頑固蘊久深在之濕毒作癢,用之最為相宜。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熱散風、燥濕止癢,協同苦參以助全蟲祛除表淺外風蘊濕而止癢;刺蒺藜辛苦溫、祛風,“治諸風瘡瘍”、“全身風癢”,有較好的止癢作用。刺蒺藜協同驅風除濕通絡的威靈仙,能夠輔助全蟲除去深在之風毒蘊濕而治頑固性的瘙癢。脾胃氣滯則蘊濕,濕蘊日久則生毒,頑濕聚毒客于皮膚則瘙癢無度,故佐以炒枳殼、黃柏、炒槐花,旨在行氣清胃腸之熱結,以期調理胃腸、清除濕熱蘊結之根源,標本兼顧,寓意較深。本方主要是針對病程日久的頑固性濕毒聚結、風盛瘙癢諸癥。故本方對于慢性頑固的瘙癢性皮膚疾病偏于實證者最為相宜。而對于血虛受風而引起的隱疹(如皮膚瘙癢證)不適用,除非患者素來體質健康、外受風邪、復因瘙抓、皮膚苔蘚樣變、瘙癢無度者,尚可加減使用。
    【主治】慢性濕疹、慢性陰囊濕疹、神經性皮炎、結節性癢疹等慢性頑固瘙癢性皮膚病。
    【加減】如局限性或泛發的慢性濕疹、陰囊濕疹、神經性皮炎、結節性癢疹等,如用之不應,可加烏梢蛇;如瘙癢甚烈、皮損肥厚、明顯色素沉著或伴有大便干燥者,可加川軍9~15克。按川軍一般都懼其通下太過,豈不知川軍活血破瘀,少用則瀉下,多用反而厚腸胃,與諸藥相配合不但止癢功效增強,而且可以促進肥厚皮損的消退。
    【療效】多年臨床反復使用,治驗甚多,療效滿意。有效率達100%。
    【附記】服藥期間,禁食葷腥海味、辛辣動風的食物。本方孕婦慎用,兒童與老年人酌情減量。
    8.3 龍蚤清滲湯
    【來源】金起鳳,《名醫秘方匯萃》
    【組成】龍膽草10克,蚤休30克,黃芩、炒山梔各10克,丹皮15克,鮮生地30克,赤芍12克,白鮮皮、地膚子各30克,苦參15克,六一散15克(包煎)。
    【用法】每日1劑,水煎二次,早、晚飯后各服1次。如局部皮膚大片潮紅,或外布密集丘疹、紅斑群集成片、灼熱癢劇,可將藥渣煎湯待涼后,用紗布浸透藥液冷濕敷于患處,以清熱燥濕止癢。
    【功用】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佐以祛風止癢。
    【方解】本型病機由于濕熱內盛,侵及營血,壅搏肌膚而發。故方用龍膽草、黃芩、蚤休、炒山梔、六一散清熱利濕解毒;鮮生地、赤芍、丹皮涼血活血;苦參、白鮮皮、地膚子清熱滲濕、祛風止癢。諸藥合用,可使邪熱清徹,病可告愈。
    【主治】急性濕疹、脂溢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等證屬濕熱型者。
    【加減】凡因濕熱俱盛、肝失疏泄而引起的各種急性皮膚病屬濕熱型者均可使用本方。故使用本方應證屬濕熱型者方適宜。癥見皮損腫脹、潮紅、水皰、糜爛、滲出,并伴有胸悶、納呆、小便短少,大便干結或溏、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數等。臨證時,如渴喜涼飲,脈滑數,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瘙癢劇烈,加全蝎6克,海桐皮15克;苔黃舌絳、血熱偏盛,加玳瑁10克;大便干結,加生大黃6~9克(后下);藥后大便溏薄,加山藥18克。
    【療效】屢用屢驗,療效滿意。
    8.4 小兒化濕湯
    【來源】朱仁康,《集驗百病良方》
    【組成】蒼術、白術、陳皮、茯苓、澤瀉、炒麥芽、六一散(包煎)各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除濕。
    【方解】嬰幼兒濕疹,中醫稱胎瘡、奶癬,與胎熱、乳食有關,證屬脾濕心火、濕熱為患。小兒濕疹常伴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納呆便溏、舌淡苔膩者,此乃脾虛濕盛之證,須以健脾除濕為大法,方中蒼術、白術、茯苓、陳皮、麥芽健脾助運;澤瀉、六一散淡滲利濕,俟脾健濕除,濕疹則愈矣。
    【主治】小兒濕疹。
    【療效】屢用效佳。一般服10~20劑可愈。
    <偏方> 治濕疹偏方5 皮膚 濕疹類 淮米適量。
    制用法:微炒,研成細粉。滲出液多者,將藥粉直接撒上,日3-5次。滲液少者用香油調成糊狀外搽。
    療效:3-5天痊愈。
    <偏方> 治療小兒濕疹的偏方1 兒科 皮膚病 炒淮米、香油各適量。
    制用法:淮米研細面加香油調成糊狀。敷患處,日1次。
    療效:3—5次痊愈。
    <偏方> 治濕疹的偏方7 皮膚 濕疹類 生大黃、黃柏、黃連各30克,生乳香、生沒藥各15克。
    制用法:共研成細粉,用茶葉泡濃汁調成稀糊狀,外敷患處,干了即換。
    療效:1-2日結痂,4-6日痊愈。
    <偏方> 治濕疹偏方4 皮膚 濕疹類 鮮地丁適量。
    制用法:搗成膏狀,外敷患處。也可用干地丁文火炒黃,研細面撒患處。3天換藥1次。
    療效:2-3次痊愈。
    <偏方> 治濕疹偏方3 皮膚 濕疹類 :生黃柏、大棗炭各等份。
    制用法:將大棗炒成炭同生黃柏共研成細粉,香油調勻涂局部。如滲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2-3次。
    療效:3-5天痊愈。
    <偏方> 治濕疹偏方2 皮膚 濕疹類 :荊芥、防風、透骨草、蟬蛻各30克。
    制用法:加水4碗,熬5-6滾。先熏后洗患處,每日2次。
    療效:2-3天痊愈。
    <偏方> 治濕疹偏方1 皮膚 濕疹類 方1:鮮馬齒莧300克。
    制用法:加水半臉盆煮沸3分鐘,去渣,用藥水將新毛巾浸透,濕敷患處,日3次,每次40分鐘。
    療效:3-5天痊愈。
    <偏方> 濕疹臨床常用有效偏方 皮膚 濕疹類 濕疹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當進食異性蛋白食物,例如雞蛋、牛奶、魚蝦等,便可引起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主癥為:皮膚先出現紅色丘疹,粟粒樣皮疹或瘡疹,繼而伴有滲出液,干燥后形成灰色或黃色痂皮,痂皮脫落后露出紅色的潮濕表面,劇烈刺癢,搔后易發生感染。臨床常用的有效單方、驗方主要如下。
    [方一]
    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將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點心食用。
    本方健脾祛濕,適用于脾虛型濕疹。
    [方二]
    紅棗10枚,扁豆30克,紅糖適量。將前2味加水煮爛熟,加人紅糖,服食。
    本方養血和血,而“血和風自滅”,故可治療慢性濕疹。
    [方三]
    竹節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竹節菜加水煎湯,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2次,溫熱頓服。
    本方清熱利濕除風,適用于皮膚濕疹、陰部瘙癢等癥。
    [方四]
    水蛇1-2條,蟾蜍2-4只,粳米適量。剝去蟾蜍外皮,去掉頭、爪、內臟,洗凈后切小塊,剝去水蛇皮,去掉內臟,放人開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鍋內,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調味食。
    本方適用于濕疹。
    [方五]
    烏梢蛇1條,豬脂、鹽、姜少許。將蛇切片煮湯,加豬脂、鹽、姜少許調味,飲湯吃肉。
    本方祛風、除濕、解毒,適用于濕疹及風濕痹痛癥。
    [方六]
    黃柏6克,丹皮炭、陳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黃,油適量。前4味藥研細末,用蛋黃油調成糊狀,涂患處,每日3次。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適用于濕疹。
    [方七]
    大黃9克,清油適量。將大黃研細末,用清油調擦患處。
    本方適用于濕疹水泡期,此方源于《中國民間小單方》。
    [方八]
    五倍子6克。將其炒黃研細末,撒于患處。
    本方出自{中國民間小單方》,適用于濕疹皮膚起紅斑,水瘡變為膿皰,癢而兼痛,流黃水。
    偏方;
    1.芹菜250克,每天當菜吃,吃法不限,要連續用。
    2.新鮮蘑菇100克,紅糖適量,武火燉熟,連湯帶蘑菇一同服下,早飯前和晚睡前各服用1次。連服3天。即可見效。
    二、外 治
    (一)西藥
      以地塞米松7.5毫克(或強的松50毫克),撲爾敏16毫克,冰片0.9克,枯礬15克
          ,共研細末,以適量雪花膏調勻,瓶裝密封備用,用消毒液洗凈患處,待干燥后將上藥膏均勻涂上薄層,每日1次,直至皮損痊愈,患處有毛時應先剃除。治療3~10天。
    (二)中藥
    1.訶子100克,打爛,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再加米醋500毫升煮沸即可。用時取藥液浸洗患處,每日3次(均煮沸后用),每次30分鐘,1日1劑,一般3~5天顯效。適用于急、慢性濕疹。
    2.馬齒莧60克(鮮品250克)洗凈加水2000毫升煎煮20分鐘(鮮品10分鐘)棄渣。用時凈紗布6~7層蘸吸藥水,濕敷患處。每天2~3次,每次20~40分鐘。適用于急性滲出性濕疹。
    3.桉樹葉250克,鮮松樹二層皮250克煎水外洗,濕敷。
    4.樟木適量,劈碎熬水熏洗。
    5.松球30克加水研磨,用磨液擦涂患處。
    6.綠豆粉適量炒至黃色,晾涼,用香油調勻敷患處。治濕疹流黃水,皮膚瘙癢。
    7.紫甘蔗皮燒存性。研細末,香油調勻涂于患處。治皮膚瘙癢濕爛癥。
    8.空心菜洗凈,加水煮數沸、趁熱燙洗患處。治皮膚濕癢癥。
    9.將青魚膽剪破,取其膽汁,與黃柏粉末調勻,曬干研細末,用紗布包裹敷于患處。
    10.蠶豆浸泡軟后,剝其皮曬干,用火將豆皮烘烤極焦,研成細末過篩,香油調拌均勻,敷于患處,每日1次。適用于急性濕疹,對頭、面、耳部濕疹效果最顯著。
    11.南瓜藤30克,絲瓜藤30克,苦瓜藤30克,地瓜藤30克,搗爛取汁敷于患處,每日數次。適用于濕疹皮膚干燥肥厚者。
    12.丹參、赤芍、生地黃、白蒺藜、徐長卿各10~15克,紫草、土茯苓各20克,每天1劑,水煎分2~3次服用。適用于皮損處紅斑、滲出、瘙癢較重者。
    13.大棗適量,去核,放入少許明礬,置瓦上焙干,研細末,撒敷患處。
    14.蒼耳子、蛇床子、地膚子各30克,煎湯熏洗。也可單獨使用蒼耳子全草煎湯熏洗。
    15.蒲公英、桑葉適量水煎熏洗。
    16.韭菜根搗爛,紗布包,外擦患處,每日數次。
    17.雞蛋黃焙干出油,以蛋黃油涂抹患處。或于蛋黃油中加入適量黃連末,或黃連素藥片研細末加入也可。適用于皮損處紅斑、滲出、瘙癢輕、重皆可。
      【防護】①洗澡時不可用香皂、肥皂等脫脂性強的清潔劑。②洗澡水不可過熱,最好水溫稍感偏涼為佳。③洗澡次數不宜太勤 
    治慢性濕疹方
    1.雄黃、大楓子各20克,苦參、地膚子、蛇床子、白蘚皮各50克,金錢草30克,將上藥水
    煎濃縮去渣1500毫升,再加入雄黃粉混合,取汁,浸泡患處,1日2次,每次浸泡30分鐘,一
    般用2~3天可愈。
    2.苦參、芒硝、枯礬各30克。加水1000毫升,水煎濃縮去渣150毫升。加入30克爐甘石粉調
    糊狀,外涂患處,1日2次。
    3.鉛粉20克,枯礬、松香各10克,冰片5克,五倍子10克,共研細末,好醋調糊狀,用棉簽擦
    之,1日3次。
    4.濕疹的局部治療
    1.急性期
    (1)在疾病初期僅有潮紅、丘疹或少數小皰而無滲液,治宜緩和消炎,避免刺激,可選用
    濕敷或具有止癢作用的洗劑,常用2%~3%硼酸水濕敷,爐甘石洗劑或2%冰片,5%明礬爐甘
    石洗劑等。如僅有潮紅者可酌用硼酸滑石粉1日多次頻頻撒撲。
    (2)水皰糜爛滲出明顯者,宜收斂、消炎,以促進表皮恢復,可選用防腐收斂性藥液作濕
    敷或罨包,常用的如復方硫酸酮溶液,2%~3%硼酸水,0.5%醋酸鉛或醋酸鋁溶液。輕度滲
    出者,可用氧化鋅油外涂或氧化鋅糊包扎。
    2.亞急性期:治療原則為消炎、止癢、干燥、收斂,多選用氯化鋅油劑,泥膏或乳劑為宜。
    可根據滲出糜爛的輕重,皮損浸潤肥厚,瘙癢的程度而加入適當的收斂劑、角質促成劑及止
    癢劑,如3%黑豆餾油,2%冰片,5%黑豆餾油泥膏。
    3.慢性期:治療原則為止癢,抑制表皮細胞增生,促進真皮炎癥浸潤吸收。可根據皮損肥
    厚,干燥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濃度的焦油類(煤焦油、松餾油、糠餾油、黑豆餾油)軟膏或糊
    劑。損害較薄或輕度糜爛滲出者,可用焦油糊劑,干燥肥厚者可用焦油軟膏、焦油酊,常用
    濃度為5~10%,亦可在焦油制劑中加入一定濃度的其它角質溶解劑,如水楊酸或硫黃。對
    性肥厚性濕疹,可在焦油制劑中加入適當濃度的皮質激素,療效更好。
    偏方;
    (1)熱毒 
         治法:清熱解毒,佐以祛濕。 
         處方:金銀花15克,連翹12克,黃芩12克,荊芥7克,防風7克,牛蒡子12克,蟬衣6克,射干15克,梔子9克,丹參10克,土茯苓15克,生甘草3克。
         加減:瘙癢劇烈酌加白蘚皮、地膚子;抓后皮膚感染化膿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大便秘結加生大黃。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亦可煎汁外洗患處。
         療效:以上方為基礎方加減共治療364例,近期治愈354例,顯效4例,好轉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達99.2%。
         常用成方:可用牛黃解毒片、銀翹散、消風散、黃連解毒湯、防風通圣散等。
         (2)濕熱 
         治法:清熱利濕,祛風解毒。
         處方:萆薜30克,蒼術15克,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生薏苡仁20克,黃柏12克,川牛膝12克,赤芍12克,苦參15克,黃芩12克,茯苓12克,生甘草3克。
         加減:若濕疹偏于上部加荊芥、防風;發于中部或肝經所分布者可酌加龍膽草、生山梔;糜爛滲出液甚者加用紫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亦可煎汁外洗患部。
         療效:以上方化裁共治療301例,近期痊愈288例,顯效6例,好轉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9.3%。
         常用成方:二妙丸、四妙丸、萆薢滲濕湯、龍膽瀉肝湯等。
         (3)血燥
         治法:養血祛風,清熱化濕。
         處方:生地15克,當歸20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防風6克,苦參15克,澤瀉12克,黃芩12克,首烏12克,白蘚皮12克,威靈仙12克,生甘草2克。
         加減:瘙癢甚影響人眠者宜加珍珠母、夜交藤、酸棗仁;口渴咽干酌加玄參、麥冬、石斛;目睛干澀加枸杞子、菊花;大便艱澀加胡桃仁、核桃仁。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加減共治療75例,近期痊愈48例,好轉21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2%。 
         常用成方:可選四物湯、清營湯、涼血地黃湯、當歸補血湯等。
         (4)濕阻 
        治法:健運脾胃,除濕祛風。
         處方:生黃芪30克,白術15克,蒼術9克,茯苓20克,米仁30克,陳皮9克,厚樸9克,茵陳9克,澤瀉12克,赤芍12克,防風6克,徐長卿12克,生甘草2克。
         加減:胃納不香加砂仁、雞內金;胸悶不舒加枳亮、木香;舌苔厚膩加藿香、佩蘭;劇癢滋水浸淫加滑石、苦參。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48例患者,近期痊愈39例,好轉4例,無效1例,中途轉診4例,總有效率為89.6%。
         常用成方:胃苓湯、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六君子湯、藿樸夏苓湯等。
     
    (1)地歸烏藥荊防湯
         組成:荊芥、防風各6克,生地、當歸、烏藥、刺蒺藜、白蘚皮各12克。
         加減:體弱氣虛加黃芪;皮膚瘙癢加黃芩、蒲公英;大便秘結加生大黃。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168例,近期治愈142例,好轉2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7%。
     
         (2)加減當歸拈痛湯 
         組成:當歸、防風、羌活各10克,升麻6克,茵陳蒿12克,苦參12克,黃芩10克,蒼術10克,白術12克,澤瀉12克,豬苓12克,知母10克,生甘草3克。
         加減:濕熱盛者可加赤小豆、生米仁;血虛風燥加首烏、丹參;血熱加紫草、槐花、地骨皮。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47例患者,近期痊愈38例,顯效5例,好轉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8%。
     
         (3)濕疹三方(外用)
         組成:①硫黃60克,枯礬150克,煅石膏500克,青黛1.5克。
         ②青黛、薄荷各150克,黃柏120克,黃連45克,人中白9克,硼砂60克,冰片6克。
         ③防風、艾葉、花椒、蒼術、紅花、赤芍、白鮮皮、荊芥、蛇床子各10克,苦參、連翹各15克,白礬、雄黃、樟腦各6克。
         用法:①方適用于濕熱型患者,②方適用于毒邪熾盛者,③方適用于血虛型患者。將上藥共研細末,過100目篩,香油調搽或干撤患處,每日1次。
         療效:以上共治療216例,全部治愈。用藥1次者48例,2次者73例,3次者36例,4次者23例,5次以上者36例。
     
         (4)加味蛇床子方(外用)
         組成:蛇床子60克,苦參、明礬、威靈仙各15克,地膚子24克,黃柏20克,冰片10克,白蘚皮、透骨草各30克。
         加減:滲液明顯加石榴皮、五倍子;紅腫酸痛加蒲公英、蚤休;瘙癢明顯加艾葉、花椒。
         用法:上藥煎取藥汁,每煎1次加冰片5克,乘熱熏洗陰囊處10~20分鐘,待藥稍涼后徐徐洗皮損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洗1次。
         療效:共治療240例,近期治愈189例,好轉32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92.1%。 
     
         (5)坐浴方(外用)
         組成:苦參、白鮮皮、蛇床子、露蜂房各30克,大黃、白芷、紫草各15克,五倍子12克,花椒10克,冰片(另包)、芒硝(另包)各6克。
         用法:以上中藥除另包外,先用冷水浸泡20分鐘,煎煮取汁約1000毫升,倒人盆內,加人冰片、芒硝各少許拌均勻,待水溫后坐浴浸泡2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
         療效:共治療123例肛門濕疹,其中除25例局部感染嚴重加用抗過敏、補鈣、局部換藥與封閉等輔助療法外,余均只用坐浴法,次數最短7天,最長25天,總有效率為94.5%。
     
         (6)六合粉(外用)
         組成:氯霉素片1.5克,強的松片30毫克,異丙嗪片O.15克,苯海拉明0.15克,滑石粉、黃連粉各4克。 
         用法:將上藥共研細粉末,急性濕疹先用冷開水洗去黃痂滲液,后用六合粉外搽,每日1~2次;慢性濕疹亦先用冷開水洗凈患處,再用適量醫用凡士林或雪花膏與1劑粉劑調勻后涂搽患處,每日1~2次。
         療效:此方治療急性濕疹患者352例,用藥1次痊愈者58例,2~4次痊愈者294例;治療慢性濕疹148例,用藥2~4次痊愈者63例,4~15次痊愈者85例。
     
         (7)濕疹外洗方
         組成:生大黃、川連、黃柏、苦參、蒼耳子各10克。
         加減:滲出液多者加枯礬1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后濾液熏洗患處,每日3次。
         療效:共治50例嬰兒濕疹,用藥1天治愈者25例,2天治愈者23例,3天治愈者2例,50例全部有效

    治療小兒濕疹的偏方
    樟腦、硼砂、冰片各5g。 制用法:共研細末,加入凡士林適量調擦患部,每日2次。 療效:4—5次痊愈。
    濕疹臨床常用有效偏方
    濕疹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當進食異性蛋白食物,例如雞蛋、牛奶、魚蝦等,便可引起一種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主癥為:皮膚先出現紅色丘疹,粟粒樣皮疹或瘡疹,繼而伴有滲出液,
    干燥后形成灰色或黃色痂皮,痂皮脫落后露出紅色的潮濕表面,劇烈刺癢,搔后易發生感
    染。臨床常用的有效單方、驗方主要如下。
    [方一]
    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將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點心食
    用。
    本方健脾祛濕,適用于脾虛型濕疹。
    [方二]
    紅棗10枚,扁豆30克,紅糖適量。將前2味加水煮爛熟,加人紅糖,服食。
    本方養血和血,而“血和風自滅”,故可治療慢性濕疹。
    [方三]
    竹節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竹節菜加水煎湯,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
    日早、晚各2次,溫熱頓服。
    本方清熱利濕除風,適用于皮膚濕疹、陰部瘙癢等癥。
    [方四]
    水蛇1-2條,蟾蜍2-4只,粳米適量。剝去蟾蜍外皮,去掉頭、爪、內臟,洗凈后切小塊,剝
    去水蛇皮,去掉內臟,放人開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鍋內,加粳米(或
    糯米)水煮粥,調味食。
    本方適用于濕疹。
    [方五]
    烏梢蛇1條,豬脂、鹽、姜少許。將蛇切片煮湯,加豬脂、鹽、姜少許調味,飲湯吃肉。
    本方祛風、除濕、解毒,適用于濕疹及風濕痹痛癥。
    [方六]
    黃柏6克,丹皮炭、陳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黃,油適量。前4味藥研細末,用蛋黃油
    調成糊狀,涂患處,每日3次。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適用于濕疹。
    [方七]
    大黃9克,清油適量。將大黃研細末,用清油調擦患處。
    本方適用于濕疹水泡期,此方源于《中國民間小單方》。
    [方八]
    五倍子6克。將其炒黃研細末,撒于患處。
    本方出自{中國民間小單方》,適用于濕疹皮膚起紅斑,水瘡變為膿皰,癢而兼痛,流黃
    水。
    濕疹 
     是一種因風濕熱邪引發的常見瘙癢性皮膚病。應分型論治。 
     處方1:(濕熱型用)萆薢、黃柏、赤茯苓、澤瀉、滑石、薏仁、蒼術、苦參、甘草各適量,腹痛便秘加大黃;胃納差加雞內金、炒神曲。以清熱利濕。 
     處方2:(血虛風燥型用)生地、當歸、赤芍、川芎、荊芥、防風、蟬衣、白鮮皮、苦參、何首烏、甘草等隨癥加減。水煎服。以養血祛風。 
     處方3:(風熱型用)黃柏、蒼術、地榆、苦參、紅花各適量,煎湯洗患處。以活血驅風,燥濕止癢。 
     處方4:苦參、蛇床子各等量,水煎洗患部。治濕疹、皮癬等。
     處方5:斑蝥10個,全蝎1個,70%酒精20毫升。前2藥碾碎入酒精中浸泡1天后,用藥酒外涂患處。
     處方6:虎杖200克,枯礬6克。共研細末。麻油調糊外敷患處。每日1次。主治濕疹。 
    處方7:明礬100克,松香100克,黃丹100克,香油適量。先將明礬、松香分別炒至無水,晾干研細,再與黃丹混勻,用香油調糊外敷患處。每日1次。治濕疹。 
     處方8:枯礬、雄黃、生石膏各2份,冰片1份。共研細末。凡士林調糊涂拭患處。治干型濕疹。 
     處方9:黃豆炒熟后研末,香油調勻,外涂患處。治濕疹、黃水瘡。
     處方10:雞蛋黃(生或半熟)涂患部。每日2次。可治陰囊濕疹。 
     處方11:紫蘇葉適量,水煎洗患處,然后用雞蛋黃油涂患處并包敷。可治陰囊濕疹。 
     處方12:滑石100克,冰片30克,枯礬40克,共研粉,撒患處。每日2-3次。主治陰囊濕疹。
     處方13:木槿皮適量,煎湯熏洗患部。可治陰囊濕疹。
     處方14:馬齒莧30克,蒲公英30克。白礬15克,煎湯外洗患部可治急性濕疹。
     處方15:蒼術10克,黃柏12克,苦參12克,地膚子12克,梔子12克,龍膽草10克,甘草10克,車前子10克,夜交藤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山藥10克,地骨皮10克,紫草10克,地榆10克。水煎服。連用7天。主治肛門濕疹。
     處方16:苦參15克,枯礬3克,地膚子、紫草、青黛、野菊花各10克,水1000毫升加醋15毫升,每日1劑,煎湯坐浴。每次20分鐘。可治肛門濕疹。
     處方17:馬齒莧30克,龍膽草、黃柏、紅花各9克,苦參15克。水煎取液外洗患部。可治濕疹。
    濕疹食療方
     【三仁餅】  
      配方: 小麥粉200克,胡桃仁15克(研細),松子仁15克(研細),花生20克(去皮,研細),茯苓粉100克,發酵粉適量。
    制法: 先將小麥粉、茯苓粉和勻,加水適量,調成糊狀,再加入發酵粉,拌勻后將胡桃仁、松子仁、花生仁撤于面團內,制成餅,入烤箱烤熟。
    功效: 養血潤燥,滋陰除濕。
    用法: 當點心吃。
     
     【百合綠豆湯】  
      配方: 百合、綠豆各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共煮至綠豆爛熟,白糖調味。
    功效: 滋陰清熱,利尿解毒。
    用法: 每日1劑,分2次服食。
     
     【百合桑椹汁】  
      配方: 百合30克,桑椹30克,大棗12枚,青果9克。
    制法: 以上四味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煮取汁液,白糖調味。
    功效: 清熱潤肺,除濕止癢。
    用法: 每日1劑,代茶頻飲,10日為1個療程。
     
     【黑豆生地飲】  
      配方: 黑豆60克,生地12克,黃防風6克,冰糖12克。
    制法: 前味加水適量,煮取汁液,再將藥汁倒入鍋中,加冰糖,邊攪邊加熱,至糖熔化為度。
    功效: 健脾清熱,養陰解毒。
    用法: 每日1劑,空腹服。
     
     【綠豆海帶湯】  
      配方: 綠豆30克,海帶30克,魚腥草15克,薏米30克,冰糖適量。
    制法: 將海帶切絲,魚腥草布包,與綠豆、薏米同放鍋中煎煮,至海帶爛、綠豆開花時取出魚腥草。食用前用白糖調味。
    功效: 清熱除濕止癢。
    用法: 每日1劑,連用10日。
     
     【茅根綠豆飲】  
      配方: 鮮茅根30克,綠豆50克,澤瀉15克,冰糖20克。
    制法: 白茅根切段,與澤瀉一起先煮20分鐘,撈去藥渣,再入綠豆、冰糖,煮至綠豆開花蛻皮后,過濾去渣取汁。
    功效: 用法:每日1劑,溫飲藥汁。
    用法: 功效: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蓮花粥】  
      配方: 蓮花5朵,糯米100克,冰糖15克。
    制法: 先將糯米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冰糖、蓮花稍煮即可。
    功效: 清熱利濕。
    用法: 當早餐用。
     
     【土茯苓龜】  
      配方: 土茯苓30克,烏龜1只。
    制法: 烏龜宰殺后,用開水略燙,去掉油脂,再與土茯苓下起燉爛。
    功效: 健脾利濕,清熱解毒。
    用法: 喝湯吃肉,每日1劑,連用1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av| 性奴sm虐辱暴力视频网站| 国产普通话对白刺激|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欧美和黑人xxxx猛交视频| 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成人爽A毛片免费视频| 乱码中字在线观看一二区| 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影片最多|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精品国产AV无码一道| 精选国产av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另类丝袜综合网|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肥臀浪妇太爽了快点再快点| 精品中文人妻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福利新婚之夜| 成人网站国产在线视频内射视频 | 国产性色的免费视频网站|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国产美女A做受大片观看|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毛片无码视频软件 | 5D肉蒲团之性战奶水欧美| 偷炮少妇宾馆半推半就激情|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一区二区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