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人、書畫評(píng)論家對明王寵及其書法的評(píng)價(jià): 1、明書論家,收藏家王世貞在《吳中往哲像贊》中稱其:“書始摹永興、大令,晚節(jié)稍稍出已意,以拙取巧、婉麗遒逸,為時(shí)所趨,幾奪京兆價(jià)。”“王寵書法,小楷與行草俱佳。其小楷,婉麗遒逸中秀發(fā)天成,其風(fēng)格獨(dú)特而清雅,與祝枝山相比,猶有過之而無不及。”0 Y5 O* m$ b9 F* n+ @ 2、乾隆皇帝跋:“明王寵行楷全法右軍,此卷尤極熟之候。晴窗載展,猶睹瓣香。予向愛歸閣貼,愧未津逮也”。 3、清高宗弘歷在王寵《臨貼冊》(分為上下兩冊)中,分別于兩冊前大字書引首,并簽題云為——神品,可謂評(píng)價(jià)之高。 4、黎惟敬跋:“晉人真跡,世所罕見。所傳者,仿書耳。諸體混淆,若出一手,不辯其為誰也。近世人王寵氏獨(dú)能追大令,蕭散俊逸,復(fù)出流輩,雖不見晉人書,知其為絕藝也”!& Q* ? X5 V9 n" r9 f* i z 5、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曾言:“衡山之后,書法當(dāng)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于大令,謙之人品高曠,故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之上。 6、王世貞在《行草詩卷》作題跋中稱:“縱筆滿卷為贈(zèng)雖結(jié)法小疏,而天骨爛然,姿態(tài)橫出,有威風(fēng)千仞之勢。”王世貞曾比較文征明和王寵書后認(rèn)為:“文以法勝,王以韻勝,不可以優(yōu)劣等也”。 7、文征明為王寵撰寫墓志中稱頌他,“君高朗明潔,砥節(jié)而履方,一切時(shí)世聲利之事,有所不屑。其志之所存,必有出于言語文字之者。” 8、唐景風(fēng)跋:“明興、弘正而下,書法莫盛于吳。然求其能人晉人格轍,則王寵一人已矣。是卷遒勁疏爽,翩翩幾為大令。而行草“千字文”又希有矣。” 9、清顧復(fù)《平生壯觀》中言:“王寵字沉著雄偉,多力豐筋。得氣得勢,非公而誰?故明之中葉書家,祝、王并稱、有以也。”( ?8 ^1 e* s, Y& V; m, m! N, l 10、邢侗云言:“王寵書元自獻(xiàn)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即祝奇倔、文之和雅,尚難議雁行,天矧余子乎?”! I& ?: j1 _. Z# a/ h' I l# D& g 11、《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中稱:“王寵的行草書是小楷以外的又一天地,在取法上,既有米芾的神韻,又有孫過庭的點(diǎn)畫;其筆致流暢而精警,可與宋元人爭上下,筆底有五彩紛陳,豐富多變之妙。與文征明的行書較整規(guī),較平實(shí)相比,王寵的行書可謂奕奕有晉人氣。”在明季中葉的“吳門三子”中如果說文征明清新秀雅,勝之以“理”,祝希哲狂放恣肆,勝之以“意”,那么,王雅宜則介乎二者之間,古拙秀美,而勝之以“韻”。/ Z- g' y( A& w2 Q2 z& k: V* ` 本文借鑒引用資料: 1、《如何寫小楷》,于魁榮編著,中國書店出版社 2、《書法專業(yè)系列教程—楷書教程》,盧中南著,華文出版社7 E5 g. J7 R# _1 F$ }9 \; R( [6 | 3、《中國名碑珍帖習(xí)賞》,歐陽中石、張榮、啟名編著,未來出版社 4、中國書畫函授大學(xué)《楷書淺鑒》,歐陽中石、張榮、啟名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中國書畫函授大學(xué)《書法輔導(dǎo)》,歐陽中石、張榮、啟名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6、《書法藝術(shù)》,中國書法雜志社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xué)出版社! Z( o: L/ T0 j 7、《中國書學(xué)技法評(píng)注》,劉曉晴編著,上海書畫出版社/ c/ j% l. W# }% p% H3 k# Y
{+ X, s; n6 l+ t! p( U4 } 興安盟編辦 劉貴森+ ]3 O. J4 U' t; H R 2010年3月8日$ N/ g$ o) H: h" ^8 e% n-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