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四逆湯
(方組、臨證參考用量)當歸9g 桂枝9g 芍藥9g 細辛 9g 炙甘草6g 通草6g 大棗25枚 上7味,以水1600ml,煮取600ml,去滓,每日3次,每次 200ml溫服。 . 注:張仲景方中用大棗者,一般為十二枚,而炙甘草湯用 30枚,為之最多者。本方及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各用25 枚。炙甘草湯主癥為脈結代,心動悸;本方及當歸四逆加吳茱萸 生姜湯主癥為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此三方重用大棗,其意在于 養護津液,滋血和脈是也。 (功效)溫經散寒,養血通絡。 {主治) 主證。手足厥寒,麻木,甚至青紫,惡寒,腹中冷痛,或腹 中拘痛,或肩、腰、腿、足及其他部位冷痛,口淡,舌質淡,苔 構滑,脈細欲絕。 副證:或頭痛,痛經,寒疝,或嘔吐,或凍傷。 (臨證加減) 1.當歸四逆湯加味治療手術后腸粘連腹痛:用當歸、白芍 各30g,細辛8g,桂枝lOg,通草5g,炙甘草15g,酒大黃10— 15g。每日1劑,加水800ml,煎至300ml,每次50ml,每日5 —6次口服。5日為1個療程。腹痛控制后,可繼用2—3個療 程。[國醫論壇] 2.當歸四逆湯治療慢性盆腔炎:本方用當歸、木通各12g, 白芍18g,桂枝9g,細辛3g,甘草6g,萆蘚15g,蒲公英30g, 金銀花24g,大棗3枚。濕熱重加大黃、黃柏、薏苡仁;虛寒重 加黃芪、吳茱萸、小茴香;腹痛加元胡、川棟子;血膿樣帶下加 地榆、貫仲;下腹痛墜脹加荔枝核、橘核、黃芪、升麻;包塊加 炮山甲、水蛭粉(沖);腰膝酸軟加杜仲、桑寄生。每日1劑, 水煎服,10日為1個療程。 3.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系統性硬化癥:本方含當歸、桂枝、 芍藥、通草、川芎各lOg,細辛3g,黃芪15g,全蝎2條,甘草 5g,大棗5枚。皮膚明顯變薄或發硬加烏梢蛇、地鱉蟲;膚色變 深或肌膚甲錯選加桃仁、紅花、穿山甲、地鱉蟲、水蛭等;皮膚 頑厚如木板狀加海藻、昆布、牡蠣、白芥子、象貝等;病邪客脾 加理中湯,病邪客肺加補肺湯;寒凝于肝加暖肝煎;腰酸怕冷、 生殖功能低下加巴戟天、菟絲子、鹿角膠等;陰虛內熱去細辛, 桂枝減量,加生地、丹皮、知母等。每日1劑,水煎服。用強的 松30mg~內臟損害明顯5例,用雷公藤片。 4.當歸四逆湯配合清開靈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采用當歸 四逆湯口服配合清開靈注射液靜滴與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維腦路通 靜滴治療相對照的方法,對急性腦梗死進行了臨床觀察,共總結 病例78例。治療組:采用當歸四逆湯加水蛭、川芎、琥珀,煎湯 口服與清開靈注射液靜滴相結合的方法治療。取當歸、通草、白 芍各15g,琥珀(另沖)、細辛各5g,水蛭lOg,桂枝、川芎各 12g,大棗5枚,加水適量,浸泡30分鐘,武火煎沸后,文火再 煎30分鐘,兩次取汁共計400ral,每次服200ml,每日2次,分早 晚溫服.若有呃逆等不便服用者,可少量多次喂服。同時用10% 萄葡糖注射液500ml加入清開靈注射液60ml(北京中醫學院實驗 藥廠生產)靜脈滴注,每日1次。 5.當歸四逆湯加味配合牽引及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藥用當歸、桂枝、芍藥、細辛各9g,通草、炙甘草各6g,大棗 工2枚.寒濕加甘姜苓術湯;氣血虛加黨參、黃芪、雞血藤;腎 陽虛加右歸飲;腎陰虛加左歸飲;血瘀加乳香、沒藥、丹參、桃 仁、紅花;寒郁化熱加黃柏、知母。水煎溫服。并用骨盆牽引, 總重量根據患者耐受程度逐漸增至體重的1/3—1/2,每次l小 時,每日3次;手法推拿依次用按揉法、封腰法、斜扳法、牽抖 按壓法及仰臥位牽引法,隔日1次;均20日為1個療程。 6.當歸四逆湯加牛膝治療坐骨神經痛:本方用當歸、桂枝、 芍藥各15g,細辛5g,炙甘草、通草各lOg,大棗6枚,牛膝 20g。每日1劑,水煎3次,分2次服,6劑為工個療程.[中醫正 骨,1997,(3):38] 7.當歸四逆湯加味治漏肩風:以當歸四逆湯為基本方(當 歸、白芍、桂枝、細辛、炙甘草、通草),若氣虛較明顯加黃芪、川 芎,疼痛較甚加姜黃、紅花,以生姜3片、大棗5枚為引。每日內 服1劑,6日為工個療服。服藥3個療程。 8。當歸四逆湯為主治療雷諾病:藥用當歸50g,桂枝20g, 白芍30g,細辛、木通各5g,大棗3枚,附子、炙甘草各lOg。 氣虛加黃芪、黨參、白術;氣滯加柴胡、香附、木香,去大棗和 炙甘草;寒盛加肉桂,倍附子;血瘀加紅花、丹參,去木通。另 取獨活、川椒、艾葉、桂枝、桑枝、紅花、透骨草各等量,煮沸 先熏后洗,每日2次。 9.辨證治療多形性紅斑: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以斑色紫 紅而暗,伴指趾腫脹,自覺手足發涼,骨節酸楚,便溏溲清,舌 淡苔白,脈緩澀,辨證屬風寒型.以當歸四逆湯加川芎、降香、 雞血藤、丹參、三七、熟附子、黃芪治療,效果極著。[上海中醫 藥雜志,1983,(11):26] 10.當歸四逆湯治療凍瘡:治療基本方為當歸12g,桂枝9g, 赤芍12g,細辛3g,炙甘草6g,通草4.5g,大棗7枚。水煎服, 每日1劑。另藥渣煎水熏洗患處半小時,每Et 2次。繼發感染者, 藥渣內加銀花30g,地丁30g。 ll。本方去通草、大棗,加獨活、寄生、茯苓、杜仲、干地 黃、人參、秦艽、牛膝、川芎、防風,桂枝改用桂心.治腎氣虛 弱,臥冷濕地或當風,致濕流人腳膝為偏枯冷痹疼痛,或腰痛腳 攣重痹者,名獨活寄生湯。[備急千金要方] 12.本方去芍藥、大棗、通草,加茯苓、生姜、獨活、桑寄 生、秦艽、防風、威靈仙、牛膝、金毛狗脊,桂枝改桂心。治腎 虛兼受風寒濕痹,名獨活湯。[醫學心悟] 13。本方去細辛、通草、大棗,加人參、麥門冬、麻黃、黃 芪、五味子。治病人久虛,表有大寒,壅遏里熱,火邪不得舒 伸,而致吐血,名麻黃人參芍藥湯。[脾胃論]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4.芍藥當歸湯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