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園位于揚州市區東關街的北段,是中國園林中以疊石見長的著名園林景觀,亦是全國的四大名園之一,著名揚州旅游景點之一。個園建成于清朝的嘉慶年間,為大鹽商黃英泰的居所。園內有多種竹,園主人又特別愛竹,認為竹本固、心虛、體直、節貞,有君子之風。竹葉形狀類似“個”字,故取名“個園”。
![]() ![]()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它的主人是做了50多年兩淮鹽總的山西商人黃至筠。只要一提“個園”的來歷,總少不了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的詩意,還有袁枚的“月映竹成千個字”,其實黃至筠本人特別愛竹,自號“個園”,他是將自己的號作為園名。個園竹子品種不下百種,現存不多。如今個園的個性不在其竹,而在于其四季假山大布局之巧,選材之凈,構思之絕,兼南方之秀于北方之雄渾于一體,真是別具特色。
![]() ![]() 個園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構思與建筑。起布局之奇,用石之奇,在中國園林藝術中可謂是獨樹一幟。在面積不足五十畝的園子里,竟然開辟了四個形態逼真的假山區,分別命以春、夏、秋、冬之稱。整個園子以宜雨軒為中心,游人沿著順勢的方向,可盡覽四季秀景。“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從用石極奇的角度上講,個園采用了不同質料的石料,以體現不同的季節。十二生肖石象征生機勃勃的春天,玲瓏剔透的太湖石象征盛夏的江南秀色,引用黃石烘托秋天群山峻秀的挺拔身姿,更用顏色潔白的雪石突出冬日里積雪未化的寒冷感覺。
![]() ![]() 湖石假山:在園中西北角,選用玲瓏剔透的湖石疊成。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山上蔥郁,秀媚婀娜,巧奪天工。洞室可以穿行,拾級登山,數轉而達山頂。山頂建一亭,傍依松虬曲,凌云欲去。山上磴道,東接長樓,與黃石山相連。 ![]() ![]() 黃石假山:在園中東北角,用粗獷的黃石疊成,拔地而起,險峻摩空。山頂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與嶙峋山石構成蒼古奇拙的畫面。山上有三條磴道,一條兩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條可行兩轉,逢絕壁而返。惟有中間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間或下至山腹的幽室。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頂洞、一線天,還有石橋飛梁,深谷絕澗,有平面的迂回,有立體的盤曲,山上山下,又與樓閣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給人以無盡之感,其堆疊之精,構筑之妙,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現今江南園林中成為僅存孤例。
![]() ![]() 宣石假山:在園內南部,宣石又稱雪石,內含石英,迎光則閃閃發亮,背光則耀耀放白。此地是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所以無論是近觀或遠看,都似覆蓋著一層未消的殘雪,隱隱散出逼人的寒光。個園假山,對祖國南方山水之秀、北方山水之雄作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從中可以看出南北兩宗山水畫家不同的氣派和手法。 ![]() 清代揚州曾有“園林甲天下”之譽,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優秀的古典園林,其中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就要算“個園”了。1988年個園被國務院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楊州個園由清代嘉慶年間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的舊址上擴建而成。園雖不大,但處處體現出造園者獨具匠心之處,值得一提的是個園的疊石藝術,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運用不同石料堆疊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 ![]() 個園是一處典型的私家住宅園林。從住宅進入園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月洞形園門。門上石額書寫“個園”二字,“個”者,竹葉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為名“個園”,點明主題。園門兩側各種竹子枝葉扶疏,“月映竹成千個字”,與門額相輝映;白果峰穿插其間,如一根根茁壯的春筍。主人以春景作為游園的開篇,想是有“一年之計在于春”的含意吧!透過春景后的園門和兩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見園內景色,樓臺、花樹映現其間,引人入勝。進入園門向西拐,是與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現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 ![]() ![]() 夏景位于園之西北,東與抱山樓相接。夏景疊石以青灰色太湖石為主,疊石似云翻霧卷之態,造園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皺的特性,疊石多而不亂,遠觀舒卷流暢,巧如云、如奇峰;近視則玲瓏剔透,似峰巒、似洞穴。山上古柏,枝葉蔥郁,頗具蒼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綠的池水將整座山體襯映得格外靈秀。北陰處有一涓細流直落池塘,叮咚作響,池中游魚嬉戲穿梭于睡蓮之間,靜中有動,極富情趣。池塘右側有一曲橋直達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頗具寒意,即使炎熱的夏天,人們步入洞中,頓覺清爽。盤旋石階而上,登至山頂,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間忘卻了無盡的煩憂。
![]() ![]() 經過抱山樓的“一”字長廊,園之東部便是氣勢雄偉的秋景,相傳出自清代大畫家石濤之手筆。秋景用黃山石堆疊而成,山勢較高,面積也較大。整個山體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園林之最”的美譽。黃山石呈棕黃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體峻峭凌云,顯得壯麗雄偉。進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險奇之處隨時可見。中峰高聳奇險,下有石屋,可容十幾人,內設石桌、石凳、石床,通風良好,四季干燥,頗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頂拂云亭,頓覺心胸開朗,滿園佳境,盡收眼底,正所謂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陽西照,使整座山體灑上一層黃金,這時你才能領略造園者將此山面西的道理。
![]() ![]() 造園者將冬景安排在南墻之下,背靠高墻幾乎終年不見陽光,遠遠望去似積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鋪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疊,石質晶瑩雪白,每塊石頭幾乎看不到棱角,給人渾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園者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將假山堆疊得如一群獅子,遠觀似一頭頭雪獅歡騰跳躍,憨態可掬。南面高墻上有二十四個風音洞,后面的巷風襲來,時而發出呼嘯之聲。造園者不光利用“雪色”來表現冬天,還巧妙地將“風聲”也融合到表現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絕。山側的幾株臘梅烘托出冬天的嚴寒。正當人們面對端莊、靜穆的冬景,感嘆一年終了之時,驀然回首,發現西墻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們招手,暗示春天又將來臨。
![]() ![]()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達出“春山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詩情畫意。個園旨趣新穎,結構嚴密,是中國園林的孤例,也是揚州最富盛名的園景之一。
![]() ![]() ![]() 園林藝術是人們追求美的戶外空間,個園設計者將四季假山設置在一園之中,人們可以隨時感受四時美景,并周而復始,頗具“壺天自春”之意。這種獨特的藝術手法在我國傳統園林中是極為少見的。個園的歷史與著名的“揚州八怪”幾乎同時,我們可以通過此園品位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目前揚州市政府正在準備將個園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個園就是一個以假山堆疊精巧而著名的園林。造園工匠們選用褐黃石、太湖石、雪石和狀如竹筍的石筍,疊成四組假山,表現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稱為四季假山。 春景, 在竹叢中選用石筍插于其間,取雨后春筍之意。夏景,是在濃蔭環抱的荷花池畔,疊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氣息。人們稱贊這一組假山疊得好,說它是“夏山蒼翠而如滴”。表現秋景的是坐西朝東的黃山石,這座假山疊得最好,也最高大,長達五十米,峰巒起伏,山熱雄偉,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氣爽之感。冬景是用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園一周,如經歷春夏秋冬四季。 另外個園中樓臺廳館巴各俱特色,園的正前方為“宜雨軒”,四面虛窗,可一覽園中全景,園的后方為抱山樓,樓上下各有七楹,西聯夏山,東接秋山,東邊是通黃石假山的復道廊,樓下走廊南墻上嵌著劉鳳浩撰《竹園記》刻石。 個園是揚州城內最佳賞竹處,據說園中的竹子有60多種,但在我眼里,所有的竹子幾乎都差不多:葉是碧綠的、狹長的,稈是中空的、有結的,就象外國人看中國人一樣,都是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哦。如果不是導游介紹,我肯定也不會注意到龜甲竹——園中最奇特的竹子。“龜甲竹的節片像龜甲又似龍鱗,凹凸有致,堅硬粗糙,與其他靈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飄逸,多了些剛強與堅毅。稈基部節間連續呈不規則的短縮腫脹,并交斜連續如龜甲狀。”龜甲竹的奇特只能借用人家的文字來說了。 黃宅的多數地方新的讓人無法接受,我覺得當初在修復的時候就應該給它設法做舊,弄點陳腐的味道出來,這樣也可以讓不知底細的外來游客有點歷史的滄桑感。就因為感覺象是在參觀影視城,我就隨便拍攝了不少照片僅作留念罷了,直至看到被揚州人俗稱“棺材巷”的西火巷。這個巷子長大約50多米,站在南端往北看,越來越窄,這可不是我們通常的錯覺,可它到是真的南寬北窄。呵呵!怪不得叫“棺材巷”呢!好特別的一個地方哦!我站在最南端面向北舉起了相機,順手把它拍了下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