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好習慣,對抗肌肉酸痛
現在,請你弓起手臂,向上轉一圈。有沒有聽到「喀」的一聲?嚴重時,好像有東西緊栓著肩頸不放,連轉個頭都不舒服。
「酸痛不是病,痛起來讓人心神不寧」。當你忍不住向同事及朋友抱怨時,才發現大家都有肌肉酸痛的問題。
八成以上計算機族在酸痛
酸痛并非藍領或白領工作者的專利,婆婆媽媽也經常抱怨做家事做到腰挺不起來、切菜切到手指發麻,就算是貴婦人也可能因為腳踩高跟鞋而造成腿部及足底酸痛。這些都是身體的無言抗議。
現代人酸痛的問題愈來愈普遍,分析造成的原因,專家提出了以下三點的觀察:
1.姿勢不良
很多的酸痛都是因為姿勢不正確所造成的。錯誤的坐姿或站姿、維持同一個姿勢過久,都會造成特定部位肌肉骨骼的過度使用,而引發酸痛的癥狀。
例如:手肘懸空,肩膀就得用力、頭部重心向前傾,會加重脖子的負擔。再加上專注于工作,一、兩個小時過去了,都固定在同一個姿勢,等回過神后才發現,肩頸早就僵硬到不行。
2.肌耐力不足
由于缺乏運動,許多上班族都「手無『扶機』之力,」專家形容「很多人連移動機車的力量都沒有。」
久坐不動的壞習慣,會讓肌肉的耐力、柔軟度及伸展度愈來愈差,造成只要一點外來的力量就很容易超過肌肉所能負荷的范圍,「肌肉用酸痛、緊繃來告訴你:『我沒力了』。」
3.放松不夠
包括肌肉的放松,還有心情的放松。因為壓力,會讓肌肉處于緊繃的狀態,長期下來自然就發出了無言的抗議。
專家認為現代人「該動的時候不動,該休息時又不休息,」長期處于「動靜失衡」的狀態,許多文明病就此產生。
醫療也只能治標
常用的方法有電療、水療、超音波、熱敷及運動(例如:拉筋、軟組織放松)。
中醫的治療有三種利器:內服藥、針刺(針灸)及傷科手法(敷藥、推拿、刮痧、拔罐……等),不同的酸痛病因,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例如因為壓力太大所引起的頸背酸痛,也許吃些抗焦慮安神的中藥,再加上藥浴療法,就可讓肌肉放松,達到效果。但是急性的挫傷或運動傷害,可能就需要針灸、敷藥及內服中藥來治療。
不過,專家特別提醒,若酸痛是因為反覆的工作而引起,「不好好休息,就算又吃藥又扎針,效果也不好。」
好習慣,酸痛不再來
先養成好習慣,(酸痛)才不會再發作。
所有的醫生及治療師都一致認同,「治酸痛,不能只靠醫生,更要靠自己。」
據各方專家的建議,提供三個預防及對抗酸痛的好習慣:
1.保持正確的姿勢
坐姿:「頭有枕、肘有撐、背有靠、腳有踏」,記住這個口訣保持正確的坐姿,讓脖子、肩膀、腰部及大腿都能得到放松。
站姿:「想象頭頂上有一條線,把身體拉起來」,從頭到腳讓身體盡量呈一直線。
睡姿:平躺時在膝下墊個枕頭,避免兩腳蹬直,以免加重背部的壓力。側躺時兩膝彎曲,在兩膝間夾個枕頭,會更舒服。不要趴睡,以免增加腰部的負擔。
■2.常做伸展操
「你給我20秒,我給你健康。」強烈地建議上班族,每隔40分鐘,應該讓身體休息20秒,做做伸展拉筋的運動,活動一下四肢,避免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
■3.規律的運動
「養成每天半小時的運動量」。培養一種運動的嗜好,除了游泳之外,太極拳、瑜伽、彼拉提斯......等,都有伸展肌肉、訓練肌耐力的作用,也可以達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對于改善酸痛有實質的助益。
但是專家提醒,「做任何運動都要注意『漸進開始,量力結束』的安全原則,」從簡單、輕緩的小動作開始,再慢慢漸進到有難度、激烈的大動作。并且要體認個人的身體差異,不要勉強做跟示范老師一樣的動作,否則舊的酸痛還沒解決,又造成新的傷害,反而得不償失。針灸、刮痧自保守則
針灸及刮痧是經常用來舒緩酸痛的中醫療法,治酸痛的效果好嗎?可以DIY嗎?
針灸:屬于醫療行為必須由合格的醫師才可執行。
功效:
「針灸對于急性的酸痛,有很好的止痛效果,」針刺時大腦會釋放類似嗎啡的「腦內啡」(endophine),發揮止痛的功效,但是作用時間只有二天。
所以治療長期的酸痛,光針灸是不夠的,必須內服抗炎及活血化瘀的藥物。
禁忌:
1.空腹飢餓、極疲倦、大汗出后或大瀉后,不宜針灸。
2.女性懷孕及生理期間,宜事先告知。
3.身體太虛弱的人(容易暈、累),不宜針刺,可改用灸法(在穴位上溫薰)。
4.肢體麻木或感覺較遲鈍者,使用灸法前,要事先告知。
刮痧:「痧」是皮膚經過刮拭后,呈現的點狀及片狀紅斑的現象,亦稱為「出痧」或「痧痕」。
刮痧有活血祛瘀、舒筋通絡、消除疲勞等功效,只要注意以下禁忌,且不要過于頻繁,一般人自行刮痧解除酸痛是安全的。
刮法:
1.「哪里痠,刮哪里」,但要注意禁忌部位。
2.力道適量,以同一個方向(頸部及背部是由上到下、肩部是由內到外)刮到紅暈一片,不一定要有痧痕。
3.刮痧后必須等到痧痕完全消失才能再刮第二次,約3~7天。
4.開始刮痧前,務必消毒刮板及刮拭部位,并涂抹適量的潤滑劑。刮拭時隨時注意被刮者是否有不良反應,例如頭暈目眩、面色蒼白。
禁忌:以下情況嚴禁刮痧。
1.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重癥(如心臟衰竭、腎衰竭)及身體虛弱者。
2.孕婦的腹部及腰部、小兒囟門未合者的頭頸部、婦女的乳頭、一般人的五官及肚臍處。
3.大動脈及大靜脈處(例如前頸部、鼠蹊部)最好別刮。
4.急性發炎、皮膚病、傷口處、骨折處。
5.醉酒、過飢、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