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特效穴位按摩治療急性胃腸炎21例
邱高榮
筆者于1997年9月~1998年3月間,采用按摩手部特效穴位治療急性胃腸炎21例,獲得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 本組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齡4~61歲;病程1~4天;日排便最少2次,多者達20余次;黃色 稀爛便19例,膿血便2例,腹痛、腹部不適21例,惡心9例,嘔吐6例,低熱2例,頭暈2例。 診斷取穴:取手部泄瀉點,位于手背第三、四(或第二、三)掌骨之間,用拇指按壓該穴有壓痛 為陽性。陽性率100%,皮下脂肪厚者壓痛稍遲鈍,脂肪少者壓痛明顯。 治療方法 治療取穴:主穴泄瀉點;配穴胃腸點,位于手掌心最痛點,一般男左女右。 治療時用拇指腹、指甲尖或按摩棒強力按壓或依順時針方向揉按,每穴每下2~3秒,共6 下,間 隔2~3秒后再繼續,如此共6次,時間一般5~10分鐘。 治療效果 本組經治療3~15分鐘按摩,均獲痊愈。治療結束后,腹痛、腹瀉、嘔吐均消失,熱退,僅部分病 例治療結束后短時期內仍有輕微腹部不適感。 典型病例 鄧某,女,20歲,因腹痛、腹瀉2日,伴頭暈、全身乏力于1997年12月20日初診。排稀水樣便,每日10~20次,曾自服藥物治療無效。予穴位按摩6分鐘后,痛止,腸蠕動不適及排便 感消失,再補充葡萄糖500ml,氨基酸250ml,以幫助恢復體力,并留觀6小時,未再出現腹瀉及任何不適。 體會 實驗證明,當胃腸運動增強時,按摩可通過反射機制,抑制消化系統的腺分泌作用,減弱胃腸道 的蠕動,從而改善消化功能。據生物全息論,腸壁功能紊亂時,在手部應有其相應之反應點,可據此反應點之壓痛做出診斷。而在手部特效穴位按摩做功產生的能力信息 ,被迅速輸送入人體內,引起“放電”,增強人體對疾病信息的自我調整能力,迅速提高 人體免疫力,并糾正體內失衡狀態,在極短期內使疾病獲愈。筆者體會本法對反應點敏感且皮下脂肪不厚的患者,療效較佳。
作者單位:廣東省高明市人民醫院,528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