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紅包行情一般是特指春節前一周的行情,22年來超過9成以上時間該周都是收陽的,哪怕是在熊市中也是如此,個股方面漲幅也很可觀,所以被稱作是紅包行情。一般來說春節紅包行情前往往指數會經歷3~5天的調整,這樣紅包行情才會有好的表現,包括2012年我們看到在迎來春節前一周行情時也是出現連續的中陰線,隨后迎來長陽的反彈,以及節后的上漲,所以對股民來說既要規避春節紅包行情下蹲動作帶來的風險,又要在這樣的調整中逢低吸納,把握紅包個股的預熱行情。 具體來說,玉名認為春節紅包效應主要是由三個方面要素主導,第一,節前行情往往是消息面相對平靜的時間,沒有大的利空和利好。一般來說,節前消息面唯一的懸念就是準備金率和利率的調整,而管理層對此拿捏得比較好,加息、升準等相對偏空的消息會在節后開市前一天公布;而類似降息、降準等相對偏多的消息會在節前公布,以激發市場對節后行情的憧憬與期待,這是造成春節前一周大多是上漲的關鍵。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春節處于全年的開始,此時整個市場也處于相對寬松的大環境,雖然這個要素并不直接主導春節一周上漲,但為整個市場走強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二,持股、持幣資金的操作節奏。玉名認為即便在行情弱勢格局下,春節前一周依然能夠翻紅,功臣主要來自于市場因長假效應帶來的做空動能減退,通過成交量也能夠發現,每逢長假前市場量能總處于地量狀態,而且持幣過節的資金往往會盡快在周前期撤離,以便資金能夠提取,所以在春節周的中后期,市場在節日氣氛和一批持股過節資金的推動作用下會有小幅上漲。歷史上的2002~2005年,以及2008年行情就是如此,其實更令股民記憶深刻的應該是2012年1月16日那一周的走勢,經歷了2010年和2011年連續下跌之后,此時市場的情緒已經非常低迷了,很多股民都在質疑春節紅包效應,特別是當春節前一周的周一出現下跌后,股民已經不對上漲抱有任何希望了,但周二開始的中陽反彈開始,整個市場人氣又被激活了,連續小陽反彈,最終周漲幅達到了3.75%,喜慶收官(而2012年全年漲幅才3.17%,可見紅包行情的意義)。 第三,市場的心理面和長假要素也是關鍵。中國人對于春節有著特別的感情,所以都希望討個好彩頭,這個在全球其他重要節日(類似圣誕節)時也會有體現,所以春節前一周市場很容易形成上漲的趨勢,甚至可以說大量資金都在此時等待任何可能出現的上漲機會來做紅包行情。此外,面對著春節這樣7~9天的長假,市場預期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雖然誰都無法預測長假期間外盤走勢的強與弱,但有一點無法回避,那就是即便外盤走弱,也很難出現連續數日下跌的格局,而對于A股來說,處于弱勢中周期中每一次外盤走弱就容易導致破位,那么長假的中斷反而能夠讓市場情緒有所緩解,避免市場大跌的出現。以上這些要素綜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春節紅包效應。不過對股民來說,股市中從來沒有“紅包”,資金的特性是逐利而不可能到股市做慈善,因此所謂的紅包行情更多地是噱頭,其本質是節日和特定周期下的短線機會。既然明確是短線,那么說白了就是一種博弈概率,這就需要嚴格的操作紀律與風險收益比的控制。 具體來說,玉名認為下周即春節前二周,股民可以關注農業和汽車板塊。因為從政策面來看,一號文件有望在2月1日前后公布,文件內容預計將再次聚焦三農,關注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改革,鼓勵農業生產集約化和規模化,對農業板塊形成政策利好。所以對于農業板塊中的種業股、農機股、農藥化肥和水利股是機會;再有就是節前汽車消費有望繼續回暖。12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7.12%,有所回暖,而市場一直熱炒的城鎮化建設也會拉動相關汽車板塊的走強,所以股民不妨在指數一波沖高后的蓄勢走勢中,關注一下上述兩個板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