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太燙的食物,也能得癌”,老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最近網上出現了這樣一則新聞,南京一名19歲的女大學生,因為吃多了麻辣燙和燒烤,患上了食道癌,不得不切掉半邊舌頭 ,市民在吃麻辣燙、火鍋等食物的時候不宜太燙,建議在吃熱食的時候,先用湯碗涼一涼再入口。 防舌癌,飲食應控制在40攝氏度以下 舌癌的發病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其中吃太燙的食物,一般是指超出40℃ 以上的食物,就可能導致舌癌,為了更好的預防舌癌,飲食溫度應在40℃以下。 此外 ,專家指出 ,食管腔最里面的一層是黏膜上皮層,又薄又軟,直接同食物接觸,因此最容易受到各種食物的刺激。粗糙、過燙的食物在通過食管接觸黏膜上皮時會損壞它,使其發生破損、潰爛、出血。但是,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復的功能,很快會將破損、潰爛、出血的部位恢復如初。 ![]() ![]() 40℃ 以上的食物對口腔、食道的損傷雖然比較表淺,加上人的食管黏膜恢復能力、再生能力都比較強,很快就能恢復,但是如果長期每頓飯溫度都很高,尤其到五六十攝氏度以上,食管黏膜就不能耐受了。因而,在劉教授看來,為了預防舌癌的發生,飲食溫度應控制40℃ 以下。 據了解,目前口腔癌患者中有45.9%得的是食道癌,是口腔癌中第一大癌,而很多醫生臨床發現,這些患者中,大多數患者舌頭邊都有爛牙齒,有的老年人的牙齒已磨損成銳利的牙尖,長期刺激舌黏膜。另外 ,食道癌患者多數口腔衛生習慣差,常患有牙周炎等疾病,使口腔黏膜長期處于病菌侵襲之中,舌根部邊緣的慢性損傷不斷受到感染,糜爛創面長期不愈,也是促使舌癌發生的重要因素。 質量憂,燙菜水重復使用的頻率高 吃麻辣燙能增加人們罹患癌癥的機率,而且街邊麻辣燙本身也不太干凈,在品嘗后容易出現不良反應。首先,麻辣燙原料不新鮮,或者經過化學品的處理,如甲醛處理可以改善水產品、動物血、豆腐等食品的質地。再次,油脂不新鮮,使用反復加熱后的油,或者檢驗不達標的油。吃餐館中的炒菜,油經過反復加熱更加危險。 每次走在大街上,看到麻辣燙的攤位,總是會看到燙菜水被反復使用。據介紹,其中可能積累有害物質,比如亞硝酸鹽和草酸的含量會不斷上升。并且如果鹽味過重,味精過多,則不適合高血壓、心臟病、腎病患者。攤主通常傾向于添加較重的調料來吸引消費者,并掩蓋原料不夠優質帶來的鮮味不足問題。而如果辣味過重,則不適合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各種慢性疾病患者。 最后,食物容器不夠清潔,未充分消毒;一次性筷子、餐巾紙的衛生不合格。此外,大多數食客似乎也沒有飯前洗手的習慣。有關部門應當經常抽查,做好餐飲衛生管理,食客們也應當搞好個人衛生。 溫度高,吃的太燙還可能引發食道癌 吃太燙的食物,還可能引發食道癌。 記者通過了解得知,以前中國有一個縣城得食道癌的人很多,國際衛生組織去調查原因時,就得出一個結論,他們多發食道癌有可能與他們的飲食習慣有關,因為他們習慣吃紅薯,并且吃很燙的東西,長期刺激食道引起食道粘膜增生誘發食道癌。 專家稱,太燙的湯飯除了會使口腔和舌粘膜燙傷外,有時還會造成食管粘膜燙傷。 而損傷的食管粘膜壞死,形成假膜,脫落后就成為潰瘍。這種潰瘍愈合后,能形成瘢痕,造成食管狹窄,影響正常的進食,這是食管炎的一種。得這種病的人,常覺胸骨后面疼痛和有灼熱感,有時會出現吞咽困難的癥狀,還可引起急性的單純性胃炎。 經常吃熱燙的湯飯與食管癌的發生也有關系。研究表明,在食管癌高發區,多數患者有愛吃燙食的習慣。 人的口腔、食管和胃粘膜的耐受溫度為50℃~60℃。為了避免對口腔、食管粘膜的燙傷,減少食管炎、急性胃炎、食管癌的發生,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吃熱燙的湯飯。 |
|
來自: 昵稱11533924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