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蒲公英苦、甘,寒。歸肝、胃經。 保健作用:清熱解毒,利濕消癰。 推薦法吃: 1.熱毒癰腫瘡瘍和內癰、乳癰等證。治癰腫疔毒,經常配伍金銀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治乳癰可單用,鮮品內服或者搗敷。配伍魚腥草、蘆根、白瓜仁,可以用于肺癰咳吐膿痰、胸痛等證。配赤芍、牡丹皮、大黃等,可以用于腸癰熱毒壅盛之證。 另外,單用本品或者配伍菊花、龍膽草、黃芩等又可以治目赤腫痛。同板藍根、玄參等還可以治咽喉腫痛。 2.濕熱黃疸和小便淋漓澀痛。濕熱黃疸可和茵陳、梔子、大黃等同用;治小便淋痛,配伍萹蓄、瞿麥、白茅根等。 用量用法:10~30g,用水煎服。外用適量的。 tips:用量過大,可導致緩瀉。 推薦: 1.蒲公英20g,搗碎,加雞蛋清1個,白糖少量,調成糊狀,外敷患部,治小兒流行性腮腺炎。 2.蒲公英20g,熱水浸泡30分后代為茶飲,治消化性潰瘍。 3.蒲公英根散,每回1.5g,每天3回,餐后服,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4.蒲公英、野菊花各15g,加水200mL,煎煮100mL,每天浸敷3~4回,每回30分,治療手指感染。 5.鮮蒲公英,鮮栝樓或者鮮金銀花搗爛敷乳腺位置,治乳癰初起和乳腺炎。 蒲公英有利膽保肝,利尿健胃,抗腫瘤等作用。水煎劑還能夠激發機體免疫功能。 蒲公英天然抗生素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為中醫傳統清熱解毒藥。其味苦、甘,性寒,歸肝、胃二經,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之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蒲公英能提高人體外周血淋巴母細胞轉化率,激發機體免疫功能,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現在也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體炎、淋巴結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治療。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特別是鉀、鈉、磷和鐵的含量較高。葉子含有比胡蘿卜更多的維生素A,也含有部分維生素B、維生素C和維生素D。 食法:蒲公英整株都可食用。葉子可以像菠菜一樣煸炒來食用或是做成色拉;根部也可以當成蔬菜食用或是作為咖啡的替代品。 蒲公英大多是中藥店里的干品,用干品泡茶或熬粥,可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因為大米粥本身具有和胃、補脾、清肺作用及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特點,所以與藥材共煮更能發揮藥理功效。可先將15克蒲公英洗凈放入鍋中,倒入600毫升清水,用小火煮半小時;然后撈出蒲公英,在藥汁中倒人50克洗凈的大米,熬成粥即成。吃時還可調入少許白糖。 宜忌蒲公英屬苦寒之品,適用于熱癥,脾胃虛寒者不可服用。 [成分]含蒲公英甾醇、膽堿、菊糖及果膠、鉀鹽等。 [藥理]具有抗腫瘤、抗菌的作用,對多種類型的鉤端螺旋體有抑制作用,并有護肝、利膽的作用。 [驗方] 1.治惡瘡及蜂螯腫毒:蒲公英搗爛敷。 2.治疳瘡疔毒:蒲公英搗爛敷。另取蒲公英汁與酒煎服,取汗。 3.治乳癰:鮮蒲公英50g,煎湯服。另用蒲公英搗爛敷,每日3至4次。 4.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咽喉痛、發熱頭痛:蒲公英25g(鮮品50至100g),生甘草5至10g。水煎服。 5.治急性眼結膜炎:蒲公英100g。水煎服。同時取蒲公英汁洗眼,每日3次。 6.治胃、十二指腸潰瘍:蒲公英研末,溫水送下。每次2至3g,每日2至3次,連服10日為一療程。 7.治病毒性肝炎:鮮蒲公英100至150g。水煎服。 8.治急性及亞急性膽囊炎:鮮蒲公英100至150g。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5日為一療程。 [說明]本品食用過多易致緩瀉。 轉載保留鏈接,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好人好運,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