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主要指糧食,包括米、面、雜糧、薯類等。而很多減肥的朋友舍棄主食,認為減少主食的攝入量,就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每天就只吃些蔬菜水果,肉蛋也很少吃。的確,這樣做短時間內能達到體重減輕的效果,但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頭暈惡心、精神恍惚,容易造成皮膚暗淡、面色蠟黃等。 其實,主食的攝入可以使人產生飽腹感,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節制飲食的作用。減肥,應該減少的是高能量食品而并非主食。 營養學家明確指出,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得低于人體攝入總量的55%,如果低于這一水平,就會對身體產生極大危害。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由于害怕發胖,都選擇少吃或不吃主食。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在一些家庭中,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已經超過了谷物類的消費量。營養專家認為,這種飲食結構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膳食纖維過低,對一些慢性疾病的預防不利。 研究證明,食用主食太少,對身體產生的危害極大,具體表現為: 1 臉色難看:主食不足,身體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就不足。而碳水化合物具有解毒功能,一旦缺乏,血液中有毒的廢物不能及時排除,就會造成膚色暗淡、臉色難看。 2 危害腦健康:主食類食物攝人過少,而動物性食物攝人過多,對大腦的危害更加嚴重。動物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況下代謝不完全,會使血液中積聚更多的有毒廢物——酮,它能引起惡心、疲勞以及損害腦部健康。 3 主食太少易脫發:主食攝入不足,容易導致氣血營養虧虛,腎功能得不到有效的發揮,腎氣不足。從養生學的角度來看,頭發的生長和脫落,潤澤和枯搞都與腎中精氣的盛衰有關,腎氣不足的人頭發容易脫落、干枯、變白。 所以,在日常飲食上要注意主食的攝入,并做到主食的“三化”,即主食的簡單化、定量化、雜糧化,才利于人體健康。 1 簡單化:在人們的心目中主食的范圍擴大了,燒賣、油條、春卷、奶黃包等含有淀粉的食物都被當成主食對待了。事實上,這類食物的脂肪、熱量等含量較高,多吃對身體無益,而且也會導致體重增加。在節日飲食中,菜肴已經非常豐盛,蛋白質不會缺乏,質量也不差,此時最需要的是以淀粉為主的米面食品,如米飯、面條等,而非各種制作精細、“營養豐富”的點心。另外,人們還常把包裝精美、味道各異的零食也當成主食,這無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更不利于減肥。 2 定量化:不管是外出就餐還是在家吃飯,菜的種類都比較多,尤其是葷菜,每樣吃幾口就飽了,往往再也吃不下主食。而主食攝入不足,副食特別是葷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膽固醇攝人量也相應增多,很可能會引起肥胖及其并發癥。正確的做法是,避免無限制地吃菜肴,保證主食的進食量,主食應“定量”,健康成人每天至少在300克以上。 3 雜糧化:現在,人們吃的主食越來越精細,基本上都是精白米、精白面等。所以,有人提出了“講營養吃粗糧”的口號,這是很符合營養學要求的。稻米在碾軋加工過程中,米糠全部被丟棄,反復碾軋后,只剩下淀粉及少量蛋白質。而米糠所包括的果皮、種皮、糊粉層、米胚芽等則包含了稻米64%的營養素,是稻谷精華之所在。米面是人們獲得維生素B1、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最方便、最重要的來源,如果因精加工而損失殆盡,則需通過其他食物來補償。而燕麥、大麥、蕎麥、粟米、玉米和高粱米等雜糧,都含有白米、白面中所缺乏的營養素,可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