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沽夾河,是煙臺市境內第一大河,分內夾河、外夾河。從地圖上看,象一棵人參、一個巨人臥躺在大地上,又恰似一位阿娜多姿的妙齡少女翩翩起舞在美麗的膠東山水間。
內夾河,上游是清洋河。她從棲霞市城南小靈山一路流淌,流經白洋河、門樓水庫,轉而向北,經煙臺經濟開發區匯入大沽夾河,奔流入海。
相傳很久以前,福山區的芝陽山與青龍山土崗相連,清洋河只得沿芝陽山南東流,北折入海。據說,清洋河是北海青龍的化身,它每次回家必繞道而行,深感不便,想鑿崗開道,讓河水直奔大海,但苦于崗上葛藤擋道,只好托夢給家住南山腳下的葛木匠,請他幫忙。他百思不解,次日傍晚,路過土崗時被碗口粗的葛藤絆倒,一氣之下,便掄錛斷藤。當天夜里,青龍托夢致謝,告訴他:只有葛姓人才能除掉葛藤王。葛木匠醒來,只聽屋外狂風大作,雷電交加,暴雨傾盆。不一會兒,清洋河水暴漲,沖開土崗,象脫韁的野馬,直奔黃海而去。洪水留下的河道,就是現在內夾河福山城區段。
外夾河,發源于海陽市郭城鎮三海山,自南向北,流經棲霞、牟平、福山、萊山、芝罘、煙臺開發區,象一條巨龍游進黃海。
內外夾河,史稱“害河”。據《福山史志》記載:“內夾河若逢大雨如柱,就會廬舍傾圮,老樹皆拔,稼禾一空”。“外夾河因是界河,屬三不管區域,無官問津。遇上淫雨,也會河水暴漲,男女駭奔,死者甚多”。
新中國成立后,煙臺人民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對大沽夾河流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修建水庫、塘壩500余座;1958年至1960年,又在清洋河中段,奮戰三年,修建了一座集防洪、農業灌溉、城市供水等于一身的門樓水庫。用于農業灌溉和煙臺市區工業、生活飲用水源。六七十年代,還先后修建了善疃、黑石、磁山等水庫,對上游河水層層攔截,并在部分河段筑堤,阻擋了洪水猛獸的泛濫成災,保護了下游城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改革開放后,煙臺市和沿河兩岸各級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多道橡皮壩、在夾河兩岸,漿砌河堤,種花種草、栽植樹木,修筑道路,安裝路燈,將夾河岸邊裝點如畫。同時,在河床修建了十幾座橡皮壩、擋水墻,打了數百眼回灌井,攔截河水,防止海水倒灌,積水成庫,涵養水源,保持四季碧水漣漣,蝦蹦魚歡。自此,夾河變為益水,成了煙臺人民美麗的河、幸福的河、偉大的河。
夾河的偉大,在于她寬廣的胸懷。她從不拒絕迷霧、飛雪、綿綿細雨和大雨、暴雨,也從不嫌棄露水、冰水、庫水、井水、溝水、溪水和溫泉、山泉。不管是來自海陽、棲霞等市的流水,還是招遠、萊陽、蓬萊等市支流涌入的河水和涓涓細流,她總是能包容、吸納,團結起來,形成奔騰不息的滾滾洪流,向兩岸的煙臺人民歡呼、致敬,直到浩渺無邊的海洋,展示自己的青春年華。
夾河的偉大,在于她無私的付出。每遇旱魔,她就會在人們的幫助下,變成農業的命脈,沿著水渠和管道,去親吻那干渴的大地,去喚醒那沉睡的種子,去撫慰那含苞待放的花朵,去滋潤那青青未熟的果實,去澆灌那蔫頭耷腦的小苗,去救活那饑渴難耐的萬千生物。夾河水源地還是我們離不開的城市血液。沒有她,煙臺市區的工業生產就會停滯不前,甚至會關停并轉;其他行業就會陷入混亂,無法正常運營;人畜吃水就會顯得異常艱難,直接影響到人們的飲食起居。她是我們的生命之水,是金銀翡翠等其他物品不可取代的無價之寶。
夾河的偉大,在于她撐起了煙臺等縣市區的脊梁。她有力的臂膀,擎起了幾十座鋼筋水泥大橋,如道道彩虹,懸掛于市區的上空,不斷拓伸著城市發展的空間,承載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她寬闊的胸膛,生長出一片片廠房、住宅、學校、醫院、酒店、賓館、商廈和機場、碼頭、車站、文體場館等,無數高樓拔地而起,“欲與天公試比高”。
夾河的偉大,還在于她哺育了無數個仁人志士、英雄模范、叱咤風云的將軍、無私奉獻的各級領導和一大批在國內外頗具影響的作家、書畫家、音樂家、教育家、企業家、藝術家、體壇名將等,誕生了獨具特色的膠東文化和風土人情。今天,她沐浴著時代的東風,已是萬紫千紅春滿園。各行各業和家家戶戶,到處都是《喜盈門》。
啊,夾河,你從大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黃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著煙臺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了高山大海。
啊,夾河,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著錦繡大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了新的時代。
啊,夾河,我們贊美你,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你,你有母親的情懷。在我們的心目中,你就是中國的黃河、長江,你就是養育我們煙臺兒女的母親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