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念 虛火喉痹是指因于臟腑虛損,虛火上炎熏灼咽喉所致的咽喉病變。臨床上 以長期咽喉干燥,癢痛不適,咽內異物感及干咳少痰為特征。相當于慢性咽炎。有的文 獻,根據虛火之類型不同而予不同名稱,如“陰虛喉痹”、“格陽喉痹”、“陽虛喉痹”。有 的文獻所論之。簾珠喉。或“簾珠喉痹”,實際上是指本病出現喉底顆粒狀增生物時的病變 狀態。此外,亦有人稱本病為“陰虛喉痛”。 . 本病雖冠以。喉痹。之名,但其實際病變是在咽部,此因古人對咽喉病均以喉疾概之 之故. 、 本病為咽喉科之常見病多發病,多因風熱喉痹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留邪傷陰而成;. 或素體陰虛,臟腑虛損,虛火上炎而致。多發于成年人。 歷史源流 喉痹一詞,首先見于帛書《五十二病方》。嗣后,《內經》對喉痹曾作論述, 但無虛火喉痹之述。有個別篇章,如《素問.臟氣法時論篇》對本病的某些癥狀及病機有 所涉及,.認為肺虛可引起咽干.至漢代,《傷寒論》少陰篇中有論及熱入少陰.下利傷陰. [病因病機] 虛火喉痹常因臟腑虛損,耗傷陰分,虛火上炎于咽喉而致,或因風熱喉痹,風熱乳 蛾失治或治療不徹底,令陰液耗損,虛火上炎而為病。其主要病因病機如卞: 一、肺陰虛損 由于溫熱燥火等陽邪傷人,治療不及時、不徹底,或久咳勞嗽,致 使肺陰受傷。或素體陰虛又加煙酒無度,燥熱傷津,咽喉無津液以養潤,亦為虛火喉痹 的重要原因。 由于肺陰不足,咽喉失養,則易受外邪侵襲。外邪既已侵襲,又因肺陰不足不能御 邪外出以衛護咽喉,則邪毒容易滯留不去,每當正氣再虛,邪毒又復作祟,如是形成喉 痹反復發作。 . :、、肝腎號虛 居處失宜.勞傷精血,或久病不愈,耗傷肝腎,可致肝腎陰虛,虛 火上炎,灼于咽喉則發生虛火喉痹。 若色欲無度,或下利泄瀉日久.或病非實火而過用寒涼,腎中陽氣損傷,下元虛冷,. 陰寒內盛而格陽上越,則無根之火客于咽喉。即《景岳全書》所論之。格陽喉痹。究其實 質,則是因腎陽虛而致。 三、心腎不交 若久病失治,或房室勞倦,則損傷心腎之陰。若五志過極,或過食 辛辣,煙酒無度.則助長心火,令心火亢盛。陰虛于下則不能上達以濟火,陽亢于上則 不能下交以溫水,于是心腎不交,心火無制而上越,燔灼咽喉而發為虛火喉痹。 [臨床診斷] . 癥狀;臨床常見咽喉干灼疼痛,吞咽不利,干癢不適,咽常異物感而常欲作。吭’ 。喀”動作,干咳少痰,或聲嘶。因本病屬虛火之證,故有病情較輕.病程較長.反復發 作特點。 檢查:檢查時病人咽部較敏感,易引起惡心。喉關及喉底周圍潮紅.喉底可見細小 顆粒突起,狀如簾珠,甚者小顆粒融合成片。粘膜干燥少津,或見懸雍垂肥厚。 . 鑒別診斷:本病須與陰虛喉癬、楊梅喉癬相鑒別。陰虛喉癬與陰虛喉痹兩病均有咽喉 干灼疼痛,吞咽不利等癥狀,但陰虛喉癬患者,檢查喉底或喉關周圍可見有大小、數量 不等之表淺潰爛斑點,形如苔蘚。而虛火喉痹無潰瘍。《咽喉經驗秘傳。喉癥十二字藥 方》說:“癬癥原因肺損余.斑生苔蘚若蝦皮,時時發熱頻頻嗽.面赤聲嘶命可虞。。一般來 說,虛火喉痹病程雖長,但很少危及生命。楊梅喉癬與陰虛喉痹兩病均有咽喉疼痛,吞. 咽不利等癥狀。但楊梅喉癬是由感受楊梅瘡毒所致,喉關局部及其周圍可見有楊梅瘡潰 爛,經久不愈. 口氣穢臭。虛火喉痹則無潰爛腐臭。 ,. [辨證論治] 一、辨證 . . 1.肺陰虛損 證侯:咽喉疼痛不甚.干灼不適, 口燥咽干.吞咽不利,咽中如有物堵塞,干癢咳 . 潮,痰少粘稠,或痰中帶血。晨輕暮重,至夜尤甚。喉關及周圍粘膜漸紅,‘喉底可見有 朝紅之細小顆粒突起,甚則融合成片。全身可見五心煩熱,唇紅顴赤,午后潮熱,盜汗, 舌質紅,苔薄.舌干少津.脈細數。 病機分析:咽喉為肺胃之門戶,為飲食呼吸出入之通道,屬肺系。若勞傷或久咳不止, 耗傷肺陰,咽喉失于濡養,則口燥咽干,吞咽不利。陰虛則虛火上炎,熏灼咽喉,見咽 喉干灼不適,微痛干癢咳嗽,痰少粘稠或痰中帶血。因系虛火上炎,故咽部潮紅,咽失津 潤,咽喉不利,故咽中如有物堵塞。虛熱內蒸,則五心煩熱,唇紅顴赤,潮熱盜汗,形 . 體消瘦.因證屬陰虛火旺,故諸癥晨輕暮重,至夜尤甚。舌質紅,苔薄少津,脈細數均 為肺陰虛,虛火上炎之證。 ..2。肝腎虧虛 證候:咽喉干灼不適,不甚疼痛,干癢,吞咽不利,咽部如物噎塞,渴欲飲水,咽干 口燥,咳嗽痰粘稠而少,咳咯不利。喉關及周圍粘膜潮紅,喉底或見細小潮紅顆粒突起, 粘膜干燥少津。全身或可見頭暈目眩,耳鳴,視蒙健忘,腰膝酸軟,潮熱,、唇紅顴赤, 五心煩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等癥。 病機分析:腎為先天之本,五臟六腑之精皆藏于腎.少陰之脈循喉嚨,系舌本,連 百下。腎精充足,則濡潤咽喉。肝腎同源,肝腎之陰上承以滋養咽喉.則咽喉得安。若久 病失治損及陰分,或失血耗液,或房室不節.腎陰暗耗,則虛火上擾,陰.液不能上達以 滋潤咽喉,故咽喉干灼不適,咽干口燥,咳嗽少痰。肝開竅于目而藏血,腎開竅于耳而 藏志,肝腎陰虛,故頭暈目眩耳鳴,視蒙健忘.陰虛生內熱,則五心煩熱.唇紅顴赤, 潮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3.心腎不交 ‘ 證候:咽喉疼痛較上兩型為甚,咽喉掀熱不適,喉關及周圍粘膜鮮紅.喉底可見鮮 紅之細小顆粒突起。全身或可見虛煩少寐,心悸氣短,腰膝瘓軟,潮熱盜汗,頭暈耳鳴, 舌尖紅,脈虛數等癥。 。 病機分析:久病失治.房室不節.勞傷等損及心腎,或五志過極,心火亢盛,下及 腎陰,致腎水不能上濟于心,心火不能下交于腎。心火無制.獨亢于上.嬸灼咽喉,則 咽喉疼痛,掀熱不適。心神不安,則虛煩少寐,心悸。腎陰虧虛不能上達以養頭目,頭 目失養,骨髓不充,則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陽亢,虛火妄動,則潮熱盜汗。舌尖 紅,脈虛數均為心火亢盛之證. . 。 二、治療 (一)內治法 1.肺陰虛損 ‘ 治則:養陰清肺利咽。 方藥:養陰清肺湯。方中麥冬、玄參,生地養陰潤燥,滋養肺陰;丹皮、白芍清熱 涼血斂陰;貝母潤肺化痰;薄荷宣肺達邪;甘草調和諸藥。 若兼有胃陰虛,癥見唇燥口干,口渴喜飲,納呆便結者,可加知母,石斛、沙參、 地骨皮等,以養胃陰清虛火。若值金秋時令.燥氣犯人,虛火與燥邪共同為患,虛火喉 痹諸癥加甚,可選用沙參麥冬湯,以甘寒滋液,潤燥清火。也有選用清燥救肺湯,此方 有養陰益氣.潤燥生津,宣肺泄熱的作用.對虛火喉痹而燥火較盛者,.尤為適宜。大便 秘結者,可合用增液湯.以養液潤腸,,增水行舟。若兼見腰膝瘦軟.耳鳴耳聾.健忘夢 多等腎陰虛癥狀,可用百合固金湯治療,以補養肺腎,滋陰降火。 2.肝腎虧虛 治則:補養肝腎,滋陰降火。 方藥:知柏地黃湯加減。方中熟地,山萸肉滋補肝腎;.山藥補脾益腎;丹皮、知母, 黃柏清降虛火;茯苓健脾利濕,澤瀉通利水濕。若見眼睛干澀疼痛者,可酌加枸杞子、 菊花以益肝明目;若見耳鳴耳聾者.可配加煅磁石、石菖蒲、五味子、珍珠母、龍骨; 牡蠣等以滋陰養腎.鎮斂浮火。 . . 若以腎水不足為主,癥見腰膝痠軟,遺泄盜汗.口燥咽干者,可選用左歸飲加玄參+ 桔梗。方中熟地,山茱萸、杞子補腎陰養肝血;茯苓、淮山,炙甘草益氣健脾滋腎;玄 參,桔梗降火利咽,合用有滋腎養肝壯水利咽之效。若肝陰不足較明顯,癥見眼花,目 睛干澀疼痛者,可用杞菊地黃丸加玄參、桔梗,以補肝養血,滋陰降火,明目利咽。若 病延曰久:陰損及陽,或久痢傷明,過服寒涼,克伐陽氣,令下元虛冷.格陽上越,而 致咽喉痹痛,肢冷口淡,腰酸,夜尿頻數,脈沉遲,舌淡苔白者,此即所謂。格陽喉痹。, 可用腎氣丸。本方用六味地黃滋陰補腎;附子、肉桂溫補元陽并引火歸源,使腎陽得以 恢復,浮火得以下歸于腎。若浮火較盛.咽喉干痛較明顯者,可加玄參、知母助以清浮 火。 3。心腎不交. , 治則: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方藥:黃連阿膠湯加熱地、山藥。.方中黃連、黃芩清心瀉火;阿膠、芍藥補腎斂陰: 雞子黃滋養心血以清虛熱;熱地,山藥補腎養陰,合用可使心腎交合,水升火降。若兼 見耳鳴耳聾.可酌加磁石,石菖蒲、五味子以加強斂陰降火通竅之力。著心悸、虛煩少 寐較重者,可酌加遠志、酸棗仁、柏子仁以養心寧神.此外,可選用天王補心丹或交泰 丸,此兩方均有交通心腎的作用。 (二)外治法 . 1。含漱 以銀花’、‘連翹、薄荷、甘草煎湯漱口,有清熱解毒祛風,防止邪毒侵襲和 滯留咽喉的作用. 2。吹喉 吹藥前先用銀花、連翹、薄荷、甘草煎湯漱口,或用淡鹽水漱口.以清潔 咽喉患部,然后用噴粉器或干凈麥管將藥粉吹噴于患部,每日3~4次。常用藥粉有麝香 散、人中白散等,以清熱止痛,消腫利咽。 . 3。丸、片噙化服 用養陰潤燥,清降虛火等藥物制成丸劑或片劑,含服。如用潤肺 利咽片,潤喉丸、鐵笛丸,含口內,每日3~4次,每次含1~2粒,以潤肺利咽.生津 止痛。此外,文獻記載有將附子切成小片,以蜂蜜制之,口含l小片,每日1~2次。格 陽喉痹者用之,以引火歸元。 . 4.外敷 附子適量搗爛,用食醋調成糊狀.敷足心涌泉穴.外以小塊膠布固定,每 曰換藥1次。此法適用于格陽喉痹者。 : (三)針刺療法 臨床上可根據病情需要選用以足少陰腎、手太陰肺等經脈為主的穴. 位,配合內服藥,進行針剌治療。常用穴位有:合谷、內關、足三里、曲池、肺俞、尺澤、 太溪、照海、復溜等。每次選3~4個穴位,每天1次,留針10-20分鐘,用補法。. (四)按摩療法 順著經脈走向,以大拇指、手掌等輕揉、輕壓以下穴位:腎俞, .肝俞、腰俞、、命門、志室,涌泉等。每次選2~3個穴位。可由他人按摩,也可自我按 摩。 . . (五)民間療法 . ].五汁飲(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門汁、藕汁)頻頻飲服.有養陰清熱生津 的作用。 2。胖人海l~2個,泡開水當茶飲,有清熱潤肺利咽的作用。 ‘ 3.臘梅花適量泡開水當茶飲,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 4.冬目以蘿卜擠汁頻飲,有清熱潤肺生津的作用。 [轉歸及預后] 、 本病一般預后較好,但病程較長,常反復發作,纏綿難愈。若治不得法,或失治,. 常易感受邪毒而發生實火喉痹。反復發作,也可令陰液更虧而發展為久痔等喉病。 [預防及護理] . 1。戒除煙酒等對咽喉的不良刺激。 2。起居有常,勞逸適度,節制房事.減少陰精之損耗。氣候變化。注意保暖,衣被 適度,避免感冒。 3。不要過食辛辣燥熱之物,以防蘊熱傷陰。 4。注意口咽衛生,早晚及飯后用淡鹽水漱口,并在晨起及午后飲用適量淡鹽水。以. 引火下行,減輕喉痹癥狀. 5。及時徹底治療急性咽喉病。對熱性咽喉病,在治療時要注意保陰養液。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44..咽喉病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