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情志異常 [概述] 每逢經期出現周期性的情志異常,如煩躁易怒,悲傷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語,甚或狂躁不安,經后又復如常人者,為經行情志異常,又稱。周期性情志異常。亦有稱為“周期性精神病”者。 本病根據臨床表現屬“經前期緊張癥”范疇,臨床并不罕見,病情重的類似于精神病患者.狂躁不安,語言錯亂。 [歷史沿革] 早在《陳素庵婦科補解》即有:“經行發狂譫語方論”。對本病的臨床表現,病因病機,證治方藥均有論述,如云: “經正行發狂譫語,忽不知人,與產后發狂相似,緣此婦素系氣血兩虛,多怒而動肝火,今經行去血過多,風熱乘之.客熱與內火并而相搏,心神昏悶,是以登高而歌,去衣而走,妄言譫語,如見鬼神.治宜清心神,涼血清熱為主,有痰兼豁痰.有食.兼消食。宜用金石清心飲。”而《婦科一百七癥發明》則責之于心.肝二臟為患:“經來狂言如見鬼神,……肝必先郁而后怒,……心必先熱而后狂”。 [病因病機] 本病主要因恚郁惱怒傷肝,木火偏亢;或憂思積慮,暗耗心液,心血不足.神不守舍;或脾虛痰盛,痰熱擾心所致。 一、心血不足:思慮勞倦傷脾,脾虛化源不足,則精血虧少.心失所養,神不守舍,經期氣血下行,心血更感不足,遂致經行情志異常。 二、肝氣郁結:恚怒傷肝.情志抑郁,郁而化火,肝膽火熾,沖脈隸于陽明附于肝.經前沖氣旺盛,肝火挾沖氣逆上,擾亂心神,遂致經行神志異常。 三、痰火上擾:素體痰盛,或肝郁犯脾,脾失健運,痰濕內生;加之肝郁化火,痰火內盛,經期沖氣偏旺,痰火挾沖氣上擾清竅,遂發本病。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 臨床表現:本病臨床癥狀有輕有重,其表現,有抑郁型和狂躁型的不同。輕者,郁悶寡言,反應遲頓,悲傷欲哭,情志恍惚;或心中懊儂,失眠而驚,煩躁易怒.一觸即發。重者,神志呆滯.語無倫次,或詈罵毆打,狂言妄語,不能自控,以上癥狀可單獨出現,亦可三、兩出現.每于經期前后發生,經凈后可逐漸復如常人。 二、鑒別診斷 與熱入血室鑒別:熱入血室是經水適來適斷,晝日明了,夜則譫語.如見鬼狀等情志癥狀,病因是適逢經期.外邪乘血室之虛侵襲而致,故有往來寒熱.或寒熱如瘧之證,本病則無寒熱之癥。 [辨證論治] 本病多因情志所傷而引起,因于心血不足者.養心安神;肝郁化火者.清肝解郁;痰熱上擾者.清熱滌痰。 一、心血不足 (一)辨證 . 1。婦科證候特點:經期出現心中懊儂,神志呆滯,精神恍惚.或語言錯亂.無故悲傷,月經推遲.量少,色淡紅。 2.全身癥狀:精神萎靡,面色少華,失眠健忘.心驚怔忡,倦怠懶言.舌淡脈細。 3。證候分析:心血不足,心失所養,神不守舍,經來驚悸,抑郁.故出現神志恍惚.語言錯亂等癥,經后陰血漸復,故情志癥狀消失。營血不足則月經推遲,量少。 (二)治療 1.治則:養血安神。 2.甘麥大棗湯合養心湯加龍骨。 (1)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 炙甘草 小麥 大棗 (2)養心湯(《證治準繩》): 黃芪 茯苓 茯神 當歸 川芎 炙草 半夏曲 柏子仁 遠志 五味 人參 肉桂 酸棗仁 方中小麥養心,甘草,大棗潤躁緩急,茯神、柏子仁、遠志、五味,棗仁寧心安神.黃芪、茯苓、人參健脾益氣以資化源,當歸,川芎養血活血.半夏曲、肉桂溫運脾陽而化痰濕,加龍骨鎮心安神。 二、肝氣郁結 (一)辨證 1。婦科證候特點:多于經前情緒不寧,坐臥不安.煩躁易怒,不能自制,甚則怒而發狂,淫言不避親疏,謾罵毆打,經后逐漸減輕或復如常人。月經量多、色紅,經期提前。 2。全身癥狀:平時沉默寡言,胸脅脹悶,不思飲食,煩躁頭痛,口苦唇干.舌質紅.脈弦數。 3。證侯分析:情志失調,肝氣郁結,肝郁化火,故在經期沖氣偏旺之時, 氣火尤盛故情緒不寧、坐臥不安、煩躁易怒,甚或怒而發狂等癥。經后沖氣漸平和火隨血去而減,則復如常人.肝郁化熱,熱迫血行則月經量多,色紅,經期提前。 (二)治療 . 1.治則:清肝解郁,鎮驚安神。 2。方藥:可用丹梔逍遙散(方見月經先期)或二齒安神湯。 二齒安神湯(《裘笑梅婦科臨床經驗》): 紫貝齒 青龍齒 靈磁石 辰砂 琥珀末 紫丹參 九節菖蒲 仙半夏 方中貝齒、龍齒入心肝二經鎮驚安神,磁石潛陽納氣,琥珀、辰砂清肝安神.丹參活血調經,菖蒲開心竅,半夏除痰濁。全方共奏清肝鎮驚安神之功。 若肝火盛者,以龍膽瀉肝湯(《醫宗金鑒》) 龍膽草 山梔 黃芩 車前子 木通 澤瀉 生地 當歸 甘草 柴胡 三、痰火上擾 (一)辨證 1.婦科證候特點:經行狂躁不安,語無倫次,甚或詈罵,妄躁。神志不清。平時帶下量多色黃質稠。 2.全身癥狀。心胸煩悶.飲食少思,夜臥不寧.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 脈弦滑數。 . 3。證侯分析:痰熱內盛,經前沖任氣盛.氣火逆上,痰涎并走于上,蒙蔽心神則煩躁不安,語無倫次,甚或詈罵妄躁,神志不清.經后氣火漸平,則癥狀逐漸消失。痰濕下注則帶下量多黃稠。 (二)治療 1。治則:清熱滌痰,鎮心開竅。 2.方藥。可用生鐵落飲或溫膽湯。 (1)生鐵落飲(《醫學心悟》) 天冬 麥冬 貝母 膽星 橘紅 遠志 連翹 茯苓 茯神 玄參 鉤藤 丹參 辰砂 石菖蒲 生鐵落 方中生鐵落重鎮降逆,膽星、貝母、橘紅清熱滌痰,茯神、鉤藤養心安神,菖蒲、 遠志、辰砂宣竅安神,二冬,玄參、丹參養陰清熱.使熱清痰除則神志定而病自除。 (2)溫膽湯(《千金方》)加菖蒲、郁金。 竹茹 枳實 半夏 橘紅 茯苓 甘草 、 方中二陳湯化痰除濕。枳實、竹茹清熱化痰,菖蒲,郁金除痰開竅。 若心煩不寐者可合朱砂安神丸;大便秘結.舌苔黃燥者可用礞石滾痰丸。 朱砂安神丸(《東垣十書》) 川連 生地 當歸 甘草 辰砂 礞石滾痰丸(《景岳全書.古方八陣》) 大黃 黃芩 礞石 沉香 [預防護理] 本病多因情志所傷,情懷不遂,或少女對月經認識不足,驚懼、煩惱所誘發。故醫者當細心說理勸導.使病人思想開朗.心情愉快.以預防本病發生。 [預后] 本病經中醫藥治療,療效較佳,多可痊愈。 [文獻摘要] 《陳素庵婦科補解》:婦人血分向有伏火、相火時發多怒,本體虛弱,氣血素虧.今經血正行,未免去壽血虛,必生內熱.加以外受客邪,引動肝火,血分伏火.一時昏悶不省人事.或痰涎上涌,或卒仆口噤.或妄言見鬼,此系血虛火旺.不可汗下.宜涼血清熱,則狂妄自止。 《哈荔田婦科醫案醫話選》:癲癥多以情志抑郁,肝之疏泄無權.以致痰氣郁結為主.病久傷及心脾;狂癥則多以忿郁惱怒,肝之疏泄太過.氣郁化火,痰火熾盛為主.病久傷陰,損及肝腎,至于經期發作癲狂,多與婦女以血為體.以氣為用,在生理病理上,具有血不足,氣有余的特點有密切關系.加以情志過極,易于產生肝郁、痰結的病理因素。經前由于血聚胞宮.肝血不足,體弱用強,可引起肝陽上亢;而沖任脈盛,也可引起沖氣上逆。此時一旦有外界因素的刺激,導致肝陽或沖氣挾痰上犯.擾動心神.即可引起發病。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25.婦科疾病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