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副春聯是誰寫的 馬上就到春節了,春節就得貼春聯。自古就有對聯,春聯是一種民間化的對聯,比一般文人們對的對子要通俗一些,而且肯定是帶著喜慶色彩的。萬事都有個起源,那么第一副春聯是誰寫的呢? 說來有意思,雖然春聯是民間化的東西,但目前考證過的、現存的第一副春聯居然是個皇帝寫的。誰呢?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后蜀的皇帝孟昶。 孟昶名字里的“昶”字,讀作“廠”,在古代人眼里是個很吉利的字眼。《說文解字》說:“昶,日長也。”意思就是白日很長。你看它的組成,左邊是一個“永”字,右邊是一個“日”字,引申為一直有太陽。皇帝都自視為天子,孟昶這名字,顯然是希望自己和天上的太陽一樣萬歲萬歲萬萬歲。 只可惜,這名字沒給孟昶帶來什么運氣,很不幸,他做了后蜀的最后一任皇帝,在位三十多年后,打不過北宋,投降了。 就在投降前的那個春節,孟昶寫下了歷史上的第一副對聯:“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對聯的意思,咱們都能看明白,無非就是想多擁有些喜慶氣氛,一直過著春天般的日子。 有時候命運就是愛捉弄人,你越是想得到的東西,就越是得不到。這話用來形容孟昶再合適不過了。別看他這副對聯的意愿很好,可是上天偏偏就和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因為在后人看來,這副對聯簡直就是一個不祥的預言。 咱們先說上聯:新年納余慶。后蜀滅亡之后,這個曾經的國家就變成了北宋的屬地,按理就要派地方長官,因為戰爭剛剛結束,所以宋太祖派了一個臨時長官,而這個人叫什么名字呢?叫呂余慶。 于是,孟昶的那句“新年納余慶”,就變成了“在新年迎來了呂余慶”。 但更要命的還是下聯:佳節號長春。 《宋史·本紀第一》記載:“己未,宰相表請以 北宋設立長春節是在公元960年,而后蜀滅亡是在公元965年正月十一,孟昶也許知道長春節是什么含義,那么有沒有可能,他并不是無意地在春聯里寫下“不吉利”的話,而是在得知后蜀必亡之后寫下的春聯呢?還是真就有那么不可思議的巧合發生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