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派丹法下手功夫口訣-- 《三車秘旨》 :李涵虛 凡作功課,必先去人心,求道心。屏凡息,尋真息。然后定神氣,鉆杳冥。如此諸境,皆不可少。 曹文逸云:"我為諸公說端的,命蒂從來在真息。"誠要言也。下手功夫先靜心,次緘口,次調息(心靜則氣平,不調之調為上)。鼻息平和,然后閉目內觀,神注腎根之下陰蹺一脈,如此片時,將心息提上虛無竅內,停神安息,以自然為主。 凝神調息,是下手功夫。凝神者,是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內閉。先要自勸自勉,收他回來,清 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曰凝神。坐虛無中,不偏不倚,即是凝神于虛。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之、順之,加以神光下照,即是調。神在氣中,默注元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所謂隔體神交也。守其性,不散 亂。存其神,不昏沉,故能杳冥恍惚。 心太嚴則炎,務必順其自然,即文火也。心太散則冷,務必守其自然,即武火也。文武烹煉,始終妙用。內息勻 稱,勿忘勿助。是時也,心如虛空,有息相依則不虛,有息相隨則不空。不虛不空之間,靜而又靜,清而又清。氣息綿綿,心神默默。至此要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之謂鉆杳冥。 凡做功夫,鉆杳冥是第一樁難事。但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虛無。噫!先難而后獲,全身要舍得。昔我在洞天中,學鉆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柄。今之學者,進銳退速,安能入道耶? 大道者,先要清凈身心,調理神氣。其甚者,要能一切放下,鉆入杳冥。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后有真效驗。彼無功 而妄想效驗者,亦終為不得效驗之人也。反唇相詆,何足病之? 人能鉆入杳冥,方能得成交媾。我勸人先在虛空中團煉,靜之又靜,定之又定,無人無我,無無亦無,自然入得杳冥,不交媾而自能交媾,從至陰中生出至陽矣。 神息相依,守其清凈自然,曰勿忘。順其清凈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鉆字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xiāng)。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心息相忘,神氣融合,不覺恍然而陽生矣。 杳冥中有氣,一神獨覺,此乃真息也。真息發(fā)現(xiàn),薰心酥癢,還要按入腔子里虛無竅內,積之累之,則命蒂生而陽氣自長,乃可以開關運氣矣。 開關筑基,得藥結丹,其中次敘,從虛空中函養(yǎng)真息為始。收心調息,閉目存神。靜之又靜,清而又清。一切放 下,全體皆忘。 混混沌沌,杳杳冥冥。功夫到此,如天之有冬,萬物蕓蕓,各返其根。如日之有夜,刻漏沉沉,各息其心。此無 知、無識時也。誰曉得無知、無識之際,才有一陽來復,恰如冬之生春,夜之向曙。驀地一驚,無煙似有煙,無氣似有 氣,由下丹田薰至心闕,使人如夢初醒。 初醒之候,名曰活子時。急起河車,采此運行,遲則無形之氣變?yōu)橛行巍4藲庖玻摄U,名后天,又名陽火,故曰子時進陽火。 何為進陽火?學人把初醒之心,陡地撥轉,移過下鵲橋,即天罡前一位。誓愿不傳之真訣也。移至尾閭,守而不亂。霎時間真氣溫溫,從尾閭骨尖兩孔中,透過腰脊,升至玉枕,鉆入泥丸。古仙云: "夾脊雙關透頂門,修行路徑此為尊。"愚人不知運氣,便要舌舐上顎,以承甘露。須知運氣一道,只可引氣入喉。《黃庭經》曰:"服食玄氣以長生 ",因 此陽火之氣紫黑色,名曰玄氣耳。服食之法,須要口訣,乃能送入氣管。否則走入食喉,從何處立得丹基?須把這陽氣送下氣喉,至于玄膺,乃化為甘露之水。《黃庭》曰: "玄膺氣管受精符"。玄膺名玄雍,又名玄壅,言人之氣到此壅塞也。俗人不知玄妙,氣至泥丸,就想他化為神水,如吞茶湯一般。吾恐氣管一滴,便叫汝咳而不休矣。蓋水者有形之 物,安能入得氣管?故《黃庭》曰: "出清入玄二氣煥,子若遇之升天漢。"猶言清氣出于丹田,玄氣入于玄膺,二氣轉 換云爾。氣化為水,灑濯心宮,仍落于虛無竅內。寶之裕之,是為筑基。 筑基既久,積累益深,乃有一個時候,照常靜坐。忽于丹田中突出一物,有聲如風雷之響,有色如星電之光,是為 后天中先天藥。即按第一車運之,至于泥丸,始化為液,餌而服之,方得玉液丹頭。此得藥結丹之始也。以后功夫,須 要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乃盡養(yǎng)丹之妙。 運氣日久,得了小藥,結了丹頭。以后綿綿內息,天然自在,固守丹田。每早辰間,清坐清臥,其丹如一團軟綿, 升于心府。仍要收回虛中,杳然無影,方不走失。訣曰:"神返身中氣自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