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興和縣北面40華里的大廟村(原名巧爾基廟)現在正熱力打造文化旅游開發區。古代王朝 能選中此地宣政布教有其用意,同時在選址也有一番風水地理選擇,絕非普通村鄉社廟。筆者無資 源考其地方志,單從民俗風水學角度揭示一點佑安寺風水環境。“天下名山佛占盡,”從中就說明 寺廟是要講究風水環境的,而中國古代一般寺廟都注重了山形水態的完美,其中以“龍,穴,砂, 水,向”五大要素作為風水堪輿和選址的依據。興和縣佑安寺山形水法上體現了山川形勢,如果要 是南方的話,山青水秀,此地就肌膚豐滿,而北方享受不到南方的氣侯,有河缺水有山缺草木,給 人以蒼茫感,但內中的風水靈氣還是被古代相地家所看中。清王朝為了宣政教化內蒙東綏各部在 此建廟用意深,也體現注重風水學說與現實的應用。中國八卦理論分布了“東青龍,西白虎,南朱 雀,北玄武”,以此定吉弊,古代形勢派主流《金鎖玉關》特注重神座,口訣日“水口一山如虎臥, 回頭不讓眾人過。高昂切斷水難流,此物名叫神仙座。”興和佑安寺恰恰具備了這一形法——案山。 案山就是穴前近而小高出明堂的坡地,好像貴人辦公的桌案,憑幾處理各種事務。龍虎——穴分左 右二山砂,如同貼身護衛。它講究環抱有情,不能逼壓,青龍講究蜿蜒,白虎注重馴服。佑安寺地 勢上青龍環抱,白虎溫良,不足之處是文革中破了東部水路,水沖爛竄,破毀了青龍位,形勢上呲 牙咧嘴,按照風水說必有應是,因為是震位受損,事實上確實如此,讓人恨恨。朝山——風水上指 遠方高大之山,如賓主相對,形成天然朝拱之勢,按照風水說山越高越富貴大。興和二臺山與之相 望。明代易學大師劉基說過“點穴先須要識朝,朝山不識術非高。”可見“朝山”在相地學中的重 要。水口——水是風水的眼睛,我是這樣認為的。佑安寺原先座下東西有倆泉河,如同二龍戲珠般 東西倆河相會于內明堂前,然后以s形曲曲向南流走。回頭有情。俗日:“山管人丁水管財,山水環 顧要有情。”原先的佑安寺原址絕非等閑之地。近幾年的人為破損和急功近利的建設,還其面目恐 非易事了。 2013年佑安寺在興和民間的投資下開始重建,規模不亞于古代,由原來的香爐臺式變為現在大壩式的平臺,氣勢也夠大,充分發揮了現代高施工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