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2012-10-19 教育部 為遏制超前教育,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提高廣大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教育部還特別強調,嚴禁幼兒園提前學習小學內容。
《指南》從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別是: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指南》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此外,《指南》還根據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針對當前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誤區,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同時也指出了錯誤做法對幼兒終身發展的危害,為廣大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 下面提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正式頒發全文下載,供廣大家長查閱。 全文下載>>《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doc 教育部為幼兒教育設立標準 您家寶寶是否能做到 3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4歲學會體諒父母辛勞、5歲學會說出家庭住址、6歲學會接受不同意見......從2006年開始收集世界各國兒童的情況、交流經驗起,歷時6年之久的中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近日正式公布了。這個指南給學前孩子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成長設定了一個“階梯”狀的標準。那么,你家的寶寶達到這些要求了嗎?近日,記者就《指南》中提到的3-6歲孩子的標準,分別采訪了部分家長和幼兒園老師。 3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 在拐賣等公共事件廣為關注的背景下,幼兒安全問題仍是關注重點。《指南》希望3-4歲的孩子要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老師說:實驗后孩子不跟陌生老師走了 “3-4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絕大多數孩子應該都能做到。”南京中華路幼兒園中(5) “第一次,我到另外一個班上,對孩子們說,爸爸媽媽在樓下等你們,都跟著我走。幾乎所有孩子全跟我下了樓。”“經過安全教育以后,幼兒園又進行了第二次實驗,最后只有一個孩子上當了。” 家長說:會吃陌生人東西 孩子上小 4歲學會體諒父母辛勞 在關心尊重他人章節,《指南》要求4-5歲孩童知道父母的職業,能體會到父母為養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勞。 老師說:孩子都學過《我的好媽媽》 “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多么辛苦啊……”這是兒童歌曲《我的好媽媽》中的歌詞,南京一所幼兒園老師告訴記者,從托班起課程中穿插著“體會父母辛苦”的課程。“我們在小班還教孩子用珠子給媽媽做一串項鏈,讓孩子邊唱《我的好媽媽》邊把項鏈套到媽媽的脖子上,那次親子活動中,好幾個媽媽激動得流下了熱淚。” 家長說:真正體諒的太少 不過在父母看來,真正能體諒父母辛苦的孩子并不多。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4歲這個年齡段能清楚知道父母的職業,但并不能體諒辛苦,“不管我回來多累,兒子臨睡前總要纏著我講故事。不會因為媽媽今天上班太辛苦了,就自己看故事,不要你講了。” 不過采訪中,也有80后家長表示,孩子懂不懂事,關鍵還是家長日常的教育。 5歲學會說出家庭住址 《指南》認為孩子需要有初步的歸屬感。5歲要能說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縣(區)名稱,知道當地有代表性的物產或景觀。 老師說:省和市的概念孩子還分不清 南師大幼教發展中心 家長說:小區的名字記得最清 家長們的觀點 6歲學會接受不同意見 在社會篇的章節中,對孩子與社會交流的能力提出要求。6歲要學會傾聽和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不欺負別人,也不允許別人欺負自己。 老師說:大班后慢慢會接受不同意見 “從中班開始,孩子從只關注自我,慢慢向關注身邊事過渡,逐漸注意到別人的動作、行為,也慢慢開始接受別人的意見。比如說,兩個孩子會商量著交換玩具,如果一個孩子不愿意,另一個常常想辦法讓對方接受。孩子們慢慢學會不再用搶,而是用交流解決問題。”一名幼兒園老師說,上大班后,小組游戲中,孩子們開始相互協調分配角色,制定游戲規則,在這過程中,必然學會接受別人意見。 家長說:接受附帶“條件” “6歲后孩子的確懂事了。” 與南京實際對比 沒提拼音文字要求但多數孩子提前學了 記者看到,《指南》中沒有對學拼音提出要求,只要求孩子能夠在5-6歲時正確寫出自己的名字,寫寫畫畫時姿勢要正確。 “我家孩子已經能認識好多字,能寫出1-10的數字了。月、水、山、大這些字都會寫。” 沒提數學要求但10以內加減法都教了 記者發現,《指南》中對學數學能力并沒有具體要求,只提出了5-6歲的孩子能夠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 “《指南》里強調的一個詞是‘實際’,這就告訴我們,幼兒數學是要引領幼兒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特級教師、中華路幼兒園賈宗萍園長告訴記者,“比如,教幼兒園孩子認識10以內的數。老師會給孩子5元錢,讓孩子買兩樣東西,請孩子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錢等等。”賈園長告訴記者,5-6歲的孩子95%以上都會做10以內的加減運算,但一些“超量”完成加減法的訓練并不值得推薦。 沒提應急演練江蘇要求學會自救互救 記者了解到,今年1月份,江蘇曾發布《學前教育條例》,對照教育部這個《指南》,記者發現江蘇更進一步明確了:幼兒園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的指導下,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安全教育,開展必要的自救、互救、緊急疏散等應急演練,增強學齡前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官方解讀 不能把《指南》當“標尺” 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指出,教師和家長在運用《指南》時要特別注意:.《指南》是參照,但不是評價和衡量幼兒發展快與慢、好與差的“標尺”。不能將《指南》作為分領域訓練的“清單”,為追求“達標”而對幼兒進行強化訓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