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里斯本、還是特茹河邊,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矗立在這里。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英文譯為:哲羅姆派修道院)是里斯本最為突出的古跡,也是曼努埃爾式建筑中最為成功的一例。 這里原是海家恩里克(亨利王子)時期設計建造的一座小教堂的遺址,建于1450年。1497年,達伽馬和其他船員在啟程至印度前的那一夜曾在此祈禱。 新院由曼努埃爾一世(Manuel I,1515年-1520年)計劃興建,以紀念達伽馬從印度有功而歸。本來該修道院是用以供艾維茲王朝成員作舉行葬禮之用,但后來亦演變為供將要離開的海員們作祈禱之用的教堂。 1502年正式興建,歷經50年才建造完工。它的建筑材料主要為當地出產的金色石灰巖,由曼努埃爾式(Manueline)建筑風格的重要創始人之一迪奧戈?德?波伊塔卡(Diogo de Boitaca)負責,此后由西班牙人Jo?o de Castilho于1517年接管該修道院的建筑工程。并漸漸地把該修道院曼努埃爾式的建筑風格構思改為文藝復興建筑風格。 1755年,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在經歷大地震的洗禮后,仍然屹立不倒,且更甚的是,它并沒有什么損毀。但在1833年,葡萄牙教會宣布停止使用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修道院南門是一扇華麗的主要大門,高達32米,寬達12米,延伸至兩層樓高。它由很多山形墻和小尖塔包圍著,還有很多精細的雕塑。上方的弧形頂飾,其半浮雕顯示了圣熱羅尼莫一生的兩個情景。左邊的情景描述:圣熱羅尼莫為一頭獅子把刺從腳中拔出,獅子亦因而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在右邊的情景描述:圣熱羅尼莫在沙漠中。中間的拱肩上有曼努埃爾一世的徽章。而碼頭壁龕中的劍大概在描繪航海家恩里克。拱門飾、三角面與弧面部分無論哪里都包含曼努埃爾的元素。 貝倫的圣母像立在拱門飾上的基座上,在它之上則立有圣彌額爾的塑像,而頂端有圣令十字。大門和兩旁的邊緣充分裝飾的大窗非常融合。 修道院的兩翼則分別是著名詩人卡莫艾斯與探險家維斯科.達.加瑪的墳墓。 內部的八角形回廊則有雕工精細的石雕,根根挺立的石莖象征著男性的雄偉。中庭是漂亮大方的玫瑰花園。 修道院內部裝飾還使用了大量從巴西掠奪來的黃金,金碧輝煌,奪人眼目。 門口臺階上的乞丐與雄偉的修道院“相得益彰”,只是早春的烈日已把她們曬得昏昏欲睡。馬路對面的跳蚤市場肯定有不少他國的真假古董。 1983年,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與貝倫塔搭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 ![]() ![]() ![]() ![]() ![]() ![]() ![]() ![]() ![]() ![]() ![]() 總評分: 累積積分 + 3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