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類風濕性關節炎 1.桂芍知母湯 [功能主治]功能溫經和營,通絡行痹。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桂枝12克、白芍9克、知母9克、生甘草9克、麻黃9克、白術9克、防風9克、生姜9克、附塊15-30克,水煎服。30劑為1療程。 [辨證加減]若兼發熱加生石膏30克、生米仁15克;血虛絡痹加雞血藤30克、鹿銜草12克、白芷9克;濕盛關節腫大加萆薢30克、澤瀉12克、漢防己15克;氣虛者加生黃芪15克;服藥后出現胃部不適時,加蜂蜜60克。 [療程療效]應用15例,病程1年以內者10例,2年以上者5例。8例痊愈(癥狀緩解,關節腫大消失,血沉恢復正常),5例好轉(關節活動自如,腫大未消退,血沉尚未恢復正常),2例無效(癥狀和體征均未改善)。 [處方來源]浙江奉化縣溪口區衛生院張漠瑞。 [處方備注]方中麻黃加白術,諸痹的表證從汗而解,兩藥相配,不致過汗;桂附防風相合,能溫經通陽;芍藥知母養陰緩痛;生姜甘草和營調中,共奏通絡行痹之效。(朱鋼) 2.蛇龍散 [功能主治]功能祛痹止痛,活血通經。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白花蛇30克(或一盤)、地龍30克,研末等分4包,日服1包,重癥2包。酌加地鱉蟲、蜈蚣、僵蠶,療效更顯。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應用2例典型病例,1例服15天,每天2包;1例服20天,每天2包,后改每日1包。2例均獲痊愈,恢復功能。 [處方來源]江西新建蛟橋八一衛生所匡炳生(朱鋼) 3.青藤湯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青風藤30-45克、秦艽15克、尋骨風15克、何首烏30克,水煎服。老幼體弱者酌減用量。 [辨證加減]風勝者加威靈仙、羌獨活、防風等;寒勝者加制附片、桂枝、制川烏、制草烏、當歸、細辛等;濕勝者加苡米、蒼術、豨薟草;熱勝者加丹皮、虎杖、生地等;虛弱者加桑寄生、黃芪、杜仲、枸杞、雞血藤、刺五加皮、當歸等;病之部位在頭頸加藁本、粉葛根、羌活等;上肢者加桑枝、姜黃、桂枝;下肢者加牛膝、木瓜、蠶砂等;背部者加威靈仙、菖蒲等;腰部者加徐長卿、狗脊等。 [療程療效]用本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180例,基本控制24例,顯效72例,有效66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90%。 [處方來源]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湛鐵民。 [處方備注]本方用青風藤為主藥,用至30克以上者,其主要副作用為自覺發熱(體溫正常)、皮膚發紅、周身起蕁麻疹,此反應約持續2小時,一般不必用藥即可恢復正常。為了防止副作用,可將用量由少漸多,使人體產生耐忍性;或用甘草6克同煎,但僅限初期所服數劑,以后仍當除去。(徐榮禧) 4.萬節通痹方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散寒,利竅通痹,強肝補腎,舒筋壯骨。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1)蜈蚣2克、炙烏梢蛇9克、全蝎3克、僵蠶9克、地龍10克、蜣螂蟲6克、炙豹骨6克(亦可以狗骨代替,先煎)、露蜂房9克,老鸛草10克、制川烏2克、細辛3克、牛膝10克、制乳香6克、制沒藥6克、當歸10克、甘草6克。每日1劑,文火久煎,共3次,過濾為450毫升,分3次飯后微溫服。服藥后口內可含肥生姜片以消腥氣。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本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130例,基本治愈42例,顯效54例,進步28例,無效6例??傆行?5%。 [處方來源]山西省稷山縣中醫院史建功。 [處方備注]本方為史氏祖傳秘方,分期治療,較為實用,臨床療效肯定,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方法中較全面者。(徐榮禧) 5二烏白附湯 [功能主治]功能溫經散寒,祛風止痛,補益氣血。主油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生草烏10克、生川烏10克、生白附10克、獨活10克、鉆地風15克、川牛膝15克、生地15克、防已30克、黃芪30克、當歸30克,水煎服。川草烏宜切成蠶豆大小顆粒,切不可打成粉末,先煎半小時,以減少毒性。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本方治療頑痹(類風濕性關節炎)多例,有較好療效。 [處方來源]浙江省義烏縣衛生進修學校何懋生。 [處方備注]本方為何氏20余年的經驗方。方中二烏、白附氣味雄烈,走而不守,功擅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生用其力尤宏,用以為君;痹癥久延正氣必虛,以大劑量之當歸、黃芪、生地補益氣血,輔佐為臣,鉆地風、川牛膝、獨活、防已祛風勝濕,引藥直達病所,則為使。本方組織嚴謹,照顧全面。如疼痛劇烈,可加全蝎、蜈蚣以搜風止痛。本方藥性峻猛有毒,心臟病、肝病、胃病、孕婦等患者忌用。( 6.洋金花方 [功能主治]功能定喘祛風,麻醉止痛。主治強直性脊椎炎。 [處方組成]取山東威海產洋金花,制成注射液,每支2毫升,每毫升含生藥相當于東莨菪減量0.5毫克,肌肉注射;或制成酊劑口服,每10毫升含生藥相當于東茛菪堿0.5毫克。每晚睡前肌肉注射或口服酊劑1次。成人每次從0.5-1.0毫升(酊劑5-10毫升)開始,以后每3-5天增加藥量,遞增至每天注射液量為6-7毫升(酊劑55-60毫升)時,即為每天常用量。一般以3個月為1療程。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本方治療強直性脊椎炎34例,曾設西藥綜合治療組20例作為對照。結果治療組34例中,顯效21例,有效10例,無效3例。與對照組相比,經統計學處理證明,雖然近期療效無顯著性差異,但遠期復發率對照組為76.5%,而治療組為零,有非常顯著差異。 [處方來源]解放軍404醫院田常炎等。 [處方備注]洋金花又名風茄花、蔓陀羅花。為茄科植物白曼陀羅和毛曼陀羅的花。中醫文獻有用之治療哮喘、驚痛、風濕痹痛的記載,其主要成分為莨菪堿。據近幾年的研究證明莨菪類藥物有改善微循環等作用,田氏等按臨床實踐推測,洋金花在治療強直性脊椎炎中可能具有改善微循環、調節植物神經和多種體液因子的功用,從而增進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保護細胞膜,改善營養狀態,減少關節滲出。促進關節液吸收,使致痛物質的堆積減少,以解除僵、痛癥狀,促進功能恢復而達到治療本病之目的。(徐榮禧) 7.防己地黃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除濕,祛風通絡。主治急性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木防已15克、生地15克、防風9克、桂枝9克、羌活30克、忍冬藤(或西河柳)30克、蒲公英(或野菊花)3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關節紅腫、有環形紅斑、舌質紅者,去桂枝、羌活、忍冬藤,生地加量至60克(個別曾用至90克),并加用丹皮9克、赤芍9克、水牛角30克、紫草15克。 [療程療效]治療急性上風濕性關節炎50例,顯效25冽,有效18例,無效7例。 [處方來源]上海市楊浦區中醫院內科劉藹韻。 [處方備注]本組病人不加西藥,完全用本方中藥治療,取得較好療效。方中羌活用量尤其大,臨床需加注意。(徐榮禧) 8.青風藤方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止痛,活血通經。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青風藤30克,水煎服,以黃酒為引。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11例患者,其中女性207例,男性104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9歲,平均年齡37歲;病程最長22年,最短半年。結果顯效者41例(13.1%),有效250例(80.3%),無效20例(6.6%)。 [處方來源]陜西省西安市第五醫院朱成玲。 [處方備注]青風藤有祛風鎮痛、活血通經之功效,經現代藥理學研究,其有消炎鎮痛、減少關節粘液滲出、增強免疫能力、促使類風因子轉陰的功能。本方劑量由編者所擬。(朱鋼) 9.烏蛇祛風通絡湯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通絡,益氣補血。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烏梢蛇15克、羌活15克、獨活15克、當歸10克、防風6克、細辛6克、伸筋草20克、老鸛草20克、豨薟草20克、黃芪20克,水煎服。并用藥渣局部外敷。 [辨證加減]上肢關節痛明顯加片姜黃12克;下肢加川牛膝10克;腰痛加螃蟹蟲10克、土鱉5克;寒邪盛加烏頭6克;濕利加蒼術10克、黃柏10克;熱偏盛加知母10克、忍冬藤30克。 [療程療效]本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42例,顯效38例,有效3例,無效1例。療程最長3月,最短1月。 [處方來源]陜西省歧山縣醫院。 [處方備注]本病病機多因素體虛弱,腠理疏松,營衛不固,風寒外入,流注經絡關節,氣血運行不暢,致肢體關節疼痛,屈伸不利。方中烏梢蛇祛風通絡為主藥;輔以羌獨活通痹止痛;防己、細辛散骨間之風寒;佐以伸筋草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徐榮禧) 10.松梅樂方 [功能主治]功能溫補除濕,散結鎮痛。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鹿骨、甜瓜子,制成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8毫升,肌肉注射。15次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不停藥。一般不超過5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它藥物。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本方治療235例,顯效38例,有效165例,無效32例。 [處方來源]河北白求恩醫科大第一臨床醫院中醫科 [處方備注]本方用后常感肢體變溫,能利水消腫,減輕疼痛,改善活動,各項化驗指標及心電圖等部分可恢復正常。(徐榮禧) 11.烏頭通痹湯 [功能主治]功能溫經散寒,驅風除濕,通絡扶正。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制烏頭9克(先煎)、黃芪15克、桂枝6克、芍藥12克、穿山龍15克、地龍15克、青風藤15克、鉆地風15克、僵蠶15克、烏梢蛇15克、蜂房9克、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沖蜂蜜適量分2次服,1個月為1療程。 [辨證加減]風勝者加防風、秦艽、風不動;濕勝者如薏米、防已、蠶砂;寒勝加細辛、附子;化熱加青蒿、石膏、知母、連翹;紅腫加生地、丹皮、黃柏、大通筋;骨痹加角版、鹿角霜、續斷、杜仲;體虛自汗加麻黃根、黨參;血虛加當歸、久熟地。病位在頭項部加葛根、羌活;在上肢加姜黃、秦艽、忍冬藤;下肢加木瓜、五加皮、牛膝;背部加狗脊、靈仙;腰部加獨活、桑寄生;關節變形加全蝎、蜈蚣;麻木加雞血藤、紅花;皮下結節加穿山甲、王不留行。為鞏固療效,在癥狀和陽性體征消失時,在方中加重黃芪用量。 [療程療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35例,同時設單純西藥治療對組照20例。結果本組35例中,顯效14例,有效1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1%;對照組顯效2例,有效1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65%。 [處方來源]福建省漳州市醫院游開泓等。 [處方備注]據游氏臨床應用體會,本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近期療效滿意,病人癥狀和體征消失或改善后,各項化驗指標亦有好轉,但缺乏遠期隨訪。( 12.澤補湯 [功能主治]功能補益肝腎,活血通絡,軟堅祛瘀。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澤漆30克、補骨脂30克、虎仗30克、威靈仙30克、雷公藤30克、蛇舌草30克、秦皮20克、生地20克、丹參20克、當歸20克、全蝎9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中川蚣3條、細辛30-3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兼有發熱者加青蒿20克、銀花20克、地丁30克;游走痛者加徐長卿30克、磁石30克,雙鉤藤12克;體虛者加黃芪30克、黨參20克、鹿角膠12克(化沖);久用胃部不適者加蒲公英30克。 [療程療效]本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35例,結果痊愈4例,顯效9例,有效17例,無效2例,因故不能堅持服中藥而停止冶療者3例。一般服藥45-120劑,平均70劑,治療時間1.5個月-4個月,平均2月。 [處方來源]安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湯琢成。 [處方備注]湯氏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類似痹癥的另一種骨痹癥,治療上不能按痹癥一般祛風、除濕、散寒方法來處理,而必須從肝腎著手,并佐以軟堅、補血、活血以加強療效,故以澤補湯治療。 13.清明油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等關節疼痛疾病。 [處方組成]山甲珠30克、川牛膝30克、木鱉子30克、杜仲炭24克、鉤藤15克、蜈蚣1條。用大口瓷瓶一只,將上藥裝入瓶中,加新針(縫衣針,約一寸半長)7枚、菜油1斤攪勻,將瓶蓋緊。至清明節(公歷4月初)埋至地下(最好埋在牛圈腳底下),瓶口距地面約 7-8寸。至頭伏天取出,共100天,將菜油濾過去渣備用。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本方為民間驗方,在甘肅隴南農村流傳,用治關節疼痛有效。 [處方來源]浙江中醫學院劉崇景。 [處方備注]本方是劉氏收集于甘肅隴南的驗方,確有臨床療效,故不失其參考價值。文中“埋于牛圈腳下”系指埋藥之泥土,常有重力踏走,起振動作用。浙江民間制造陳年芥菜鹵,系放在門檻下泥土中,意義類似。(徐榮禧) 14.尋骨風湯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濕,利筋骨,活絡止痛。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尋骨風30克(鮮草60克)、紅糖60克、米酒6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l例典型病例,服藥12劑而愈。 [處方來源]河南省潢川縣人民醫院戚務身。 [處方備注]尋骨風性味辛、苦、溫,有祛風利濕、活絡通經止痛之功,為本方之主藥;紅糖溫補氣血;米酒溫通經絡,且能發散,協助尋骨風達治療目的。(朱鋼) 15.穿山龍方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取秦嶺南山生產的穿山龍莖與根,加工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1克。每日肌肉注射2次,每次2毫升。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45例,顯效率40%,好轉率43.3%,總有效率為83.3%。84%的病人療程均在1個月,16%的病人療程可達2個月,劑量每次增大至4毫升。 [處方來源]陜西省第三陸軍醫院心腎科郭晉才。 [處方備注]本方用單味中藥制成針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并取得較好療效,且該藥無明顯副作用,近期療效較好,可長期間斷應用。 16.補骨祛寒治尫湯 [功能主治]功能補腎祛寒,疏風化濕,強筋壯骨,活血通絡。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川斷12克、熟地12克、威靈仙12克、補骨脂9克、淫羊藿9克、獨活9克、桂枝9克、牛膝9克、知母9克、防風9克、炙虎骨9克、制附片9克、赤芍6克、白芍6克、蒼術6克、炙山甲6克、松節6克、麻黃3克(上方若無虎骨,可用自然銅9克、尋骨風9克代),水煎服。 [辨證加減]有陰虛或郁熱者當佐以養陰或清熱之品。 [療程療效]本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42例,顯效22例,好轉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8%。 [處方來源]侯牟璽。 [處方備注]本方重在補腎祛寒,附片起重要作用,一般用量較大(或從小量遞增),若疼痛頑固而又劇烈,尚須改用或加用烏頭,并當先經蜜煎以減輕毒性、增強療效。對有關節灼熱感者,從本組病例看,多數仍喜暖畏寒,得熱痛減,遇寒加重,故附片仍當使用。若全身熱象顯著時則須減量或暫緩使用。本病病程較長,短時不易奏效,一般須堅持服藥3個月左右。待病情基本控制后,可將本方五倍量研細為散,每次3克,日服2-3次,飲酒者以黃酒送服;酒量小者,用溫開水與黃酒各半送服;不善酒者用溫開水送服。較長時間服用,以鞏固療效。(徐榮禧) 17.玄駒丸 [功能主治]功能滋補強壯,鎮靜抗炎,護肝解痙。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廣西產大黑螞蟻的干燥粉末,加蜂蜜為丸。每次服5克,每日3次,白開水送服。30天為1療程,連服3個療程。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51例,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36例,慢性風濕性關節炎15例,經3個月治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顯效率為75%,總有效率為100%;對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顯效率為53.3%,總有效率為94.3%。 [處方來源]解放軍第211醫院中醫科王懷山。 [處方備注]螞蟻,《本草綱目》中稱為“玄駒”。據研究,螞蟻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故有明顯的滋補強壯作用。兩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多有貧血表現,服用本品后,患者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的含量均較治療前有顯著增加,因此對氣血虛弱的頑痹、久痹甚為相宜。經臨床觀察,本方應用安全可靠,極少數病人可出現過敏性皮疹,經用少量抗過敏制劑后應疹即迅速消失。(徐榮禧) 18.骨痹湯 [功能主治]功能溫陽益腎,通絡散寒。主治強直性脊柱炎。 [處方組成]雷公藤、鹿角膠、附子、肉桂、淫羊藿、杜仲、狗脊、巴戟天、制川烏、制草烏、桑技、牛膝各6-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如屬陽虛血瘀者,則以補腎壯陽、活血通痹法,藥用雷公藤、鹿角膠、附子、肉桂、當歸、川斷、牛膝、桃仁、紅花、骨碎補、雞血藤、地龍、桑枝;如屬陰虛濕熱者,則以滋腎益精、通絡蠲痹法,藥用雷公藤、黃柏、知母、龜版膠、山萸肉、薏苡仁、澤瀉、木瓜、牛膝、桑技、丹參、金櫻子、雞血藤。 [療程療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共267例,結果痊愈64例,顯效159例,好轉28例,無效16例??傆行?4%。 [處方來源]解放軍211醫院中醫科聶志偉。 [處方備注]強直性脊柱炎,在中醫文獻中尚無此病名,但從癥狀分析,聶氏認為屬“骨痹”范疇。若先天稟賦不足,經脈失養,或因邪氣侵襲,直中伏脊之脈,氣血凝泣,筋骨不利,以致拘萎而不用,均會導致本病。本病有明顯的家族發病的特點,辨證以虛證、寒證為多,故治療以補益肝腎為主;且因本病免疫球蛋白測定明顯高于正常值,提示本病體液免疫機能紊亂,故應用具有明顯免疫抑制作用的雷公藤等藥配伍,一般運用上述通用方均能取得較好療效。如陽虛或陰虛癥狀明顯者,則宜接上述辨證加減方法用藥。(徐榮禧) 19.雙藤飲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勝濕,通絡止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組成]青風藤9克、海風藤9克、千年健9克、鉆地風9克、穿山甲9克、防風9克、生甘草9克、穿地龍9克、尋骨風9克,水、酒各半或單用水煎服。 [辨證加減]風邪偏勝加秦艽、羌活、桂枝、葛根、當歸;寒邪偏勝加制川烏、麻黃、芍藥、黃芪;肢體厥冷甚加附子、桂枝;濕邪偏勝加麻黃、杏仁、薏苡、白術、茯苓;熱邪偏勝加石膏、知母、桂枝。 [療程療效]本方治療風濕住關節炎共80例,痊愈62例。用藥5-20劑而愈者45例,用至21-50劑者17例。 [處方來源]河北宣化縣機井隊保健站肖進順(徐榮禧)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14.風濕·類風濕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