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尿崩癥
尿崩癥是因抗利尿激素(又稱加壓素)缺乏而致的疾病。起病往往為漸進性,在數日或數周內病情逐漸明顯,有時可突然起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尿次數增加,尿量增多,繼而煩渴多飲,有時煩渴出現在多尿之前,尿液甚清,不含糖及蛋白質,比重低,通常在1.001~1.005,逐漸消瘦。如在某種特殊情況下,得不到飲水,或是在手術、麻醉、創傷后神志不清,或是下丘腦病變同時累及口渴中樞時,多尿得不到飲水補充,病人可迅速發展到嚴重脫水,出現高滲證群,主要為腦細胞脫水所致的神經系統癥狀。根據高滲程度的輕重,出現頭痛、肌痛、心率加速、性情改變、煩躁及神志模糊,可發展至譫妄、昏迷、體溫可降低或出現高熱,引起死亡。病人在用抗利尿激素治療過程中,如果用量過大,尿量減少時,仍不適當地大量飲水或是由于口渴中樞功能減退,皆可造成體內水分過多,出現低滲證群,主要表現亦為精神癥狀。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病因是由于創傷、腫瘤、感染、血管病變、血液病及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等使下丘腦——神經束受損所致。也有與遺傳因素有關。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特點尿量多(可達8一10升/日或更多),尿比重低;用興奮抗利尿激素釋放的刺激(如禁飲,注射高滲鹽水等)不能使尿量顯著減少,尿比重顯著提高。
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療法。
尿崩癥在中醫臨床中多屬“消渴病”范疇。主要由于素體陰虛,復因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而致肺、胃、腎三臟熱灼陰虧,水谷轉輸失常所致。中醫認為口渴多飲屬“上消”,病變臟腑主要在于肺,肺為水之上源,肺受燥熱所傷,水液直趨下行,故小便頻數。脈不布津故口渴喜飲。但久病也可傷陽而致下元虛寒、蒸騰無權
1.[處方名稱]部氏養陰清熱方
[功能主治]功能養陰清熱,生津止渴。主治尿崩癥。
[處方組成]細生地10克、黑玄參15克、大麥冬10克、白茅根15克、粉丹皮10克、束白薇10克、全瓜蔞20克、干薤白15克。石葛蒲10克、肥玉竹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炙甘草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口渴甚加天花粉10克、粉葛根10克、肥知母10克;夜尿多加淮山藥15克、桑螵蛸10克、臺烏藥10克、益智仁10克。
[療程療效]治療1例,痊愈(癥狀消失,尿比重正常)。
[處方來源]北京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郜香圃
[處方備注]本病總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互為因果。養陰消熱,生津止渴,陰虛復,燥熱除,洋液得布,是不必止渴,渴自除,腎氣充,胱膀固,氣化復常,金水相生。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2.[處方名稱]范氏尿崩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陰清熱,益氣補脾。主治尿崩癥。
[處方組成]生地30克、熟地30克、山藥30克、甘草30克、龜版60克、黨參15克、麻仁15克、黃連12克、黃柏12克、木瓜12克、枸杞12克、烏梅12克、棗仁12克、羚羊角1克(另煎兌入),水煎服。另以甘草粉90克,早晚各服3克。
[辨證加減]舌咽干燥甚加鮮石斛15克、鮮蘆根150克(煎湯代水入藥);昏倦乏力去羚羊角,黃連改6克、黃柏改6克,加生曬參6克,桑螵蛸12克。
[療程療效]治療2例,痊愈(癥狀消失,恢復工作)。
[處方來源]安徽省中醫醫院范仁忠
[處方備注]范氏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初步確認甘草、龜版、羚羊角對本病有卓著功效。甘草具有顯著的抗利尿作用,龜版可能與激活下丘腦的某種釋放因子的輔酶有關,羚羊角有調節中樞神經功能之效。故三者配合應用,療效提高。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3.[處方名稱]周氏治崩方
[功能主治](1)方功能健脾益氣,滋陰生津;主治脾胃氣陰不足型尿崩癥。(2)方功能清肺潤燥,滋陰生津;主治肺燥津傷,火灼陰虧型尿崩癥。
[處方組成](l)黨參15克、生黃芪50克、山藥40克、砂仁5克、麥芽15克、石斛25克、麥冬20克、花粉20克、枸杞20克、女貞子 25克,水煎服。(2)沙參20克、知母15克、生石膏25克、蘆根50克、生地40克、玄參15克、玉竹20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2例,痊愈(癥狀消失,尿比重正常)。例1以六味地黃丸鞏固療效,隨訪l年未見復發。此例為脾胃元氣不足,不能制約腎水,致明虧而火偏旺,陰液暗耗,水津不布。例2為郁熱化火,消爍肺胃津液,心火偏旺致陰虧津傷。
[處方來源]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周鳴歧
[處方備注]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4.[處方名稱]參麥鹿茸丸
[功能主治]功能補腎助陽,益氣生津。主治腎水下趨、腎氣不升之尿崩癥。
[處方組成]黨參30克、玄參15克、黃芪18克、五味子9克、熟地24克、麥冬12克、炒故紙9克、炒山藥24克,知母12克、肉桂3克、花粉18克、桑螵蛸9克、覆盆子9克、雞內金粉3克(沖)、鹿茸粉1克(沖),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3次。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3例,療效滿意。
[處方來源]山東省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孫以渭
[處方備注]一般治療本病以益氣養陰為主,較少用溫熱藥。本方特點有三:一則認為氣至水亦至,補氣即是生津;二則以腎為胃之關,關門不闔,故飲多尿多,法當固腎縮尿;三則宜用甘溫補腎之品,微補腎陽,取“少火生氣’之義。治療尿崩癥有獨特的見解,值得臨床參考。(
5.[處方名稱]謝氏生津涼血方
[功能主治]功能養陰生津,清熱涼血。主治尿崩癥。
[處方組成]北沙參12克、全當歸12克、葛根12克、天花粉12克、紅花9克、雞血藤30克、太子參9克、白芍12克、丹參15克、玄參15克、生地15克、阿膠9克、三七粉3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尿多加益智仁9克、菟絲子15克、烏藥12克;熱量加鱉甲24克、青嵩12克、白薇12克、地骨皮12克。
[療程療效]治療1例,癥狀消失,堅持工作,3年未見面發。
[處方來源]北京市謝海洲
[處方備注]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6.[處方名稱]鄭氏老壯方
[功能主治](1)方功能堅陰降火,生津止渴,滋腎固攝;主治老年尿崩癥。(2)方功能清熱瀉火,養陰保津;主治壯年尿崩癥。
[處方組成](l)石膏60克、知母6克、生甘草6克,牛膝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黃柏9克、黃芩9克、玄參9克、金櫻子10克、蘆根12克、北沙參30克,水煎服。(2)石膏90克、生地30克、北沙參30克、金櫻子18克、牛膝15克、黃芩9克、玄參9克、地骨皮9克、桑白皮1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2例,癥狀消失,尿比重正常。
[處方來源]浙江省黃巖縣第一人民醫院鄭世岳
[處方備注]高年之體,陰分已虧;少壯之體,腎陰虧耗不甚,以肺胃燥熱為主,雖用藥略有不同,卻收到同樣效果。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7.[處方名稱]補腎潤肺方
[功能主治]功能補腎益精,潤養肺胃。主治尿崩癥
[處方組成](1)熟地黃25克、凈萸肉20克、山藥20克、澤瀉20克、茯苓25克、胡黃連10克、沙參25克、龜版20克、寸冬25克、枸杞子25克,水煎服。(2)上方加五倍子10克、花粉20克、五味子10克,3一5劑,烘干為末,每服10克調服以鞏固療效。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例,痊愈(癥狀消失,尿比重正常,1年后隨訪未復發)。
[處方來源]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推拉爾基中醫院孫云芳
[處方備注]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8.[處方名稱]麥氏消渴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腎潤肺,清熱生津。主治妊娠尿崩癥。
[處方組成]生地15克、五味子10克、淮山藥10克、知母10克、麥冬10克、黃芩10克、石斛10克、葛根10克、黃芪10克,川斷15克、桑寄生1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納差、食后腹脹加白術10克、茯苓10克、黨參10克、神曲10克。
[療程療效]治療1例,痊愈(癥狀消失,尿比重正常)。
[處方來源]廣西馬山縣人民醫院麥燕君
[處方備注]滋水救陰,陰液得存,火邪自平,以為治標之法。麥氏認為蓄水谷精微,全仗脾之健運,脾旺則氣血氣化有源,腎陰才能得以不斷補充,故后以四君加味補其脾氣,實為治本之道,標本兼治而獲痊愈。本方名由編者所擬。(
9.[處方名稱]尿崩方
[功能主治]功能潤肺健脾,益腎固攝。主治尿崩癥。
[處方組成]制首烏120克、淮山藥60克、黑芝麻120克、紅棗120克、黑棗60克、黑毛小母雞1只。先將母雞除去毛及內臟,和諸藥,用小火燉8-12小時分多次內服,可于2一3天內服完(服湯及雞),每周1劑。小兒可適當減少藥量。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臨床應用數10例,效果滿意。
[處方來源]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陳茂悟
10.[處方名稱]閻氏尿崩方
[功能主治]功能溫陽滋腎,固陰生津。主治腎性及真性尿崩癥。
[處方組成]生地15克、玄參12克、麥冬12克、北沙參12克、玉竹12克、烏梅9克、山藥15克、枸杞12克、益智仁12克、復盆子12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例,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滿意。
[處方來源]陜西省人民醫院閻梅田
[處方備注]閻氏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尿崩癥較之單用中藥或單用西藥為優。中藥抗利尿作用與雙氫氯噻嗪抗利尿作用不同,可能主要是通過生津止渴影響口渴中杯,而達到抗利尿作用。本方名由編者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