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癥的中醫治療方法
![]()
1.辨證論治 (1)邪熱留戀證 癥狀:常見于暴風客熱或天行赤眼治療不徹底,微感畏光流淚,少許眼眵,干澀不爽,白睛遺留少許赤絲細脈,遲遲不退,瞼內亦輕度紅赤;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辨證要點:因熱邪傷陰,余邪未盡,隱伏于肺脾兩經,故辨證以暴風客熱或天行赤眼后出現上述眼癥為要點。 治法:清熱利肺。 方藥:桑白皮湯《審視瑤函》) 加減:桑白皮 澤瀉 黑玄參 甘草 麥門冬 黃芩 旋覆花 菊花 地骨皮 桔梗 白茯苓。若陰傷而無濕者,可去方中之茯苓、澤瀉。
(2)肺陰不足證 癥狀:眼干澀不爽,不耐久視,白睛如常或稍有赤脈,黑睛可有細點星翳,反復難愈;可伴干咳少痰,咽干便秘;苔薄少津,脈細無力。 辨證要點:肺陰不足,目乏津液濡潤,故辨證以眼干澀不爽,不耐久視,黑睛可有細點星翳及全身癥狀為要點。 治法:滋陰潤肺。 方藥:養陰清肺湯〔94〕加減。可于方中加太子參、五味子以益氣養陰;黑睛有細點星翳者,可加蟬蛻、菊花、密蒙花以明目退翳。
(3)脾胃濕熱證 癥狀:眼內干澀隱痛,眥部常有白色泡沫樣眼眵,白睛稍有赤脈,病程持久難愈;可伴口黏或口臭,便秘不爽,溲赤而短;苔黃膩,脈濡數。 辨證要點:脾胃濕熱,氣機不利,濕滯熱蒸,故辨證以白色泡沫樣眼眵及全身癥狀為要點。 治法:清利濕熱,宣暢氣機。 方藥:三仁湯(《溫病條辨》)加減:杏仁 飛滑石 白通草 竹葉 白蔻仁 厚樸 生薏仁 半夏。若白睛赤脈稍顯者,可加黃芩、桑白皮、地骨皮、丹皮以清熱瀉肺、涼血退赤。
(4)肝腎陰虛證 癥狀:眼內干澀不爽,雙目頻眨,羞明畏光,白睛隱隱淡紅,久視后則諸癥加重,黑睛可有細點星翳;可伴口干少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夜寐多夢;舌紅,苔薄,脈細。 辨證要點:肝腎虧損,陰血不足,目失所養,辨證以久視后則眼癥加重及全身癥狀為要點。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養血。 方藥:杞菊地黃丸(《醫級》) 加減:枸杞子 菊花 熟地黃 山茱萸 山藥 澤瀉 茯苓 牡丹皮。若口干少津明顯者,可加五味子、玄參、沙參以養陰生津;白睛隱隱淡紅者,可加地骨皮、桑白皮以清熱退赤。
2.外治 滴眼藥水:可滴用抗生素眼藥水或0.1%愛麗滴眼液、珍珠明目液、淚然滴眼液。
3.其他治法 針刺治療:選睛明、上睛明、攢竹、四白、承泣、太陽、絲竹空、陽白等眼周穴,每次選3~4穴,平補平瀉手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10日為1個療程。 【預防與調護】 1.徹底治療暴風客熱或天行赤眼。 2.避免熬夜、過用目力及風沙煙塵。 3.宜少食辛辣炙煿之品,以免化熱傷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