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的人生主張是“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榮,守其辱”。先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上,做最壞的打算,立定腳跟,再圖進取。他反對強攻硬取,“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真正的強者乃是先立足于“柔”的,“守柔曰強”。所以,先秦學術界即有“老聃貴柔”的說法(見《呂氏春秋.不仁》),近年來卻被一位所謂的“國學大師”不由分說的將“清”栽到他頭上,并且報送了聯合國,豈不冤乎枉哉!大概這位大師真地認為老聃就是“三清”中的“太上老君”這位神仙祖師了。 立足于“柔”,不以力取,“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最后達到“柔弱勝剛強”的目的,依然是老子“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在人生中的體現。老子認為,最能說明這一道理的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它滋潤萬物,甘就低處,不與萬物相爭,“夫唯不爭,故無尤”,所以不會有什么差錯,誰也不會危害它。 這些話看起來似乎有陰謀詭計的味道,事實上也有不少古人堅持認為老子乃陰謀詭計的祖師爺,他們拿出的最有力的證據,正是這些話,當然還包括“以正治國、以奇用兵”等等。而在古代的政治斗爭中,這些東西也確實被演繹得爐火純青,漢代的陳平周勃、明代的徐階都是運用這些手段的高手,陳平策劃的鏟除呂氏集團的政變和徐階主謀的扳倒嚴嵩的斗爭即是典型的案例。 漢高祖劉邦去世后,繼任者惠帝雖然仁慈,但軟弱無能,大權就落在了他那心狠手辣的母親呂后手中。為打擊報復曾經和她爭風吃醋的情敵及情敵的兒子,呂后在掌權伊始就大搞清算運動,劉氏諸王也相繼倒了大霉。尤其是漢高祖最為鐘愛的趙王如意及其母戚夫人,一度嚴重威脅到惠帝太子的地位,更為呂后恨之入骨。妒忌使人發狂,仇恨更使得這位本來人性就稀缺的女人變得無比變態,她先是不顧惠帝的苦苦反對,將年少的趙王如意毒死,又喪心病狂地將戚夫人斬去四肢、挖掉雙眼,并飲以啞藥,割去舌頭,熏聾雙耳,扔到廁所中,喚為“人彘”。接著,呂后拋棄高祖“非劉氏不得王”的誓約,把自己的娘家兄弟子侄全部封王,又相繼害死了高祖的兩個兒子趙幽王劉友和梁王劉恢。呂后的倒行逆施自然會激起高祖元老大臣們的反抗,周昌、王陵一個個挺起脖子,面折廷爭,與呂后大吵大鬧,結果相繼被呂后扔到冷板凳上晾了起來,不幾年就郁悶死了。深諳老子“知雄守雌”、“以柔克剛”之道的陳平、周勃見勢不妙,立刻變得面團一般,任由呂后捏個圓捏個扁,極力對呂后拍馬逢迎。被迷惑的呂后漸漸對二人放松了警惕,更加肆無忌憚,折騰得天怨人煩,人心盡失。 跋扈成性的呂后也難逃自然規律,于公元前180年一命嗚呼,呂氏集團失去靠山后,亂成一鍋粥,失去了主心骨。陳平、周勃見時機已到,在陳平策劃下,由周勃騙得印符,潛入北軍中,大吼一聲:“為劉氏者右袒!”北軍將士早已對惡貫滿盈的呂氏集團深惡痛絕,聽得周勃這一聲怒吼,齊刷刷的扒掉右臂的衣服,跟著周勃赤著膀子沖進宮中,發動政變,將呂氏集團全部鏟除。陳平、周勃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們看到周昌、王陵以力強爭不可能取得理想結果的情況下,改變策略,避其鋒芒,隱忍以待,以假象麻痹呂后,促使呂氏集團的勢力惡性膨脹、盡失人心,然后乘火打劫,一擊致命。不失為以柔克剛的經典案例。 與此相似的是明代徐階扳倒嚴嵩的案例。著名的權奸嚴嵩在嘉靖朝中期可謂權傾朝野、一手遮天。此人雖然得君有道,卻治國無術,更兼私德敗壞,貪贓枉法,無惡不作,對待異己心狠手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大明帝國在他的掌舵之下危機四伏。但晏處深宮、三十多年不上朝的嘉靖帝卻只信他一個,這給了嚴嵩上下其手操控朝政留足了空間。嚴嵩禍國殃民的行為為許多政治的官員所不容,他們慷慨激昂、大義凜然地與之做了堅決的斗爭,其中沈煉和楊繼盛就是代表。可惜,他們的忠肝義膽只能感動除嘉靖帝之外的人,于是等待他們的只能是嚴嵩的反攻倒算,全被嚴嵩設計害死。此時,人們把目光都集中在徐階身上,希望他站出來,做反對派的領袖,為倒嚴派撐腰。然而,位居次輔的徐階讓人們失望了,他在嚴嵩面前甘詞媚語,無比溫順。對嚴嵩的專權跋扈,他也一讓再讓,成了名副其實的伴食中書。甚至面對自己的學生楊繼盛被嚴嵩設計害死這件事,他也沒有站出來說一句公道話。徐階的柔道一步步把嚴嵩架上火爐,老奸巨猾的嚴嵩以為徐階真的不足為,父子倆也更加肆無忌憚,他們的專擅朝政漸漸引起嘉靖帝的猜忌。嘉靖帝的信任是嚴嵩跋扈的最大資本,徐階見火候已到,與道士藍道行、御史鄒應龍一唱一和,里應外合,就勢扳倒了嚴嵩,并將嚴世蕃送進了鬼門關。 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之道的關鍵就在于曲徑通幽,“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以妥協退讓麻痹迷惑對手,使對手在惡性膨脹中一步步被架上火爐,從而乘火打劫,一擊致命。這就要求人們要有長遠的目光,不計眼前得失,隱忍以待,不可急于求成。“反者道之動”,這個“返”也需要一定的周期,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不過,話又說回來,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注: 本文轉載自水滸員外郎《知雄守雌:老子的人生智慧》 文章將由浙江文藝出版社結集出版——《禮崩樂壞下的大裂變》,歡迎博友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