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解釋 【解釋】:子虛:并非真實;烏有:哪有。指假設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 【出自】:漢·司馬相如著《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示例】:文貴征實,不蘄于振奇,所以愧文士~之習也。 ◎清·沈惟賢《萬國演義序》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此成語的詳細解釋是:子虛:不真實的事。烏有:沒有。指假設的,并不存在的事情或人。亦作“烏有子虛”、“烏有先生”、“憑虛公子”、“烏有翁”。 釋 義 子虛:人名,子:古時候的尊稱,虛:謙虛,有涵養, 烏有:人名,烏:黑色/墨色,有:一種衡量方式。 有文化素養的意思, 指:典故中的二人,名不副實。 寓意:為人處世要名副其實! 典出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以子虛,虛言也,為楚稱。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為齊難。亡是公者,無是人也,明天子之義。故空藉此三人為辭,以推天子諸侯之苑囿,其卒章歸之于節儉,因以風諫。”為楚稱:設為楚使稱贊楚地富有之美的話。為齊難:設為齊人提出的詰難。后因稱假設的、非實有的為“子虛”或“子虛烏有”。 故事 西漢時期,司馬相如寫的《子虛賦》深得漢武帝的喜愛。《子虛賦》講楚王派子虛去訪問齊王。齊王率全國游獵能手陪同子虛外出打獵。子虛竭力向陪同的烏有先生吹噓楚王的游獵盛況,故意貶低齊王。烏有先生立即替齊王辯駁,向子虛發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