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信息技術會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中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那么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未來中小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
一、在學生的注意力方面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在教學時總是千方百計設計一些富有情趣、引人入勝的情境和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我們完全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不僅要提供給學生足夠的學習資源,還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創(chuàng)造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和展示的平臺。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生學習,還要讓學生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做自己學習的工具和手段。
二、在學生的情緒
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充分激活潛能,我們的學生可能會通用網絡進行沒有老師監(jiān)督的學習,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對的一面,網絡也同樣不例外,它作為一個信息的集合體,有精華也有糟粕。作為學生,他們上網的機會很多,網絡為他們提供了大量信息,又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的個性化和國際化的空間,給了他們一個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臺,所以他們對于知識選擇的靈活性大大增加,學習的主動性也大大提高,學習的內容自然超出了狹隘的課本范圍,這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應是大有裨益的。家長、學校及社會有必要采取行動,擔負起輔導中學生健康上網的責任。 家長應改變教育方式,以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在學生上網這一問題上,對孩子進行"追堵打壓"、"因噎廢食",不如順應時代潮流,接受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新的價值觀念,更新知識,首先就應懂得上網,才能幫助學生健康上網。
我想未來信息技術在中小學學生的學習中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不能讓學生變成“計算機的奴隸”,而是讓學生將信息技術作為自主學習的手段,在實施學科學習的同時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在應用信息技術時,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在信息載體的體現(xiàn),而是信息載體及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及各種能力、意識的培養(yǎng)。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在設計和實施教學程序時,要本著開放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原則,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各種優(yōu)勢,提供給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空間,使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做信息技術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