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分生理性脫發和病理性脫發, 前者屬生理現象無需治療,如女性哺乳期和秋季等脫發。病理性脫發包括稀脫和斑禿,于臨床常見,而且有年輕化趨勢。西醫學認為脫發的主要原因是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同時與精神因素、血管舒縮功能障礙、遺傳、內分泌失調、感染中毒等有關。中醫學認為“發為血之余”,其病多因血虛或陰虛所致,臨證多見血虛風燥、肝腎陰虛等證,治以養血滋陰、補腎益肝之法。但此常法治脫發,臨證并非皆效。筆者根據“肺主皮毛”理論,并結合臨床醫家治療脫發的經驗,認為脫發與肺關系密切,脫發從肺論治,臨床亦多效驗。 1 燥邪傷肺毛發脫落 肺為嬌臟,喜潤惡燥。若六淫之燥邪從口鼻、皮毛侵犯人體,或體生五邪之內燥,均易犯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素問·經脈別論》)。燥邪傷肺,肺失清潤,宣發布散失常,不能輸布精血以濡潤毛發。燥邪易傷津,津聚為痰,膠結不解,阻塞經脈,氣血運行不暢,不能布達于頭部而滋養毛發。如此,毛發失其所養,而致脫落。 案1.王某,男,36 歲。2004 年3 月初診。述自半年前發現頭后側一處開始脫發, 初不在意,其后漸大,便就醫治療,但效果不佳,脫發未得到控制。診見:頭左后側有一片狀脫發,頭皮光亮,平素不時咳嗽,覺咽部不利,有痰難咯,納眠可,二便調,舌深紅、苔薄黃,脈洪數。病機為肺燥痰結,氣血不得上承。治以滋陰潤肺,祛痰散結。處方:皂莢36g,研為細末,每服3g,日2 次,連服6d。其后續服: 生地15g, 麥冬10g, 丹皮10g, 天花粉12g,白茅根10g,夏枯草10g,郁金10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 劑。 治療月余,頭發漸生,恢復如初。 按:該患者癥見不時咳嗽,咽部不利,有痰難咯,說明燥邪傷肺,肺失清潤宣發;痰阻經脈,氣血不達于頭,頭發失養,而致脫落;痰聚生熱,而見舌深紅、苔薄黃,脈洪數。“皂莢屬金,入手太陰經……其味辛而燥, 氣浮而散……服之則治風濕痰” (《本草綱目》)。先用皂莢一味去其燥痰, 痰消則經脈暢達無阻,氣血自可布達于頭,繼而頭發可生。又因燥邪易耗傷陰津,故用生地、麥冬養陰生津;痰熱傷陰,用丹皮、天花粉、白茅根養陰清熱;肺金燥熱,可致肝木水涸郁結,故用夏枯草、郁金解其郁而養其血。本病例先用皂莢一味治其標,而后用上方善后治其本,如此則標本兼顧,收效頗佳。 2 熱盛乘肺毛發脫落 情志不遂,木郁化火,火令金熱,肺葉焦干,金被熱傷則全身氣弱,毛發失榮。“肺熱即令肺葉焦干,外令皮毛及膚弱急相著”(《黃帝內經太素·傷寒·五臟痿》)。“肺熱者,色白而毛敗”(《素問·痿論》),白為肺之本色,毛為肺之所主。此外,肺為腎之母,今母病熱而下涸腎水,而致精血不足,故肺熱則精、氣、血皆不足,毛發失養而敗落。 案2.龔某,女,45 歲。2004 年5 月初診。述自1 年多來,洗頭或者梳頭時頭發脫落厲害,診見:頭發較稀疏,少許白發,平時心情不暢,急躁善怒,納少,時腹脹,晨起口酸,眠差,不易入睡,月經尚規律,大便日1 次,質偏干,小便調。舌邊尖紅、苔薄黃,脈弦數。病機為肝郁肺熱。治以疏肝解郁,清肺滋陰。 處方:柴胡12g, 姜半夏10g, 黃芩6g, 丹皮9g, 黨參10g,白芍30g,川楝子10g,郁金10g,香附10g,太子參10g,玄參10g,甘草6g。水煎服,日1 劑。服上方半月后, 脫發已基本控制, 效不更方,2月后已基本痊愈。 按:該患者平時心情不暢,急躁善怒,致肝氣郁結,肝郁化熱,故口中酸;熱擾心神則不易入睡;肝木乘脾則納少、腹脹;木旺刑金,可致肺熱而耗氣傷陰,毛發失養而衰落。舌邊尖紅、苔薄黃,脈弦數乃肝郁肺熱,故治以疏肝泄熱、益氣養陰。方中白芍重用,既能瀉肝火,又能補養肝之體用,配以柴胡、郁金、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氣兼解郁;黃芩、丹皮清肺肝之熱;黨參、太子參、玄參補氣養陰清熱;姜半夏祛痰結;甘草調和諸藥。肝肺同治,則肝郁得解,肺熱得清,氣血得養,頭發得以滋潤而生長,效果令人滿意。 3 肺腎兩虛毛發脫落 “皮膚堅而毛發長,血氣之充盛也”(《黃帝內經靈樞集注》),今若肺氣虛衰則宣發無力,毛發不榮,肺衛不固,外邪可犯,進而皮膚失堅,毛發敗落。《靈樞·經脈》曰:“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行氣溫于皮毛者也,故氣不榮則皮毛焦。”久病及腎,肺腎兩虛,毛發脫落。案3.呂某,男,48 歲,中學教師。2006 年7 月初診。 近3 月來突然發現頭部有多處脫發, 呈點狀散在分布,初為綠豆大小,現已發展至拇指蓋大小,自行用生姜外擦,效果不佳,遂來診。診見:頭部四處脫發,點狀散在分布,大者約銅錢大小,小者約黃豆大小,皮色光亮,氣短乏力,稍稍活動即多汗出,易于感冒,腰酸,納眠可,二便調。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弱。病機為肺腎氣虛,血不養發。處方: 生地15g, 赤芍10g, 川芎10g, 當歸10g, 黃芪25g,炒白術10g,杜仲10g,何首烏15g,牛膝9g,雞血藤10g。水煎服,日1 劑。同時,用高度酒(>50 度)浸泡骨碎補30g 1 周,局部外擦,不定時。 20 余天后,頭發漸生,繼守方月余,基本痊愈。 按:該患者氣短乏力,稍稍活動即多汗出,易于感冒,說明其肺氣虛弱。肺氣虛則金不能生水而致腎虛,可見腰酸、脈沉細弱。縱觀全方,四物湯補全身之血,黃芪補肺氣、固肌表;白術健脾以資氣血生化之源;杜仲、牛膝、何首烏補肝腎、養精血;雞血藤生血和血、補血行血,本方精氣血皆補。骨碎補“味微苦,性溫平,乃足少陰厥陰肝腎藥也,能活血”(《景岳全書》),用高度白酒浸泡,增強其活血功能,內服外擦同治而收殊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