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名中醫黎成科主任醫師從事中醫診療工作4O余年,非常重視中醫經典對臨床的指導,并中西匯通,善于運用西醫理化檢驗,結合中醫理論靈活辨治各種疑難病癥,臨床療效卓著。多年來,黎老對老年骨質疏松癥、老年骨關節病等退行性病變進行了深入的觀察與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經驗,并創議了“骨衰”新病名及治療有效方藥。茲介紹如下。 1 骨衰病機 骨衰是老年性疾病,多發生于絕經后女性和6o歲以上的男性。其主要脈癥是腰背痛,可向上向前向下牽涉及頸項、脘腹、髖膝,并伴腰膝酸軟,稍勞作則疼痛加重。病情呈慢性隱匿進展,患者可漸變身材矮小、駝背,常伴眩暈,肢麻,乏力,畏寒,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X線攝片檢查常提示有骨質疏松、胸腰椎壓縮或骨折(壓縮性)或骨質增生退變。 以往臨床多將此病納入腰痛、痹證、骨痿范圍進行辨治。黎老認為,骨衰病是病因和診斷指標十分明確的??菩约膊。粢匝囱灾?,因包攬內容太多,不得要領;若言痹癥,此病又非風寒濕三氣所致;若稱骨痿,患者又無痿癖廢用之表現。可見上述三個病名均欠精確,用之則誤導辨治。中醫的病名也要與時俱進,在繼承的基礎上要有所創新,為此提出“骨衰”這個新病名。 關于骨衰的病機,黎老認為,雖說骨衰病位在骨,病根在腎,但其發病與肝臟、氣血亦有極大關連。因為肝主筋,腎主骨,筋骨相互依附;腎藏精,肝藏血,精血相互生化;腎虧則肝虛,骨衰則筋滯,因而此病在腰背疼痛同時伴有動作遲緩、無耐力的表現?!峨y經》二十二難說: “氣主煦之,血主濡之”,筋骨雖然由肝腎所主,但其營養與動力卻完全依賴于氣血的輸注,若氣血虧虛或運行不暢,則不但發生腰背膝腿酸軟疼痛,同時還有肢體麻木、畏寒、乏力等表現。 根據現代醫學理論,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骨微結構破壞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統的退化性病變。由于骨量的減少和骨質的降低,使骨組織機械強度減弱,骨折的易感性明顯增高。在骨質疏松患者中,骨強度既取決于骨的量,又取決于骨的質,前者是指骨的數量,它決定了80% 的骨強度,因而是判斷骨強度最重要的因素。后者是指骨的微結構、骨膠原成分、骨基質的礦化以及微骨折的修復能力,它決定了20% 的骨強度。骨質疏松的發生,除了與隨年齡增加出現的骨組織生物學退化所導致的骨量丟失、骨質下降有關系外,也與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結構的退化和功能衰退引起人體內在、外在的力學環境變化相關。所以,通過促進成骨、增加骨量或抑制骨礦化及運動等,可提高骨量,改善骨結構,防止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臨床實踐證明,中醫通過補肝腎、補氣血可調整和促進所有參與骨生成的器官功能,調節20余種參與骨生成的營養素、激素、細胞因子的濃度,提高鈣的生物學利用度,促進骨基質鈣化,對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有重要作用。以上論述進一步印證了黎老的觀點。 2 施治調攝 綜合上述分析,骨衰是由于年老臟腑衰退,肝腎虧損,氣血虛弱,從而導致骨骼衰老脆弱、筋腱遲滯。關于其治療大法,黎老認為,應該把補氣血放在首位,然后在補氣血的基礎上輔以補肝腎,強筋骨,再佐以活絡通痹。另外,由于骨衰的病變范圍較窄、涉及臟腑較少,辨治指標明確,可以將其作??茖2】创灰藢⒈孀C復雜化。為此黎老總結其多年的治驗,制定出治療專方——健骨方,處方:黨參、白術、茯苓、獨活各15g,熟地黃、白芍、淫羊藿、威靈仙、杜仲、牛膝各20g,當歸、川芎各lOg,狗脊30g。用法:水煎(文火久熬)服,2天服1劑,次日復渣再服。l5劑為1療程。連服2 3療程后復查。遇感冒停服。 本方以八珍湯(去甘草)補氣血為主藥,氣血足則經脈充盈,筋骨得以溫煦濡養,則腰背腿膝酸軟疼痛畏寒可望緩解;輔以杜仲、牛膝、狗脊、淫羊藿,補肝腎增活力壯筋骨;肝腎虧、氣血虛經脈必凝澀痹阻,故用獨活、威靈仙活絡蠲痹止痛為佐使。 為何方中補肝腎藥反而不是主藥呢?黎老根據多年l臨床觀察得出的結論是:凡辨證屬肝腎虧虛之腰背腿膝痛,八珍湯之效力勝過六味地黃湯或左歸飲、右歸飲,而在八珍湯基礎上加補肝腎強筋骨藥,其效更佳。這是因為“氣主煦之,血主濡之” ,肝腎之精氣需借氣血運轉,才得以充養筋骨,所以補氣血之八珍湯其止痛作用更直接,況八珍湯中熟地黃、白芍、當歸本是補肝腎養精血之品。再者只有氣血足,經脈才能充盈通暢,骨筋才得以溫養,因虛而凝澀于筋骨問之痰瘀等病理產物就易消散。健骨方之具體運用:伴頸項肩痛者加葛根30—60g,桂枝lOg;肢麻加烏梢蛇15—20g;眩暈加天麻15g;氣短氣怯者加黃芪30g;便秘者加肉蓯蓉30g,大腹皮15—30g;夜尿頻加鎖陽、烏藥各15g。X線攝片提示骨關節增生退行性變者,加三七lOg,骨碎補20g。脘腹痛加炙甘草、木香(后下)各tOg。除內服中藥外,黎老還創制了健骨離子導入藥包(成分含細辛、徐長卿等),用場效應治療儀局部加熱導入病位,每天1—2次,每次30~45分鐘,有良好緩痛效果。 適當體育鍛煉有利于骨衰病的康復,黎老最推崇簡便易行的“倒行”療法,認為倒行可激發腰背肌活力,增強脊柱的穩固性。在倒行時由于腰背肌群的運動,對諸多背俞穴起溫和的按摩作用和促進督脈及膀胱經經氣之流暢灌輸,這些均有助于止痛和臟腑康健。骨衰患者每天可練2—3次,每次15—30分鐘,倒行時切記注意安全。初練時可能反覺腰部不適,1周后就可完全適應,持之以恒,定有效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