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以肝為先天”,故婦人病肝郁者多。臨床上一旦肝郁致病,常用藥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陳皮、香附、烏藥、元胡、木香等,立方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方。家父對于疏肝解郁的應用有其獨特的見解,認為肝為剛臟,宜舒不宜伐。如用理氣藥,太過辛燥,不利肝體,用量過大過久,則耗傷肝陰,有化風動火之慮。故醫家有“香燥成脹,香燥成癰”之論。 臨床上,家父對于肝郁氣滯初起,病情輕者,癥見精神抑郁,胸悶不暢,胃納不佳者,多用陳皮、佛手、枳殼、砂仁、郁金等芳香疏肝之品。對于氣滯較重,胸肋脹滿,氣滯脘痛,甚有結滯痞塊者,可選用青皮、柴胡、木香、枳殼、枳實等辛宣破積之品。家父一再告誡,在疏肝解郁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肝陰肝血,可配伍柔肝養陰之品,謹防耗傷陰血。如藥用玫瑰花、生麥芽、佛手、川楝子、沙參、麥冬、白芍、枸杞子等品。 1983年,余曾記錄家父治一女性胃脘痛患者。其主癥見胃脘痛反復發作,食后脹痛,饑則痛甚,口干咽燥,大便干結。常服逍遙丸、香砂養胃丸未果。家父認為證屬肝血不足,胃陰損傷。治以柔肝養胃,兼以疏導。 藥用: 北沙參12克,明玉竹12克,川楝子6克,天冬9克,麥冬10克,當歸15克,生白芍12克,瓜蔞9克,生麥芽20克,甘草5克。 服藥5劑,患者多年的胃脘痛好轉。后經養胃和中,諸癥悉除。 父云:臨床常見肝郁日久、化熱傷津,或以久服疏肝辛燥之品不利肝體,用之不當則越疏氣而越氣滯難平,應加柔肝養陰之品。婦人肝郁,常加地黃、白芍、當歸柔肝養血,或合一貫煎養肝陰,或合沙參、天冬、麥冬、玉竹,兼養胃陰。理氣藥選用川楝子,其性寒不燥,或用生麥芽,其雖為脾胃之藥,又實為疏肝之品。因為“麥芽為谷之萌芽,與肝同氣相求,故能入肝經,以條達肝氣。然必生煮汁飲之,則氣善升發,而后能隨其條達也”。 另外,可配合黨參、白術增運化補益之力,伍以柴胡、木香增加疏肝理氣之功。麥芽有很好的疏肝理氣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抗腫瘤湯方 溫偉強教授秘方 掃描二維碼 進入搶購頁面 催 乳 湯 方 電視臺采訪獨家處方 掃描二維碼 進入搶購頁面 術后湯方 促進術后恢復 掃描二維碼 進入搶購頁面 防 流 感 茶 國醫大師鄧鐵濤秘方 掃描二維碼 進入搶購頁面 版權聲明 |
|